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存在主义的语文课程观摭谈

 

【作者】 高向梅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存在主义的语文课程观摭谈

 

山东省郯城县郯城街道办事处小埠岭初级中学 高向梅

 

  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存在主义哲学以其对传统哲学的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的合理批判,吸引着众多学人的目光,成为哲学领域里一株耀眼的奇葩,尤其是其对人的存在、人的自由、人生命运、人文世界的高度关注,对人文主义大旗的高扬,襄助着当今人文主义教育在教育领域取得了一席之地。而作为人文教育主阵地的语文课程引进这一哲学流派后,语文课程领域返魅了,重新燃起人文主义的熊熊火焰。
  1.存在主义语文性质观。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即为本质,存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体现为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思考和追寻。人性、人情、人生境遇和命运、人的形象、人的精神境界、人格力量等是人之所以存在的基础。所以,要“使教育形成一个人”就必须不断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思考和探索这些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出人文主义的具体内涵,促进学生人文意识和主体精神的觉醒与复苏,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语文课程作为一种人文学科课程,自然要关注人生问题,体现对人文世界的探索。人生的喜乐悲愁,人生的虚幻飘渺,人生的奋斗与艰辛,人生的索取与奉献,人生的崇高与卑下,人生的有限与无常等等都是语文课程所必然要涉及的问题,而这些都体现了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所以。在存在主义看来,语文课程本质上是一种人文学科,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2.存在主义语文目的观。存在主义认为,人是具有明显主观色彩的动物,主观性是他的本质属性。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具有自己的语言和思维,他有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独特个性的各种各样的人的存在构成了丰富复杂、多姿多彩的人类世界。因此,教育必须非常重视人的独立性和主体性,使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使学生养成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真诚选择和决定的态度以及责任感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存在,尊重其个性和自由,培养他们敢于自由发表自己的思想和意见,敢于说真话,敢于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敢于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态度。所以,随着存在主义影响的深入,语文课程要实现这些要求,就必然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摆到极其重要的位置,使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现人文教育的基本精神。在语文课程目标的确立上,雷实指出:“通过语文教学,从小就应培养少年儿童通过听说读写主动获取信息,并能分辨正误、好坏,在日常言语交际中做到互相理解和关心,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独立思考,不屈从也不固执,确立文责自负、言而有信的基本态度等等。这类目标已不单单是技能培养,而是一代好文风、一代好人风的培养。未来的语文教学必须将此置于重要地位,确立这一方面的要求。”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真诚、自主选择和负责的语文学习的“态度”作为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方面,体现了“存在主义”的基本精神,是符合“存在主义”关于人文教育的目标取向的。
  3.存在主义语文师生观。存在主义非常重视个人的主观性、个人的选择和个人独特的存在方式和思考方式。作为一个个存在着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主观想法和思想意识,他们都有决定自己一切的权利和自由。所以,在存在主义看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由,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以使学生得到无拘无束的发展。教师的作用在于“提供”知识,而不是“强加”知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能主观武断地把他的思想意识、主观情感强加给学生,而只能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地判断和选择这些内容。也就是说,存在主义师生观是要求破除“教师中心”而确立“学生中心”的。引进这一观念对于我们的语文课程无异于一场及时雨。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强调教师的权威,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接受教师强加给的各种知识,使学生成为亦步亦趋、不敢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的师云亦云的“留声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因而很难适应时代社会的需要。语文教育要革除这些弊端,就必须以“存在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的观点为依据,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牢牢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观,以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4.存在主义语文知识观。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与人的精神世界、人格世界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存在主义的课程是以人文知识为重点的课程。人文知识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生活的悲剧和喜悦,人性的卑下与崇高,人生的荒诞与意义等人文世界的东西。人文知识比其他知识更能洞察和发展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它应该成为课程所关注的重点。对于语文课程,斯卡金特指出,与数学、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不同,语文科(subject)对应的不是一门或几门学科(discipline),而是听说读写的活动。听说读写的活动涵盖着语言、言语及作品,本质上等同于“人的生命活动”。既然语文科是关于“人的生命活动”的学科,与人的生命活动紧密相关的人文知识就更应成为语文课程的当然内容。但是存在主义认为的人文知识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它不应该当作机械的现成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选择和建构,以此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实现其人生理想和追求。因此,语文课程也必须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以建构合理的人文知识为己任。这是以存在主义为取向的语文课程所坚持的知识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的内容具有明显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自己的理解和发挥,这是由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所决定的。语文课程要培养具有独特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学生个体,就必须发挥其人文性的内涵,重视课程中“人”的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其对生活、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存在主义适应语文教育培养具有独特个性和丰富人文素养的学生的要求,高度重视人的存在,重视人的主观性和独特性的发挥,始终关注人性、人情、人生境遇等人生问题,体现了人的主体精神和自我意识的回归。存在主义之于语文课程,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召唤和回归,语文课程吸纳存在主义的思想观念,对于发掘其人文性内涵,以及促进师生人文意识的觉醒和复苏等方面必将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存在主义之于语文课程,就在于高度重视人的存在,将人文主义的和风细雨潜移默化进人们的头脑,促进语文课程观念的洗涤和更新。

 

  • 【发布时间】2015/8/31 16:58:55
  • 【点击频次】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