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作者】 陈晓时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沙田镇芳林学校 陈晓时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品质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才能孕育、诞生。在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人格上要平等,关系上要民主。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成为他们的知音顾问和交换意见的参与者,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激励者、辅导者。建立一种新型的开放性的“教”和“学”,使学生成为阅读的真正主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例如在《翠鸟》教学中,(一)课前,让学生读课文,感知内容,交流最初的感受,在学生自由提议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筛选出比较集中的话题,即“翠鸟长得很漂亮”、“翠鸟动作敏捷”“翠鸟捕鱼本领大”,这里让学生提议的是“话题”而不是问题,因为“问题”容易把学生的阅读思考过程限制,限制学生创新精神的发挥,而“话题”却给了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二)分组讨论交流,激发情感。学生带着自己喜爱的话题,去潜心读书,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分组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翠鸟长得漂亮的?”或“翠鸟生活习性怎样的?翠鸟捕鱼的本领如何?这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或“为什么不能捉一只翠鸟饲养?”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是自主的,积极的,因而敢于表达个人观点,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这就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气氛,提供了一个自主创新的契机。(三)付诸实践,回归自然,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之后,引导学生爱鸟必须落实到日常行为上,文道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主和创造性的意志行为下,完成了整个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是愉悦的,有创造性的。
  教师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以学生为教育中心,还儿童以天性,还教育以人性。(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师要相信学生,赏识学生,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3)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不能把学生作为被动的知识储存器,教师应从自己主导的“教中学”,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做中学”。(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方法和目标要求上作到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5)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转变学习过程中的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把学习的自动权交给学生,就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要允许孩子异想天开,提倡“童言无忌”,让学生精神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任想象驰骋,任感情激荡,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就会碰撞出创造火花。
  二、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叶圣陶先生提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要让学生融情入境,关键在于情境的创设。根据语文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的特点,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注重熏陶和情感体验,并将两者沟通起来,使学生深受感染,引起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亢奋和体验中,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创设情境模式多样,可以声情并茂的导语创设情境,可以质疑问难设置悬念创设情境,可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创设情境,可以表演或分角色朗读创设情境。这样不但让学生得到听、说、读、写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会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且深入地领会语文的内涵,在愉悦的表演中得到伦理、道德、情感、意志和审美等方面的熏陶,引导了学生求善、求美、求新,有效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引导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发现了问题,探究解决了问题,探究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呢?
  (一)引导“各抒己见”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老师要敏捷地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对学生质疑的价值要很快的作出判断,选择最佳讨论契机。如在学完《海豚救人》一课后,有学生提出疑问“如果鲨鱼受伤了海豚会不会救它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的观点。我马上抓住契机,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论据,开展小小的辩论会。
  持否定意见的学生说:“不会,鲨鱼那么凶残,海豚怎么可能救它呢?”
  持肯定意见的同学马上反驳:“海豚救人源于它们照料子女的天性,并不会分辩救助的对象,肯定会救鲨鱼的。”
  “课文中举的第二个例子说,当鲨鱼要吃掉伊丽诺的时候是海豚赶跑了可怕的鲨鱼,海豚怎么可能救鲨鱼呢?”“课文中讲,凡是在水中积极运动的物件都会引起海豚注意、并主动前去救护,而且科学家做实验发现,扔在水中的木板、救生圈,海豚也救护的。鲨鱼受伤了,在水中就不能积极运动,海豚一定会救护的。”在辩论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二)引导“标新立异”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开放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提几个“还可以有什么方法吗?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训练学生动脑的能力,培植学生不迷信,敢于标新立异,独立质疑的思想。
  (三)引导“据理争辩”,促进学生探索学习的策略性。真理越辩越明。提倡“据理争辩”有利于学生通过争论来求得统一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提高探究学习策略性。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时,有学生质疑:爸爸为什么打小女孩呢?爸爸打小女孩说明了什么?有的学生认为爸爸心太恨了,不是个好爸爸。“打孩子在风雪中奔波一天,且光头赤脚,又冷又饿”不能因为卖不掉火柴而打她。教师相机引导,按理爸爸该如何对待小女孩呢?经过一翻研究思考,学生恍然大悟:爸爸打她,完全是因为生活所迫,要不爸爸怎么会让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光头赤脚出来卖火柴?又怎么会因为她卖不掉火柴而打她呢?读读、议议、想想,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就跃然纸上了。阅读教学应当有学生各种不同的感受、意见和争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键是教师怎么去“点铁成金”。
  总之,阅读创新教学,在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以问题——探究——解决——评价等步骤作为教学序列。这一序列是以创新性的问题情境作为起始点,用以促进学生提出创新性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阅读,得以解决问题,最后作出恰当评价。通过这一教学序列唤起小学生的创造热情,调动他们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积极性,让他们人尽其言、异想天开、自圆其说,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长此以往,对于把学生培养成新世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大有裨益。

 

  • 【发布时间】2015/8/31 17:02:45
  • 【点击频次】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