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德教育

 

【作者】 陈育清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德教育

 

广西陆川县平乐镇石村小学 陈育清

 

  【摘 要】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重视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更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德育不仅是社会的道德要求,也是学生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需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道德教育中不可欠缺的组成部分。中国有着重视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旦创立的“兴艺”教育就提倡德、智、体、美诸育兼备;大教育家孔子则把传授知识和道德教育相结合,言传身教,要求学生扬善抑过、自我修养。历史证明,传统美德的影响,使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心,为中华民族的兴亡和社会发展前赴后继、建功立业。
  【关键词】 美德;美德教育;行为美德;规范教育

  引言:
  ①孟德斯鸠曾经说过:支配和统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专制政府中是永远高举着君主的铁拳,但是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条”,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措施,不可忽视的方面。美育教学,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与书本中的美好事物进行准确的认识和理解,从小培养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小学语文教学,除了抓好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的传授之外,还要有机地渗透日常行为美德教育,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一、美育的定义和内容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审美意识的教育。
  美育之重要,还在于它对其它各种教育活动(尤其是德育、智育)有着促进作用。②美育的内容是培养审美意识(美的观念),德育的内容是培养道德意识(善的观念),智育的内容是培育科学意识(真的观念),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科学意识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美育能够对德育、智育产生促进作用。
  美育确实是不可缺少不容轻视的一种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重视美育渗透,进行了如下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挖掘文中的美德因素
  小学语文各种体裁都教着美德的因素,充分体现语言艺术的表现力和魅力。一篇好文章,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诗歌,都能给人以美德的享受。要使学生充分受到美的陶冶,教师就要认真做好对教材的分析、发掘这步工作。例如,记叙文《小珊迪》(小学语文第七册)这篇课文,由小男孩要作者“我”买火柴引起的事讲了三点:1、从小男孩的外貌、衣着、赤着冻红的脚,说明他是个穷孩子,还在外面站的时间很长;2、小男孩的话语不多,由请求到乞求再到苦苦哀求,可以想象到他受冻挨饿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3、小男孩换零钱没有回来,引起作者“我”的种种想法,“我”可能上当了,但后来想到小男孩和善的面孔,使人信任的神情,还有恳切的话语……引起了作者“我”对小男孩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究竟他是个怎样了孩子,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接着讲小珊迪在换好零钱回来的途中被马车扎断了腿,但他还派弟弟小利比给作者“我”送找回的零钱。作者“我”被珊迪这种诚实美好的行为所感动,决定去看望珊迪。小珊迪死前还挂念弟弟。当作者“我”答应永远照顾小利比时,小珊迪听了十分感动。这些体现了小珊迪善良美好的心灵,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珊迪悲惨遭遇的同情,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教育和打动了学生们的幼小心灵,使学生从小懂得心灵美的行为规范含义。最后讲珊迪的悲惨遭遇令人们同情,同时赞扬小珊迪美好的品质永远给学生们以很大的教育。文章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细腻描写,展示了珊迪诚实、善良的行为美德,使学生们的心灵中有着对行为美德的向往和追求。
  又如《雨中》一课(小学语文第六册),文章抓住了事件发生背景是:淅沥淅沥的雨天,水淋淋的马路像闪闪发光的河,放学回家的孩子撑着雨伞像水面的花瓣,过往的车辆像水波里穿梭小船,接着描写一箩筐苹果翻倒在路上的原因:是一个拉车运货的姑娘由于心急加上路滑,车子一歪一箩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上。再接着描写过往人帮捡苹果的经过是:一群少先队员,满头白发的老爷爷,路边过往的行人也来主动帮姑娘拾苹果,最后一箩筐苹果又回到了姑娘的货车上,这些情景展示了一幅助人为乐的美好画面,给学生们一个乐于助人的美好行为规范教育,使文章情景结合升华到人们抒发乐于助人的思想感情,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是一篇赞颂助人为乐的美好教材。
  又如,《五彩池》一文(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文通过对五彩池美丽、神奇的特点描写,赞美了大自然,赞扬了祖国河山的美丽,从五彩池漫山遍野,大大小小不可计数,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这里把藏龙山比作巨幅地毯,把闪耀着各色光芒的小池比作晶莹耀眼的宝石,形象地描绘了五彩池神奇的景色。给读者一种美的行为感受。接着讲五彩池池水的特点:是水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甚至一池水有几种颜色,上下、左右各不相同。一旦把水从池中舀出来看,又同清水一样,这样的池水怎能不让人“惊奇”呢!池里的水为什么显出不同颜色。原因一是“池底长着许多石笋”,并用“丘陵”、“山峰”、“宝塔”、“珊瑚”做比喻,说明石笋姿态不同,高低各异。石笋表面还凝结着石粉,这是说池底地质结构的特点;另一个原因是阳光的照射,阳光射到池底,高低不平的石笋起到折光镜的作用,把阳光折射成不同颜色;原因三是池边树木花草茂盛,它们在水中的倒影,使池中水更加瑰丽多彩。最后肯定“五彩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这句话意味深长。使读者领会到现实中的五彩池比天上的瑶池更美,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同时对学生进行规范教育,也促使学生从小懂得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赞颂之情的美好行为。
  三、创造情境体验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记叙文。这些记叙文中有许多可探寻的意境。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有限,往往难以直接入境。因此,教师应从采取多种有效的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美的意境中。例如我在教学《荷花》这一课时,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先引导学生一边观察荷花的彩色挂图,一边配乐朗诵的课文内容,接着,我用生动的语言对图画进行了整体描绘,最后让学生表情朗读,口述等,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意境中去。正如学生口述中所说的:他们仿佛闻到了荷花的香味,看到了亭亭玉立,千姿百态的荷花形象,自己也好象变成了一朵洁白,美丽的荷花,学生得到了一次真正的美的享受。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一方面,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强;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鉴赏行为美德的能力,又常常美丑难分。因此,语文教学要把传授知识和行为美德教育融为一体,应把塑造美好的灵魂,培养高尚的情操,使学生从小形成优秀的品质,作为教学的目的之一。为此,要在教学各环节中灵活地渗透行为美德教育,而不要孤立地作呆板的说教。我想,这也是符合语文教学“道交结合”的原则吧。
  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往往对隐含在文字中的思想意识不易理解。教师要通过对课文分析、讲解来揭示内在含义,揭示美德的本质。如《群鸟学艺》一课,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学,通过查字典理解生字新词、通过阅读思考理解课后第2题中5个小问题。但有的学生常常是只从课文中找个别词语作答,对群鸟学艺成败原因缺乏理解,这就要教师加强指导。我采用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方法。发现理解不到之处,及时点拔、提醒,让他们一面理解,找到正确答案,一面受到心灵美的教育。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小燕子同时向凤凰学艺,为什么有的学得好,有的学不好,甚至有的根本没有学会呢?学生回答是:“小燕子有耐心,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没耐心。”我要求他们细想一想,造成他们“没耐心”的学习态度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导他们再读一读关键性的句子。这样,他们进一步理解到猫头鹰学不到本领,是因为它有嫉妒心,自己长得不好看,就嫉妒凤凰美丽,“凤凰只是长得漂亮,不见得有什么真本领”;老鹰认为“找个树杈,挺简单”;乌鸦认为“是垒树枝”,容易学会;麻雀认为“把窝搭在屋檐底下”,“和我想的一个样”。它们都听得不耐烦,相继而走,都是欠耐心。实际就是没有虚心好学的精神。只有小燕子虚心好学,耐心听完,所以学会了搭窝,并且“不仅漂亮,而且结实,又暖和”。经过这样点拔、分析,学生不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受到感染,受到一次生动的心灵美丑的鉴别教育,有利于从小培养虚心好学的美好行为思想品质教育。
  四、在基础训练中贯穿
  1、行为美德教育不但在讲解课文中进行,就是在基础训练中也可体现、贯穿。当然,不是所有的练习都能贯穿行为美教育,但有些练习是可以结合进行的。
  例如(小学语文第七册训练2)阅读题是妈妈制止“我”摘花生花,并通过讲为什么不能摘,赞美了花生花。是因为“花生花没有一朵是‘空的’。摘一朵就会少一颗花生”。“花生开花不起眼,不像那些桃花、梨花爱张扬。花谢之后,把果实埋在地下,不愿意让人们知道花生结果有自己的一份功劳”。最后讲“我”由妈妈的话引起深思:多么可爱的花生花,就是这千千万万朵小黄花,默默地开放,默默地凋谢,默默地贡献千千万万颗花生,进一步赞美了花生花默默奉献的精神。同时也进一步使学生懂得“我”为什么喜欢花生花。原因是:花生花的外观美和花生花的内在美,它默默奉献的精神,启发了学生们决心像花生花那样,做无私奉献的人,使学生们懂得了爱护公共财物,爱护花草树木和庄稼的行为美德。通过以上的点拔,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美好的道德教育。
  2、在词语中也可以结合美德教育。如把词分类,我曾出过这样一道题,要求学生把“猫头鹰、田鼠、青蛙、蜻蜓、甲虫、苍蝇、蜜蜂、蚊子、狼、熊猫、蝙蝠”等词按两种不同的方法分类。这种题既让学生能按“昆虫”和“野兽”分类,又训练他们的审美辨别能力,另一种分类就是依照对人类有益或有害来分害,分成“蜜蜂、青蛙、熊猫、蜻蜓、猫头鹰、蝙蝠”和“田鼠、甲虫、苍蝇、蚊子、狼”两类。从而贯穿着行为美德的教育。其他如改正用错词语的句子,指定词语造句,联词成句,填词成句等项训练也都可以加以设计,渗透着行为美德教育。
  五、指导作文表现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仅让学生具有发现美和品味美的意识和能力是不够的,表现美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在作文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立意,引导学生认真动脑筋,善于透过生活的表面现象进行大胆想象,要想得深,想得远,有新意。如在指导写人的特征时,我让学生联想相应的人物特征时,做到借物喻人。指导写物的特征时,我引导学生联想相应的人的特征,做到拟人喻物。其次,我指导学生用比较法,选择法,删除法等写作方法,学会选用准确的精当的词句,学会引用优美的语言。经过长期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此外,我还指导学生注意讲究篇章结构的美,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常用的结构方法,如开篇点题,篇末点题,首尾呼应,前后照应,承上启下等方法,学生边学习边揣摩边实践,所写文章的结构逐渐具有了美的韵味。
  人的素质像冰山一样,浮在水面上的是学历、文凭、专业、知识,真正决定成功的是责任感、价值观念,毅力和协作精神。大力发扬传统美德教育是培养小学生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决定素质教育的一个客观要素。所以加强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教学中行为美德教育的渗透是多方面的,只要目标明确,认真挖掘教材中行为美德,教育因素,实施的方法灵活变通,就会逐步摸索出一条好的路子来。只要坚持善于探索,就会收到显著的效果。
  参考书目:
  [1]钟有芬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德教育——新世纪的挑战论文集
  [2]光秀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 【发布时间】2015/8/31 17:14:43
  • 【点击频次】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