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文言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作者】 张 燕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文言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疆第一师一团中学 张 燕

 

  文言文究竟应该如何教呢?
  古语云:“置之齐则齐语,置之楚则楚语。”这是说,学习语言要有一个“活”的语境,周围的人说的某种语言,我们时时可以听到,听了再跟着说,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别人的表达习惯和表达方式。从这种情况可以看出,学语言须从听入手。这大概是学习语言的普遍规律。
  但我们却常常忽视诵读教学,把语法分析视为“灵丹妙药”,以为懂得“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之类的的词术语,便可以一通百通,简洁而又便利地学习文言文。在这种主张下,课堂上只听到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述,听不到学生的读书声。这种做法其实无异于给刚学会唱歌的儿童大讲曲式结构原理,动机虽好,实际上却行不通。其结果往往是,学生的厌学情绪日益增长,而课外的练习和背诵大抵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试一过便忘却大半。这跟熟读背诵几十篇文章而能历久不忘相比,孰得孰失,不言而喻。
  学习文言文而立足于诵读,实质上就是要把这种语体变为自己的语言习惯,实质上就是要把这种语体变为自己的语言习惯。语言习惯首先来源于听,其次是说,能听会说,就是习惯的养成,换言之,即有了语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提倡反复诵读,力求课堂上书声琅琅,正是用出声的读同时进行“听”和“说”两个方面的训练。这样做,就是将语感的培养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更确切地说,就是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从而达到将文言文变成自己的语言习惯的一部分的目的。
  在初一开始,教师就要给学生讲清楚,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让学生产生学习文言文欲望和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意义.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才能有学习的动力.其次,教师要明确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把握好教与学的度.所谓度,就是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教学中严格执行课程标准,既不能超标准无限拓展,也不能低于标准,自行其是.第三,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大多重讲不重读.第四,如果我们在文言文字词句教学中,不要孤立地解释字词句的含义,而是把字词句的理解与文章内容的把握、人物情感的领会紧密结合起来,在重点处发问,让学生相互质疑讨论,这样的课堂就不可能死气沉沉、恹恹欲睡。大概受传统教学讲深、讲透、讲细的影响吧,很多教师喜欢滔滔不绝地讲授,殊不知,这样做只能事半功倍。
  古人读书,老师授业,学生有惑才讲解。老师每天给学生“上生书”,只给学生用红笔点断文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程度深浅,断句的长短各异。然后学生下去,扯开喉咙高声诵读。学生读熟了,能够倒背如流了,文句内容可能还是似懂非懂,但文章主旨大意也许还是知道的。古人有“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体会可以证明。当然也有一些有学问的老师可能要逐字逐句地讲解其中的微言大义,但可以肯定,绝不会像今天的教师,走上讲台就讲得“深入细致”,讲得“字字落实”,也不会搞句子分析、字字对译之类。因为古人文章读得多,背得熟,有一定的语感,又是通过自已诵读来整体感悟文章,通过自己的思考,粗通大义,明白主旨,不是老师反复强调,硬塞进头脑的。自己感悟理解的就记得牢,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读的书越来越多,理解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因为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过去不理解的也能理解了。所以古人能把文言文学好,运用文言文写作,并不感到有什么困难。所以我们应当重视读的教学法。把时间让给学生,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读。不要担心学生不理解,我们要相信他们将来读得多了,会理解的。即使有些不能理解,也无妨碍。我们的语文老师。谁敢说能理解所有的文言文呢?其实有不少学中文的本科大学生,毕业后当了中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会发现不少文言文理解不深,或者理解错了,甚至不能理解。何况是中学生呢?根据上述见解,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方法组织教学:一是初读,扫清字词障碍;二是精读,把握课文大意;三是品读,赏析评价文章;四是朗读,积累好词美句;五是回读,总结学习收获。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感知、自我欣赏、自我评价、自我总结,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注意发现和挖掘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有不同见解。落实在阅读实践中的运用,阅读实践中的举一反三,注重预习,标记疑点;课堂质疑,师生生疑;联系旧知,推求词义;归类整理,练习巩固。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遇到过去课文中曾经出现过的字词和句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联系、比较。这种做法,有利于词语的积累。当一个词或句式的出现达到多次,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对其意义用法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以利于知识的迁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做示范,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给予指导、检查。这样,积少成多,才能让训练真正落实到实处,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养成学习习惯,从而“于无声处”提高学习效率,落实文言文词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学习的参与者,切不可只顾自己的讲解而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以自已的单一结论代替学生丰富多彩的见解。在教学中师生通过对文本语言的鉴赏,可以在细微处体味作者深隐的思想感情,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艺术表现力的熏陶。

 

  • 【发布时间】2015/9/22 12:17:45
  • 【点击频次】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