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化学表达能力

 

【作者】 韦光传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化学表达能力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水龙民族中学 韦光传

 

  从近几年中考答卷来看,表达能力已成为制约学生成绩的瓶颈,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审题不清,答非所问;思维混乱,表达不清;顾此失彼,表达不全;不合规范,表达不准;不能用化学语言科学规范的回答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用化学语言和化学原理,科学规范、准确简明地表达问题的能力,是化学教学应重视和加强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化学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化学表达能力的关键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思维必须以语言为载体,思维的发展有利于语言的表达,表达能力的提高又会促进思维的发展。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其思维的周密性、逻辑性和丰富性。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尽可能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思维的周密性进行训练。如,学习基本概念,要认真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对关键的字词,要认真推敲,明了涵义,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注意与相近的概念加以对比,分清异同,揭示本质特征。如学了单质的概念,可用:“单质中只含一种物质”,“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等问题辨析概念,训练思维的周密性。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要认真细致,思考问题要全面准确,养成周密的习惯。其次,要加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训练。引导学生认识和体会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鉴别题要按方法、步骤到现象,最后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等。第三,要加强对学生思维丰富性的训练。如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法训练思维的丰富性。
  二、掌握科学的表达方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表达能力的基础
  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掌握知识的过程,并学会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众所周知,掌握一种解题方法比解一百道题更重要。掌握表达问题的的科学方法首先要学会审题。其次是要掌握不同类型问题的表达规律。
  掌握不同类型问题的科学规范的表达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用文字、图表、化学语言解释、说明和表达问题一向是学生的“软肋”,教老师要在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和典型试题的训练中,引导学生利用求同思维对同类问题解题模式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规范科学的表达方法,养成规范表达的良好习惯。如物质的鉴别、分离等,用简图表达实验过程一目了然。实验设计题,要分为实验名称、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多步表述,且实验步骤、现象、结论等用表格表达,条理更清楚。文字简答题也有一定的规律。怎样鉴别或检验的实验题,表述一般要取样、加试剂、现象、结论四个步骤列表表述,规范的表述是:取该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某某试剂,有某某现象,证明某某结论。表述现象的,要表明在哪里、何现象才算准确。表述颜色变化的,注意描述由某某颜色变为某某颜色。有比较要求的,注意用某某比某某表述简明扼要。大小比较最好使用“﹥”、“=”、“﹤”等符号表示,比较直观明了。解答原因、作用或优缺点的,一般要先答直接作用,再答根本原因,才能表达完整。
  三、把培养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切实落实到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1.化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
  (1)充分发挥教师的“导演”作用。
  心里研究表明,人类学习主要利用大脑的:“模仿原则”,所以教师的“导演”作用,即引导和示范作用,对学生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首先要注意课堂上老师是引导者,要避免喧宾夺主。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讲解要有的放矢、言简意赅,具有启发引导作用。学生能自学的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得出结论的老师不要越俎代庖。其次,重视自身的示范作用。课堂语言要科学规范,注意要咬文嚼字,避免一些不规范的习惯说法。如“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要准确表达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等,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第三,要“导演”得效果好,课堂语言还要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抑扬顿挫,再加上优美的手势、丰富的表情则会更具吸引力。富有吸引力的讲解,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导”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形成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其提高其语言表达艺术。
  教师的教学语言离不开课堂板书。独具匠心的板书是课堂语言教学的重要补充,是教师以精炼的文字、符号、图表等方式,概括地、系统地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分析认知过程,启发思维,揭示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所必须的。相对教学口语,化学板书能长时间、多次向学生传递信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同时向学生提供书面表达的范本。所以,课堂板书设计是教师备课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容忽视。
  (2)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例子”和“道具”作用。
  教科书是教材系列中最规范、最具代表性的印刷材料,是学科内容的载体。义务教育新教科书图文并茂,生动直观,文字精炼,它为学生提供了科学规范表达的例子,大量增加的“讨论”、“调查与研究”、“活动与探究”等栏目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道具”。如人教版义务教育化学实验教科书第三单元课题4“爱护水资源”,教科书通过丰富的图表、数据等形式向学生呈现了人类拥有水资源的情况,是学生自己意识到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人都应该关心、爱护和保护水资源,培养节约用水的习惯,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数据、图表等说明问题的方法;新教材中的“讨论”、“调查与研究”栏目就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调查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表达里。“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和“本单元小结”又为学生提供了知识总结归纳的范例。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
  (3)开创互动新课堂,使学生真正当“主角”
  让学生真正当“主角”,就是真正做到:“一切真理由学生发现、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这就是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提高主动参与、积极互动、乐于探究、努力实践的化学课堂,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观察、思考和讨论交流中获得结论,从而发展思维,形成方法,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新课程提倡自助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贯穿整个新课程的“科学探究”,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在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方法、培养能力、发展科学素养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表达与交流。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尽可能将教学内容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呈现,学生能自学、能自己总结得出结论的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归纳、概括,训练和提高表达能力。如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研究”,课本直接给出所用药品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在教学中可以设计成学生通过探究来选择药品。先让学生写出自己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然后逐一讨论各个反应的可行性,对各反应的优缺点进行反思和评价,学生自己确定选择常温下反应较合理,再用实验探究比较碳酸钠、碳酸钙、石灰石分别与稀盐酸,石灰石与稀硫酸几个常温下的反应,最后由学生自己选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这样的课学生非常喜欢,学生热情很高,比让学生死记硬背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效果要好得多,不紧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药品选择的原则和要求,体验到学习的过程和乐趣。另外,在学生表达交流形式上,老师还要有创造性,如利用多媒体、分组抢答、让学生上台做等多样化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课后作业和第二课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复习、加紧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培养能力,训练技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矫正的主要途径。新教材及其教辅书对习题设计有了较大的改革,分析题、解释题、说明题、设计图的比例显着增加,这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课后练习中的解释、说明、设计探究、化学与STS等习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其次要注重习题质量和题型的多样化,有意识地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如,让学生写出制备气体的不同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步骤、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步骤等。第三,每学完一个单元,布置学生学习课本中的课题小结和单元小结,并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做出比较详细的个性化的单元小结。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加深对本单元的内容理解,也能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第四,期末和备考复习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建立知识网络,不但能提高复习效率,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在时空上的补充和延伸,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的重要手段。结合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举办专题讲座,不知各小组,布置一些拓展性作业或研究性的课题,如学习空气时进行一次以空气为内容的手抄报评比活动;学习水资源和谁的精华等内容时,带领学生调查水资源状况,参观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等,布置各小组完成一篇调查报告并进行交流燃料、金属等时。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完成一份小论文,并记入学习方案等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充分利用书刊、网络、身边社会资源等,通过参观和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既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科学方法、协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又能锻炼学生手机处理信息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在化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不仅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表达方法,还要坚持不懈地将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科学表达方法的形成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 【发布时间】2015/9/22 12:20:42
  • 【点击频次】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