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罗忠勤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贵州省大方县第二小学 罗忠勤

 

  【摘 要】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教育更应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教育更应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新新方法和解决新问题,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一、引导观察发现,培养创新意识
  皮亚杰说:“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给他”。发现事物的本质联系,是创造思维的特点。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引导他们去观察探索,去发现,培养创新意识。例如,我在教学循环小数时,让学生首先排竖式计算。1÷3=0.333……、58.6÷11=5.3272727……,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同时对照课本,构建新知,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始终体现在“引导”,学生完全在主动探索,利用旧知引出新知,在他们的新发现中激发思维,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尊重独立个性,培养灵活思维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不同特点的,独立发展的个体。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遗传素质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人文环境不同,必然导致他们在解决同一问题时的思维方式不同,解决思路和策略不同。人的知识背景不同,人的生活经验不同,所以看问题的出发点和角度也就不同。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容易人人流于他人的观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养成对问题,对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使每位学生都能细心观察,大胆操作,放手实验、独立思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展示。我们不能让学生的思维成为各种题型的奴隶,要尽可能大的把每个学生的思维面打开,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防止思维定势。相对于一个独立的学习个体讲,要引导他们多方面多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充分肯定学生新颖独特的方法,对于他们的“异想天开”让学生自己学会判断,而不是老师作为一个评判的法官去判断。老师在教学中不要急于把自己知道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帮助者,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空间,为学生提供大量观察、思考、探究、发现、创造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在探索数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的基本能力,基本情感,价值观和创新能力自然形成。
  三、加强实践活动,增强创新能力。
  动手、动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实践活动之一。在教学中,一是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制作、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等活动,让学生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探讨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掌握观察、操作、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意识。如,教师有意识地设置让学生动手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去探索新知识。二是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科学兴超活动,社会考察活动和各种内容的认识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制定方案,自行探索研讨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化,体验创新快乐,进一步引起创新冲动。
  四、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
  探究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运用知识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它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运用知识可分两种:一种是学生在深刻理解知识含义的基础上,自觉地将所学知识运于实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后,学生能自觉地运用这个性质解决笔算:800÷400为8÷4,并进行口算,这种应用的本身就是种创新。另一种是在老师精心设计、科学安排下运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逆向思维训练,难题巧解,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等,都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五、发挥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想象是创新的孪生兄弟,想象力丰富的人创新能力也强。心理学家对于不同年龄的人做了一次创新能力的调查,发现了儿童的创造能力高于成年人,这与儿童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关。我们曾在低年级数学课出示一道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图形中包含几个小木块。大部分学生说五块,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说四块。这时教师不做评价,让学生拿出学具摆这个图形,说四块的学生通过操作醒悟自己想象中的思维缺陷,即对“躲”起来的一块是想象中的空白。此时教师再出示原图形的视觉转移图,让学生在思维中留下“躲”起来的一块在立体图上表示的清晰图形。又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后,提问: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又可以用横截面积乘以长?学生通过对学具的摆弄和观察,通过讨论回答说,把长方形竖起来可用底面积乘以高,如果横着放就是横截面积乘以长。这样回答是通过学生一定的想像才能得出的,学生也在想象中体现创新的内涵。
  总之,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真正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教师从多方而、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新世纪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金立明;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研究[J];吉林教育;2013年22期
  [2]韩春暖;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1年18期
  [3]白淑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 【发布时间】2015/9/22 12:39:51
  • 【点击频次】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