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对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赵 艳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对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聋哑学校 赵 艳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优生优育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智力障碍的孩子逐渐减少,然而一些精神障碍的孩子却不能被早期发现,同时,还有许多在生长过程中不适应环境,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对于这些有残疾的孩子,我们都是以一颗无私的爱心去对待他们。不管他们的情绪障碍有多严重,无论他们在学习方面有多困难,我们都要做到耐心细致,从不能因为他们的缺陷而责骂、嫌弃他们。
  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专业要求,在社会上,有很多人不能理解我们的工作,认为我们就是看看孩子,何况还是残疾孩子,不让他们出事就行了,何以谈教育教学和研究呢。但是,长期的特教实践工作经验使我感到,我们的工作要更有创新性、更富有挑战性。
  我班有一名学生小丽,在我到这个班之前,她是全校出了名的、让每个教她的老师一听都头疼的孩子,有严重的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虽然已经是十几岁的大姑娘了,但在她的心里,对她自己的所有行为无所顾忌,没有任何约束能力,甚至没有什么羞耻感。
  记得有一次,我们全体高年级老师带着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就在我买票的时候,她就已经把路过博物馆大门外的人骂了个遍。进入博物馆后,她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向检票员猛扑过去,这时,我已经来不及拉住她,我只能冲检票员大喊:“快跑!” 还没等检票员反应过来,正睁大眼睛捉摸我冲她喊的意思时,她已经朝检票员的脑袋狠狠地打了三拳,当她还想再打别人时,我和另外一名男老师已经冲上去把她制止住了。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下子愤怒了,他们从来没有受过这样莫名其妙的伤害,他们要把我们拒之门外,不让我们到里面参观,理由是怕我们破坏文物。我们非常理解他们的决定,但是,我们老师需要花费多少精力、担当多大的风险才能组织一次活动,我们不能就这么放弃了。于是,在馆长的支持下,我们才得以参观。但唯一的一个条件就是:小丽绝对不能进入。于是,我留下来陪着她,其他老师带着同学们进去参观。她那时还很兴奋,一直想向前冲再次出手打人,我拉着她的两只手安抚她的情绪,并把她带到人少的地方。这时,对面来了一个馆里的工作人员,她好像脚受伤了,走路一瘸一拐的。小丽的眼睛突然发亮,向着来人又冲了过去,这时我已有防备,一下子把她抱住,朝着被她的行动吓傻了的那人说:“没事了,你走吧。”她一瘸一跑一回头的跑到了同事们身边,加入了他们的议论行列。就这样,我一边拉着小丽的手,一边用温婉的话语同她聊天转移她的注意力,她的情绪才渐渐平静下来。
  在学校她在数学课上拍着桌子大骂数学老师;用抹布沾着脏水淋在自己头上;无论天气多冷,上完体育课就躺在操场上不起来;拿着钉子或玻璃这些危险物品在手中把玩;抽自己嘴巴、撕自己嘴、使劲拍打自己脑门、把手上的肉抠掉一块自虐。看到这些,我真的很心疼。我知道在做这一切行为的背后,她不可能是无缘无故,一定是有原因的。我真的希望能够找到它的根源所在,尽我的微薄之力引导她、改变她,把她从那个充满暴力的世界里带出来。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很多行为问题的根源其实是在心理上。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往往表现在行为上。因此,行为是标,而心理则是本。要想治标,我们就应当先找到本。
  与此同时我发现,其实这个孩子每次闹情绪,都是希望别人关注她。并且,通过对她童年生活的了解,也使我得到一定的启发。她小的时候就很能闹,父母对她的态度不是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是选择了放弃。于是,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回农村老家,让一个远房亲戚照顾她。由于她父母的职位较高,亲戚也不敢管她,于是在农村,她可以毫无顾忌的在地上打滚,随口谩骂他人。直到十几岁以后,她父母才把她接到身边,而这时她又有了一个健康乖巧的小妹妹,她的失落感可想而知。
  找到了心理根源,我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改变其行为的计划。
  首先我让她每天都能感受到我在关注她,上课前当着她跟科任老师关照一下,下课亲自把她领回来,并且把她在学校的一切安排好,并经常关切的询问她,让她体会到老师对她的关心和爱护是发自内心的。
  其次,我又跟家长进行了几次长谈,希望家长能够端正态度,用亲情配合教育。这一点对于她来说是最见效的。她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妹妹的尊敬。而家庭这个环境的建立,也给了她很大的鼓励。
  最后,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及时给予不同程度的鼓励和表扬。一堂课表现好用口头鼓励的形式。一周表现好用肢体鼓励的形式。一个月表现好用告知家长的鼓励形式。一学期表现好用精神鼓励的形式。通过这些正强化,让她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功夫不负苦心人,我的行动终于打动了她,她开始渐渐变了,不良行为一天天减少,也可以安静的上课、和我们一起外出参观了。更值得欣喜的是,她在已经好几年不在学校吃饭(每天中午只吃家里带来的面包、饼干)的情况下,主动提出在学校和别的同学一起吃营养餐。更令我感动的是,学期末,她发着39?的高烧,连续两天坚持参加期末考试,并考出了语文95分,数学96分的好成绩。
  每一个残疾孩子的致残原因都是不甚相同的,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就不一样。有的情绪极易激动,属于狂燥型;有的脑部瘫痪,属于运动障碍型;有的胆小内向,属于缺乏自信形。
  我班还有一名学生是从普通中学转来的,他在中学里虽然只待了一个月的时间,可是同学们的歧视,老师的轻视,对他的心理造成的伤害确是难以弥补的。在转到这个学校来之前,他患上了抑郁症。孩子的家长求医问药,一直也没有解决孩子惧怕上学的心理,家长只得求助于我们。看着孩子小小的年纪,每天佝偻着身子,说话像蚊子一样的声音,被一点点声响就下的颤抖的模样时,我的心里真是难过极了。在我眼里,他哪里还有是十几岁孩子的天真与快乐呢?我们要改变这个孩子,首先要增强他的自信心。于是,我和其他老师一起,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发掘他,鼓励他。发现他唱歌唱的好,就让他先在班里唱,然后到学校唱,甚至到市里参加比赛;发现他有表演才能,就让他走出校门去表演;发现他朗诵好,就让他参加各种场合的朗诵活动。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渐渐有了自信。他开始主动为班里做值日,开始主动找老师提出自己的要求。看到孩子一天比一天开朗,家长不无欣慰的说:“早知道这样,我们真的应该早到这个学校来,你们学校的老师太好了。”
  孔子说:“仁者爱人”“智者知人”意思是说,仁者爱护人、关心人,把人当人对待。智者善于了解人、识别人。孔子能做到以人为本,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品德学业和他们的生活与健康状况,作为现代教育者的我们就更加应该做到这一点。关心每个残疾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让他们成为社会的负担和包袱,也是我们所有特教工作者对社会的责任。

 

  • 【发布时间】2015/9/22 12:52:35
  • 【点击频次】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