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姚克祥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疆乌鲁木齐第67中学 姚克祥

 

  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代替的。在推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就这些问题及对策与教育同仁作一探讨。 
  第一,思想政治课传统教育观念不能适应目前社会现实的变革。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生活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高科技、广信息、大文化的知识经济背景下,他们的心中既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又对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迷惑不解,不知所措。需要老师给以引导。而今天的政治教师特别是乡镇中学的政治教师大多数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思想文化不够开朗,生活不够富裕,变革并不强烈的时代生活过来的。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仍然带着一种“怀旧心态”来要求今天的青少年学生,并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价值标准来教育和衡量下一代人,这些教师仍在沿袭过去的教学路子,一本书、一支笔、一口气讲到底。即使有的教师萌发了改革意识,也有改革的设想,但受到来自于各方面的制约、限制和束缚,特别受中考与高考的影响,实际上仍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表面阶段,仍然在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上徘徊,以大量的习题训练,严格的答案规定来提高“教学效果”,应付考试。“重视知识、轻视能力、忽视觉悟”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其结果使思想政治课缺乏吸引力、战斗力。 
  第二,思想政治课相对封闭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开放的社会环境。 
  如今,许多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远离开放的社会生活。在教学思想上,强调一个“统”字,他们为了保护学生心灵的纯洁,不被复杂的社会现象所污染,把学生的思路死死地“统”在教师所规定的轨道上;在教学场合上,倾向一个“收”字,他们把学生的活动范围收缩在学校教室这样一个狭小的天地之中,不准越雷池一步;在教学方法上,热衷一个“灌”字,他们把教材中的知识,填鸭式似地强加给学生。这种相对封闭的教学方式,同我们的时代显然是不合拍的。我们的中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学生一旦接触社会,就会感到老师讲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念是一纸单薄的空文。 
  第三,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与家庭教育目标相对畸形发展之间存在着“偏差”。 
  在教学活动中,每位政治教师,不仅要把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基础文明、伦理道德、法制纪律、理想情操等多方面进行教育与培养。这是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需的,也是思想政治课在实现整个中学教育目标方面所承担的重要任务。然而,现在的学生家长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家长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文化素质从整体上看是较差的,这就制约了家庭教育水准的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与家庭教育之间形成的“偏差”,必然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老师在课上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助人为乐,许多家长教育子女“在外面要少管闲事”;学生在校“学雷锋”,学生回到家里,却以自我为中心,贪图安逸和享受,在家当“小皇帝”、“小公主”。这种教育上的“偏差”,必然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中,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寻找对策,为实现和谐社会培养更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从政治课的价值观念上讲,应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政治课的价值位置就是应试教育。无数成功经验都证明,一旦把政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从教学观念上讲,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思想政治教材所阐述的是一些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于中学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直观把握,理解起来很困难。政治教学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而学生很难参与进来,更谈不到“进入角色”,发生共鸣了。久而久之,学生则厌学,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受教育者就自然走进了死胡同。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注重他们的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一句话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学生转,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
  第二,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要使学生掌握学习必须的基本技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的教学,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因而教学效果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究其原因是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新的课程下,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因此新课程下,应实施教师角色的转变,还课堂于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积极探讨,实现师生互动式的交流和合作。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下转第14页)(上接第8页)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中更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是现代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认识水平。其方法有: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难,激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启发式教学要伏、做到“启”而有“发”,收到效果,就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余地;可利用音像直观启发等。在教学中,还要把维护学生的尊严和权利作为施教的前提条件。
  第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 
  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总让学生有一种“干巴巴说教”的感觉。学生的这种“评价”确实指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弊端。为什么一门针对性这么强的课程却让学生认为是“说教”呢?原因就在于部分教师上课时仍沿袭那种“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这种照本宣科或漫无边际胡扯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为了改变教师“说教”,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来说,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来说服自己。因此,每上完一单元之后,我就要求学生结合现时生活写篇小论文。在指导学生写小论文时,主要是抓“近、深”两字。所谓的“近”指注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分析自己身边的事物、问题,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撰写出较有新意的小论文。由于要求写的都是自己身边的事情,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这样,既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所谓的,“深”则是指引导学生对所述问题的分析要有——定的深度。由于学生受主观因素的限制,往往对问题的分析容易泛泛而谈,缺乏一定的深度。因此,我就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仔细推敲,努力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既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使其积极思维,又能增强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提高其写的技巧。通过一年的努力、学生所撰写的《小析自尊自律》、《谈法》、《破除封建迷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小论文都发表在学校的小刊物中,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这种“小论文”的教学实践过程既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消除了“说教”的这种感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了知、行、意的统一。 
  第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打破传统教法。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的。思想政治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单靠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和教材的“炒作”,形成了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书本转的局面,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扼杀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灌输状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与此相反,新课程教学却旨在诱导学生对教育过程的上动参与、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促进学生扬长避短,使学生既得到全面发展,又使自己的特长得到发挥。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难以实现此目的,因此,政治课要能吸引学生,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以多媒体为代表的教学方法就能轻易做到这一点;多媒体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替学生主体提供文本语音、图形、图像或一段活动影像等信息源,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人机交互方式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并同时参与学习活动,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它能把过去单一的知识表达结构转变为立体的知识展示结构,可有较扩大知识面,增加主体参与的选择性;它可把教学内容变繁为简、变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有效地降低教学难度,优化教学过程。此外学生也可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即真正体现出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必将引起一场改革,而这场改革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出一条开放型、多元型的教改思路,构筑起全方位的教学格局,那么,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会出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可喜局面。

 

  • 【发布时间】2015/11/1 12:00:14
  • 【点击频次】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