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通过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 阮志英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通过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广西陆川县珊罗镇初级中学 阮志英

 

  【摘 要】 新课标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作为一门锻炼学生思维的基础学科,在整个的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关键词】 创新教育;学习数学;兴趣

  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自觉的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解放出来,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才能改革落后教学方法,改变陈旧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因此教师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二)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
  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数学学习动机有各种表现形式,主要有:意志特征,如学习的 努力程度;情绪特征,如学习的兴趣;认知特征,如学习的态度。 研究表明,数学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数学学习兴趣常表现为喜欢或不喜欢数学。研究表明,随着年 级的升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逐渐下降,初二是兴趣分化的明显 时期。但总的来说,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学生还是最喜欢数学。数学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兴趣有显著的相关性。高水平的兴趣产生较 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注意集中于数学学习,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并乐于迎接学习中的各种挑战,这就为取得优异成绩创造了条件。反之,优异的数学成绩又能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 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数学学习兴趣是一种自觉的动机,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是数学学习中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
  稳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逐渐形成的,需要长期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如下几点。
  1.处理好兴趣与理想、动机的关系。
  将兴趣与理想、动机结合起来进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有直接和间接之分,这与个人理想、社会需要有关,与直接动机、长远动机联系在一起;兴趣有倾向性、广泛性、集中性和深刻性等品质,这和理想特征有关系,也与学习动机的抽象性、价值观有密切关系。由于学习动机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并趋向于预期的目标,动机是在活动中寻求愉快的情感体验而发挥作用的,因此,数学学习动机的激发必须要有兴趣作为内在“激素”。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秘诀。
  3.高超的教学艺术是引发数学学习兴趣的保证。
  调查表明,学生学科兴趣形成的最重要条件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努力的方向包括:
  (1)练好教学基本功。
  随着教学理论的深化,人们对教学基本功含义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除了课堂组织、语言表达、板书、画图等传统内容以外,还包括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教学任务分析技术的掌握和应用等内容。这里就教学任务分析问题进行阐述。众所周知,有效的数学教学,首先取决于对课堂上应当做什么作出正确决定,并对如何实现这些决定进行分析并提出实施步骤。从教学设计角度看,实际上就是教学任务分析的问题。
  在进行教学任务分析时,应当陈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并要用准确、明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另外,还应分析达到这些变化的途径(学习的类型)。心理学家认为,任务分析大致可以区分为四大类,即过程分析、能力(或技能)构成成分分析、专家-新手差异分析和综合分析。
  另外,从内容上对教学任务进行分析的同时,还需要从水平层 次上对教学任务进行分析。教学水平可分为记忆水平的教学、解释性理解水平的教学和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学三大类。
  (2)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数学教学中应当处理好的关系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与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培养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与教师的讲解引导之间的关系;新的数学知识与已有数学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共同要求与学生个性差异之间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等等。这里就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这“四个基础”之间的关系作些讨论。
  (3)学会创设问题情境,搞好启发式教学。
  问题情境的创设,首先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材结构,把握新旧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已有数学认知结构和智能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按照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学生数学思维规律,从已知到未知、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地安排内容。问题情境的创设,既可通过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又可以作业的方式提出;既可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从学生的日常经验中引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良好的学习思维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有意识的培养中形成,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和职责,是指导学生后继行为的重要认知策略,也是学生智慧技能学习的最高阶段。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观察、实验、模拟、推断、计算、交流等活动的综合过程,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都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七年级代数第一册(人教版)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中对于公式的推导中就渗透了归纳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分析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使学生的学生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思维领域,也使他们学到的不仅是一道习题习惯的解法,而且还学到了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
  总之,在新课改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发布时间】2015/11/1 12:01:35
  • 【点击频次】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