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中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培养

 

【作者】 倪德芝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中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培养

 

广西岑溪市归义中学 倪德芝

 

  【摘 要】 美术教育的应然状态是一种发现“美”和体验“美”的教育,中学美术教育应重视对学生审美教育与情感培养。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情感培养往往因各种现实原因而缺失。本文主要结合教育实践,探讨中学美术教育中情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期更好地对中学生的施加“美”的影响,达到情感培养目标。
  【关键字】 中学;美术教育;情感培养

  一、美育、美术与情感培养的关系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美育,即审美教育,能丰富学生情感,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其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在中学阶段,美育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美术课程。美术是具有空间感和审美价值的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美术能陶冶性情,培养人的高尚情操。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类型,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不仅能认识和欣赏美,还能表现美和创造美。
  对于美术教育中学生情感的培养,一定程度上说比技能技巧的培养更加具有意义性和复杂性,应贯穿于美术教育的始终并受到重视。情感属于心理学范畴,是对外界刺激表现出的如喜欢、厌恶、愤怒、悲伤等反应。美术教育能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审美体验和情感冲动,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促进学生的价值判断,将波动较大的情感变为相对稳定的性格,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取向,个体能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二、中学美术教育中情感培养存在的误区
  近年来全国各大中小学响应教育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要求,美术教育的地位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中学美术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美术教育是发展中学生审美能力、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载体,因为追求升学率的考虑和传统的教育观念而造成美术教育中忽视情感教育的现状,必然会造成对中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
  (一)对中学美术教育地位认识有失偏颇
  传统的中学教育只注重智育,以学生的知识获得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标准。在这套考核系统下,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中,造成学生一味学习文化知识,而漠视、扭曲和阻碍了情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美术教育的地位问题实际上成为美育和智育的地位问题。因升学率仅仅考虑的是智育的培养结果,分数成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家长和学生个人都将学习成绩列为主要目标,其余一切都为升学率让路,美术课程等一度被称为“副课”,在整个中学学习阶段不受重视。有的学校直接取消了美术课程,有的学校虽然设美术课但往往被其他课程占用或者让学生“自由安排”。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育的地位得不到保障,美育的载体丢失,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也无从谈起。基于以上,美术教育地位的沦丧,自然使得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失去了一个重要的阵地,很难真正开展起来。
  (二)对中学美术教学目标的定位存在偏差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学习美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美术教育应使学生在获得技能和知识的同时从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养成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不难看出,知识传授与情感培养是美术教育要关注的两个方面。美术教育不是要使学生成为画家或者艺术家,很多学校存在教育误区,即美术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画画,如何掌握基本的绘画知识和绘画技巧,美术课堂的有效组织就是在下课的时候学生能交上课堂作业。在这种教学观念的引导下,美术教育变成了单一的技能教育,学习仅仅局限于课本,要求学生画得像、做得像,无法实现美术教育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无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等,使学生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对美术教育的定位产生偏差。
  (三)对学生主体性认知不够
  现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这往往是导致学生喜欢美术而不喜欢美术课的主要原因。美术课是中学实现美术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然而,很多情况下的中学美术课堂都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教师画一笔,学生跟着画一笔,教师自以为顺利进行着的课堂讲授,学生却觉得不知所云毫无意思。课堂往往被“学习画画”和“临摹画画”所代替,在这种“照葫芦画瓢”的教育模式下,所有的学生的美术学习变得千篇一律,没有任何主观性和创造性,只需要看自己是不是画得好,画得像。整个美术教育过程变成了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被动过程,学生自始至终没有参与进来,从中获得美、获得情感体验、培养健全人格更是无从谈起。
  三、中学美术教育应如何加强情感培养
  中学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重视中学的美育教育已经在全社会达成共识。然而,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保障中学美术教育在学生情感培养中的作用,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努力。
  (一)重视美术教育的地位
  美术教育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着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与知识,更加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从美术作品中产生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文化修养、享受表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惬意,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培养情感和陶冶情操。情感教育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中学生处于叛逆期,十分需要情感教育以发展自我的情绪调控能力,对周围的一切人、事、物有良好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坦率真诚、乐观开朗,有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事情的结果有正确的归因。这对于中学生情感品质的发展、道德的形成乃至身心健康都是必要的,并且对学生所在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会产生积极影响。所以,情感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着重大的作用, 这个作用甚至要大于智商的水平。学校必须采取措施保障“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课”的地位,使教师、家长和学生重视美术教育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保障美术教育的有效性。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对美的鉴别、欣赏及创造能力,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评价。在中学美术教育中,要实现情感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是重要的方面。首先,要引导学生判断什么是美。如果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标准,那么其他都是空谈。在讲解每一件美术作品的时候,教师都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找到作品身上最“美”的地方加以剖析,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美。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这就说明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育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必须要深入学生生活实践,增加对生活中美的感知度,敏锐地捕捉到各色的美。通过写生,发现大自然的美,通过欣赏外国作品,发现异域之美,通过学习中国画,发现传统文化之美……最后,美术教育应帮助学生创造美。创造美除了要对美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发现能力,还要有美术知识与技能,并有动手实践的能力。绘画、雕塑、手工等创作实践活动都可以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使美术变得形象、生动和具体化,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个过程促使学生将审美变成一种自觉,而这种自觉背后,就是情感的完善。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美术教育的对象,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体。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将学生视作被动的接受者而一味地进行灌输。尤其是在美术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积极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若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将变得毫无意义。现有的美术教育模式基本是教师对课本进行一定地转化,以固有的形式向学生进行“输出”,对教学效果不做评价与修正,师生之间无法进行互动和沟通,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这就要求中学美术课堂必须能够调动起学生情感,引发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想象、联想与创造,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来,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因为最终的情感变化落脚于学生,所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显得尤为重要。
  (四)注重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
  中学美术教师是美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美术课堂的组织者,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需要,美术教师应注意提高自身素质以实现教学目标。首先要注意教学内容和课堂设计应该与学生实际相联系,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发掘当下学生最关心和关注的新闻,与所要讲授内容进行合理结合,如让学生画出自己的偶像或者让学生动手制作给朋友的生日礼物等,提升课堂效果,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其次要注意尊重和理解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应注意了解学生的想法,不随意批评和呵斥学生,允许“蓝色苹果”的存在,尊重学生对于美的认知和创造。师生之间失去尊重和理解,课堂效果也就可见一斑。再次,教师应该具有利用一切资源管理课堂的能力。美术教师应该注意通过课内、课外、讨论、写生、实践、家长课堂等一切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兴趣,可以创新性地与音乐、体育等其他学科进行结合,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表现。教师对于学生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美术教师也不例外。提升中学美术教师整体素质,对于开展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注重美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教育目标一致。但对于中学美术教育而言,它的情感培养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如何利用美术教育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如何使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情感冲动,如何实现中学美术教育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养成道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和中学美术教育者应该重视与思考的。
  参考文献:
  [1]黄培蓉.美术微格教学仁[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2]王宏莉.美术欣赏课培养初中生审美能力的实验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3]李建荣.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 【发布时间】2015/11/1 12:02:06
  • 【点击频次】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