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高中历史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 韦代满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高中历史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高级中学 韦代满

 

  【摘 要】 在我国新课程不断改革创新的背景下,在高中历史课程的资源教学中逐渐将乡土资源纳入其中,并起到关键作用。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使得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热情得以激发引导,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推动了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乡土资源;开发

  在我国当前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下,使得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氛围始终笼罩在压力状态下,过于注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则长期被动性的接受知识。在这一背景因素下,素质教育得不到全面推行;对于乡土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一现状,加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活跃氛围,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1、我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针对乡土资源的应用
  中国地大物博,其乡土资源丰富多元化,为乡土资源的历史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最为迫切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将丰富的乡土资源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本篇文章以中国地域特征为基础内容提出相应的应用对策,结合课堂内容以及课外活动内容等,推动乡土资源的高效应用。
  1.1在课堂教学中对乡土资源的应用
  在高中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历史教学的影响意义格外关键,因此乡土教学资源需要应用在高中历史课堂中,使得学生可以结合课本内容了解到乡土历史文化。
  1.1.1结合新课程内容讲授知识
  在高中历史学科的整体设计教学中,新课程的导入占据关键环节,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热情,激发其求知欲望,从而提升历史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精彩的新课程导入、讲授,使得学生提出不同的历史问题,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拓宽学生自身的知识范围,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成效。
  教师需要提高历史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合乡土历史资源中的趣味性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在活跃氛围的课堂中展开历史学习,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通过这一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维持课堂秩序的良好性。结合这一原则,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将乡土资源的有效导入,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周武王伐纣灭商”的知识重点时,教师可以结合“孟津”这一县名的由来开始讲解,从而将“八百诸侯会孟津”的历史知识引出,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并结合当地历史配图等加深印象,使得学生和历史事件的距离得以拉近,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对历史兴趣的生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选择有价值且趣味性强的乡土教学资料,准确的找到讲解点。通过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应用沉闷枯燥的历史教学课堂得以转变,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高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1.1.2结合乡土资源讲解国家统一编制的教材内容
  我国的历史发展源远流长,不同的地域都有着自身鲜明的地域特色。由于高中的历史教科书是通过国家统一编制的,其教学内容主要针对于国家历史性事件的发展以及规律性内容展开论述,忽略了对乡土教学材料的应用;由于国家统一编制的教学内容很难加强全面性,因此不同地域、民族的发展历史都很难涵盖在其中。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历史学科都存在负面的抵触心理,由于其课堂氛围的枯燥乏味,很难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选取本地的乡土历史资源,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概念理解。可以结合统编教材中发生在当地的历史重大事件,结合乡土资料加以丰富,例如在讲解“宋明理学”时,可以结合“二程与洛学”乡土历史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还可以更全面的理解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使得枯燥乏味的历史内容可以有所转变,可以提高学生对程朱理学理论认知的深刻性。
  1.2加强课外活动中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国现阶段的历史学科内容课时较少,同时内容过于繁杂,同时每堂历史课都需要制定精细全面的教学内容,并不能对乡土历史资源过多的讲授。所以教师需要结合课外活动的便利因素来加强学生对当地历史事件的了解认知。
  首先可以利用课外考擦。通过对课堂中对当地历史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外出实地考察,开展目的性的考擦活动;通过对历史遗迹的参观可以加强对其的认知,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爱好的形成,从而培养其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怀。
  其次可以定期性的开展乡土资源的历史性讲座,通过对各方面乡土知识的联系,满足历史教学的实际服务需求。
  2、高中历史教学中对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意义
  通过长期的实践调查不难发现,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高效应用,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对教师和学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学生方面
  2.1.1全面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
  当前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地位过于尴尬,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当前的应试教育模式过于单一化,同时部分地区的历史考试经常采取开卷性质的考试,使得学生难以提高对历史的学习热情,很大对其加大学习力度;另一方面,当学生过渡到高中时期,由于高中历史教材的改革力度较大,从而使得其教学内容过于繁杂化,并且对其所表达的历史意义、成败因素、评价因素等都过于关注,忽视了教学材料中趣味性内容以及直观性的内容的重要性,加剧了学生抵触情绪的产生。
  教师需要全面结合当地的乡土历史资源,寻找适当的渠道在课堂中展开教学,结合学生身边熟悉性较强的历史事件,来拉近学生和历史之间的距离,增加其现实意味,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2.1.2利于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
  高中历史学科有着自身的社会性质和人文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以德育人的重要角色。爱国情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可以借助于高中历史的教学来培养学生以及教师爱国情感的形成。另一方面对于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的加深对家乡的认知理解,以热爱家乡为基础,从而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怀。课堂内容和课外活动的有效结合,学生对当地历史遗迹的实际考察,可以了解到自身家乡的历史发展以及国家的历史发展,从而其爱国情怀得以产生,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得以全面展开。
  2.1.3有效转变学生的学校方式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很难快速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进行改革创新。因此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带有功利目的,将其视为高考工具;从而历史学科所具备的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等价值意义都始终被忽略。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被忽视,长期性的处于被动地位,很难积极的发现历史问题并去及时解决,并且自身所具备的知识能力也较为差。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高效利用乡土资源,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引导,学生在学习兴趣得到提升的基础上,可以积极的翻阅相关历史资料,拓宽自身的知识范围,从而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其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提升。
  2.2教师方面
  2.2.1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养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乡土资源全面的开发利用使得教师面临新的机遇。教师要想提高自身运用乡土资源的能力水平,则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一方面,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当地的历史发展,从而可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乡土资源展开高效的开发利用,灵活转变,加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拓宽自身的理论知识,不可以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略了科研教学的价值意义,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从而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都可以灵活应用当地的乡土历史资源,从而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2.2.2有效的转变教学模式
  通过长期不断新课程改革,使得高中历史教材内容的编排脱离了传统模式的束缚,其知识结构得以高效构建。新的历史学科结构并不主张其内容的全面性,其重视的主要是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培养;从而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需要对当地的乡土历史资源进行高效融合,进一步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健康发展。这一举措使得高中历史教学获取新的发展道路,使得课堂教学方式逐渐得到多元化的丰富;另一方面定期性的组织实地考察等趣味性活动,开办乡土历史的讲座,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培养提升,从而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
  3、在开发乡土资源过程中需要采取的策略
  3.1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展开乡土资源教学的相应策略
  3.1.1调整国家统编教学材料和乡土资源的关系
  当前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是要将国家的历史发展取代,而是结合一部分的历史事件加以补充。所以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提高对国家统编教学材料的重视程度,结合乡土资源来推动其健康发展。
  乡土资源只是单一的体现国家某一区域历史发展概况,并不能将国家整体性的历史发展体现出来。同时,国家统编教学材料对课程标准和任务严格的贯彻落实,对趣味性的乡土资源加以利用,使得国家统编教材得到全面的丰富。所以我国高中历史教学需要以国家统编教材为教学基础,对乡土资源加以补充,使得课堂教学任务得以正常有序的运行,从而推动高中历史教学健康发展。
  3.1.2调整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乡土资源的应用,要合理的调整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要以国家统编教学材料为基础,不可以盲目夸大,避免学生狭窄的地区主义的产生。要将其局部整体关系进行全面科学的调整,可以使得学生在了解国家历史事件背景的基础下,进一步了解乡土历史资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乡土资源进行合理的应用,增强其整体意义,不可以单一的开展这一教学活动。
  3.1.3积极面对乡土资源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乡土资源进行全面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当地乡土资源真伪的辨别能力。要正确的面对历史资料,在进行历史研究以及历史学习中要遵循相应的标准要求。同时对乡土资源的补充,要针对典型以及生动形象、价值意义强的乡土资源加以选择,还要结合当地的历史特色,对其局限内容进行有效的规避,使得地区特色得以突出强化,避免出现局限性的乡土历史资源。
  3.2在历史课外教学活动中对乡土历史资源的应用策略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需要课堂教学的丰富,还需要相应的展开实地考察、参观历史遗迹等课外教学活动。在开展课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制定严格的课外考察计划。
  第一,当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时,教师难免会面临管理困难等各方面的问题。所以教师要提高对学生个人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将学生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二,学生经常会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展现出异常兴奋的一面,从而使得真正的教学任务被忽略,课外实践活动就失去了其相应的价值意义;所以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等加强明确,制定严密的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在课外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还需要实时的对学生加以指导,避免课外实践活动的流程化发展,提高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效率。
  4、总结
  伴随着新课改内容的实施发展,使得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可以高效的应用乡土资源,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顺应当前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迎接全新的机遇挑战;教师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将乡土资源应用在其中,从而进一步推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新课改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瑾.高中历史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3,(2):84-85.
  [2]刘运标.高中历史教学中乡土资源的整合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4,(35):57-57.
  [3]苗家瑞.浅议安阳乡土历史资源在新课标教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教研周刊,2011,(8):59-59.

 

  • 【发布时间】2015/11/26 17:14:56
  • 【点击频次】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