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让我们托起同一片蓝天

 

【作者】 刘美芹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让我们托起同一片蓝天

 

——如何帮助学困生进步

 

山东省昌乐外国语学校 刘美芹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目前,在校园里经常会听到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尤其是学困生,一点儿都不知道学习”。教师的职责是把所有学生教好,但对于学困生有的教师又不知道如何去教,既不能对学生责骂,又不能体罚,想达到强使学困生学习的目的,可是愿望恰恰使得其反,学困生更是怨声载道: “老师就会批评我们,好像我们只有缺点,没有优点。”有的学困生在严师面前规规矩矩,但当严师一转身,情形便骤变,还有的学困生甚至当面对老师出言不逊,师生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漠,学困生的学习进步更是无从说起。那么如何使学困生脱困呢?这是老师无法回避、为之苦恼又抛洒大量教育智慧的问题。
  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要想使学困生进步,就不得不找出学困生学困的原因。据调查:学困生学困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有个人因素:智力方面、思想态度方面、学习方法方面等;也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但大多数学困生还是由个人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厌恶学习,毫无兴趣毫无动力的硬着头皮学习。不想动脑去理解、分析,一种惰性心理占据了他们的头脑,不是学不好,而是不想学。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学困生的智力发展。
  2.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上课有意注意的时间少,无意中就走思、开小差,和教师的讲解脱节,思想不持久,不稳定,往往对新授知识的接受处于一种茫然状态。解题时,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久而久之,丢下的知识越来越多,学习上越来越困难,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应多角度的关爱这些后进生。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崇尚“以人为本”、追求“和谐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如何运用合法、合理、合情的策略,提高学困生教育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健康发展,仍是新时期教师工作的话题。我在教育实践中,信奉“喜欢优等生是人,关爱学困生是神”的理念,通过平实的言行,常常与学困生共享着成功的喜悦。现选取对学困生张晓伟在教育中的拾零与思考,和大家一起交流。
  1.期望效应是教育学困生的支柱
  张晓伟是我去年教的的一位男生,长而略显凌乱的头发,忽闪着—双狡黠的大眼睛,智力中等。开学初的化学课上,老是皱眉翘嘴,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自然也不愿专心听讲,不乐意举手发言。每天进入教室最迟的常常是他,不交家庭作业的名单里也常有他的名字。一个周一上午的第一节,我到教室做上课准备,课代表对我说:“老师,又是张晓伟没有交家庭作业。”张晓伟说:“我做好了,忘在家里。”我估计他没有做,怕老师批评而在撒谎,为了既保护他的自尊性,又让他乐意补做作业,我对张晓伟说:“老师相信你,我这里还有一张作业纸,你抓紧利用空余时间完成,好吗?”张晓伟点点头,接过作业纸,埋头做了起来。下午第一节上课前,他把作业纸交我批改。我当着他的面批改,给他指点了订正错题的方法,并说:“其实你很聪明,大部分题目你是会做的,只要你相信自己,静下心来,完成家庭作业并不困难。”他又点点头,面带微笑地去订正了。
  一年中,类似的情形多次发生在张晓伟身上,但发生的频率在逐渐降低。我总是用宽容善待着张晓伟,期望着他的进步——转变学习态度。在教育学困生的过程中,正是有了这种期望,当张晓伟常常不交家庭作业时,我会一次又一次地宽容他,一次又一次地“再给一张练习纸”;当张晓伟的作业有进步时,我会写上“你的作业比前几次好多了,期待着你更大的进步”的评语……
  2.有效策略是教育学困生的法宝
  (1)激励表扬
  毕业复习阶段,在批改一次练习时,我发现张晓伟解决简单的问题有困难。我知道,凭张晓伟的智力,学会这点知识应该没有问题。讲评课上,趁其他学生在独立订正,我轻声地对张晓伟说:“老师发现你方程式还不会写,这个问题很简单,老师给你开小灶,你愿意补学吗?”张晓伟点点头。然后我给他讲了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然后叫他做了两道类似的习题,他做得又对又快。我说:“看,你真的很聪明。”于是继续鼓励习他:“瞧,你稍稍花了一点时间,就补上了落下的知识。要是上课专心听讲,许多知识对你来说不是难点。有不懂的尽管来问我,我很喜欢与你一起学习。”就这样,张晓伟在校学习的时间里不仅补上了一点又一点的基础知识,还逐步自信起来。
  (2)因材施教
  一是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学困生的知识缺失,依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弥补策略。二是要为他们设立合适的学习目标,使他们通过努力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如张晓伟“书写方程式”从不会到会,就是一个有效践行因材施教原则的历程。
  3.共享幸福是教育学困生的价值
  幸福是教育的本真要求。教育作为一种心与心交流的活动,是一个需要参与者全身心投入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激情和爱的事业。没有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同样作为生命体,参与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是生命体之间的交流活动,是用一个智慧生命开启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心灵唤醒许多心灵、用一种人格影响许多人的人格、用一种热情去温暖许多生命的活动。为此,教师对每一个学生也只有永不言弃。学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老师和他们托起同一片蓝天;他们只有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才能健康成长,教师也才能与他们共享幸福。教师与学困生共享的幸福,价值更大。
  四、取得的效果
  中考前不久,一次模拟考试结束后,张晓伟满面春风地来到我的办公室,笑眯眯地说:“老师,我化学得了86分,这是我一年中最好的化学成绩,幸亏你不断鼓励我,幸亏你经常为我补课。真的谢谢你!”
  “张晓伟,恭喜你,老师也为你的成功而高兴,你的进步是我们共同的幸福。”我说,“态度比成绩更重要。”
  张晓伟若有所悟:“老师,我今后会努力照你说的去学习,不让你失望。”
  五、应注意的问题
  1.要尽量在课堂上寻找为学困生弥补缺失的时机,以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唤醒他们的乐学情绪。
  2.教师要对学困生胸怀爱心,充满期望,善用激励,因材施教,才能创造自己的幸福和利他幸福的统一,彰显教育的生命价值。
  3.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 【发布时间】2015/11/26 17:17:15
  • 【点击频次】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