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探析德育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 王明科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探析德育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职业技术学校 王明科

 

  【摘 要】 音乐绝不是单纯为了娱乐,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音乐来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的生命,其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音乐教材中包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乐曲旋律优美,风格多样,深受学生喜爱。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事半功倍。
  【关键词】 音乐教学;理解音乐;德育渗透 

  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内容颇为广泛,其中包括:欣赏,合唱,器乐等范围。作为一名有专业素养的中职音乐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音乐的专业知识外,还担负着育人之责。常言道;“做人德为先”,这句话强调了“德”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说明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来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格,其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德国音乐家亨德尔说得好:“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们高尚起来。”
  一、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可以鼓舞斗志,振奋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向上。音乐欣赏的过程是寻求高尚、启人向善、批判假恶丑的过程。音乐美育的另外一个作用便是社会价值范畴的道德教化功能,因此,音乐欣赏的过程亦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过程。音乐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征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道德修养的提高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正是因为音乐有其特有的作用,即启人向善、阻止邪恶,对学生起一定的道德教化作用,并且音乐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通过音响美、节奏美、旋律美的手段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因此,音乐欣赏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道德修养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也就是说音乐欣赏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一种有效途径。
  1、通过介绍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进行德育渗透
  中职教师在上音乐欣赏时往往从介绍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入手,同时是渗透德育的恰好时机。例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部音乐作品时,先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教师可通过提问的形式使学生深入思考。例如:“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部作品?”“你对日军蹂躏祖国的大好河山的行为有何感想?”学生也可以通过讨论作品的时代背景来体会作者激昂的爱国情怀,达到育人渗透到赏析作品中。
  2、通过欣赏音乐旋律来进行德育渗透
  在音乐欣赏中,要有重点地选择旋律优美的作品。使学生在旋律的欣赏中体会、感受和领悟音乐的无穷力量,净化心灵,升华感情,提高审美能力。歌曲是音乐教育中最普遍、最有渗透力和最有影响的艺术。如《我们多么幸福》《中国自豪》《东方绿洲》等,有些歌曲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而这些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去挖掘、发现和理解,然后教授给学生。给学生唱什么样的歌曲,关系到塑造什么样的心灵的问题。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工作者为我们谱写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优秀歌曲。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诗一般的歌词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伴随着他们健康成长。
  二、在合唱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是音乐教育中最普遍、最有渗透力和最有影响力的艺术。例如:《祖国不会忘记》(混声合唱),中职生在了解、学唱合唱的过程中,能有助于美化心灵、扩大知识视野、陶冶情操促使身心健康发展。
  1、通过介绍合唱曲的时代背景,进行德育渗透
  有的合唱曲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歌曲《祖国不会忘记》就是其中一首。作者曹进到一个深山里的导弹部队去体验生活,那里条件异常艰苦,但官兵们任劳任怨,以苦为乐,在荒凉贫瘠的地方默默奉献着。一首深情而高亢的旋律顿时在他胸中久久激荡。这首歌曲真实的描绘了为了祖国的安定祥和而默默奉献在导弹与航天战线上的工作者们甘于寂寞和无私奉献精神。同学们学习这些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战士们,会被打动,学会感恩。
  2、通过朗诵合唱歌词渗透德育教育
  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主要由旋律,歌词构成。作品的歌词可能就像一首浪漫诗或者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散文。教师要充分把握歌词的寓意来教育和熏陶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的形式激发情绪。学生在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学习有感情的个人朗诵、集体朗诵。体会歌词的思想意境,达到鼓舞斗志、奋勇向前的境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油然而生,,这种“润物细无声”德育效果事半功倍。
  3、通过合唱的旋律渗透德育教育
  旋律是音乐作品的主心骨,它贯穿整个作品,合唱者因它喜,因它悲。旋律对于人的听觉感观来说相当于视觉感观中的线条的概念。旋律是体现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的主要元素之一。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类最大的欢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旋律优美具有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树立远大理想等丰富的德育内容的合唱曲目进行教学,来达到育人的目的。
  4.通过指导和训练多声部合唱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时,严格要求学生声部分配中统一,在音量上做到力度均衡,准确演唱自己的声部,达到协调、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在集中训练时,要求做到动作迅速,守时守纪,不迟到、不早退、不掉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三、在理解音乐中讲述伦理道德
  音乐是灵魂的完美表现。音乐对人们产生政治思想和道德伦理的教化作用,激发爱国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音乐有利于人的智力开发,发展非智力因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教材中,关于思想教育方面的歌曲十分广泛,所以我善于把美育和德育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通过歌声享受美的旋律,又能从中获得教益。音乐课上教师用十分柔美的声音,向学生讲述一些与命运抗争的音乐家的故事,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在欣赏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一表现顽强不屈性格的曲目时,我向学生们讲述贝多芬“战胜黑暗、追求光明、自强不息”的坎坷一生,讲述贝多芬在与命运抗争中创作出如此辉煌的乐曲,使学生们在欣赏中钦佩贝多芬人生的精髓。逐渐树立起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自强不息,努力拚搏,执着工作的坚强性格。
  总而言之,中职生是一群特殊的社会群体,音乐教师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加强学生艺术的熏陶,德智体美劳都得到全面的提升。作为一名有道德的又有艺术修养的毕业生完全可以在自己的职业舞台上大展宏图!将德育渗透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对于将出去社会工作的学生来说意义深远。

 

  • 【发布时间】2015/12/8 10:46:11
  • 【点击频次】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