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初探

 

【作者】 黄奖英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初探

 

广西贺州市太白路小学 黄奖英

 

  【摘 要】 深化教学改革,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接受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一、以“趣”诱发思维。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到知识,要转化成技能技巧,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计算时采取插红旗比赛、按小组开火车、找朋友、鸽子送信、对口令等形式,也可以采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比如教学20以内的减法后,投影出示:小蝌蚪找妈妈,青蛙妈妈在池塘里下了许许多多的卵,一个个变成了小蝌蚪,它们快乐地摇着尾巴游来游去。“嘎嘎嘎”青蛙妈妈在叫唤它们了,哪个是青蛙妈妈呢?请小朋友帮助寻找,青蛙妈妈身上有得数,蝌蚪身上有算式,只要用线连起来,蝌蚪就算找到妈妈了。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小动物有一种特有的偏爱,所以一看见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和蹦蹦跳跳的小青蛙,学生马上情绪高涨,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说,课堂气氛热烈,众说纷纭,学生思维活跃,整个教堂充满了生气,知识就在这富有情趣的气氛中掌握了。
  二、以“问题”激发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有的创造空间。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学生已经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利用迁移的方法找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所转化成的图形与原来梯形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因此,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学习的再创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以“动”启发思维。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要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知识还比较肤浅,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天性进行教学。教学时,让学生动手举一举卡片,摆一摆学具,说一说想法等。通过具体的操作,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探求知识奥妙,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比如教8+7=□时,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摆法,说出这样摆的道理,这样给学生思维发散的机会,他们兴趣盎然,边思考,边摆放,全身心投入到探知活动中。又如教学《时、分、秒》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具进行教学,课前布置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钟面,让学生自己了解钟面的构造: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分为5小格,共有60个小格等等。课上让学生通过拨动时钟学具的时针和分针,知道分针走一圈时,时针走了一大格,很快得到时与分的关系是1小时=60分,又通过与同学合作,一人报几时几分,另一人在学具上拨出来。就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很快地掌握了知识。
  四、以“直观教学”诱发思维。
  低年级的儿童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乐趣。
  例如:教学一个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王伯伯家养了7只黑兔,12只白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指导学生读题,(1)请学生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边说,老师边出示12只白兔和7只黑兔图;(2)提问: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是什么意思(白兔和黑兔同样多的数目以外还有几只);(3)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白兔比黑兔多几只;(4)让学生用圆形、三角形图片代替白兔和黑兔摆一摆;(5)总结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用减法计算。
  总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理念,设计符合自己学生现状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 【发布时间】2015/12/8 11:24:04
  • 【点击频次】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