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中学数学走进新课堂教学的反思

 

【作者】 唐尚娟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中学数学走进新课堂教学的反思

 

贵州省兴义市桔山中学 唐尚娟

 

  【摘 要】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仍然有着许多不足,为了适应21世纪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数学课堂教学逐步走入了新课程。教师们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念和做法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笔者让为重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关键词】 数学;新课堂教学;反思

  一、新课改要求教师教学转换角色,改变传统中已有的教学行为
  新课程标准从形式到内容上都作了较大变化,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出新的挑战,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更新旧观念,树立新意识,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是学生自己学习最重要的学习资源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为学生创造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如在“七巧板”一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副七巧板,并拼凑图形。学生对动手操作很感兴趣,不少同学设计出别出心裁的“七巧板”,并拼出了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像之丰富,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学们体会到了自己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教师应变知识的传播者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传统教法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思维活动完全受教师的支配,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的知识,更应该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在学生迷路时,引导他辨明方向,在遇到困难时,激励学生勇于战胜困难。如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时,设计以下两组题:
  议一议:               猜一猜:
  (-6)×5=-30
  (-6)×4=-24    (-8)×(-1)=8
  (-6)×3=_______   (-8)×(-2)=_______
  (-6)×2=_______   (-8)×(-3)=_______
  (-6)×1=_______   (-8)×(-4)=_______
  (-6)×0=_______   (-9)×(-5)=_______
  学生在理解到有理数的乘法意义和小学所学一样时,对议一议能较快算出,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一个因数减小1时,积怎样变化?从而让他们自主探索,再通过与小组的交流总结得出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在教学许多新知识时教师都要先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这样得到知识才真正是学生自己的,学生也就才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新课改要求我们合作探究,因而合作学习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不过在平时的课堂大部分的合作都流于形式,如问题不适宜、规则不当和分组不科学等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笔者在很长一段教学经历中从没有体会到合作学习对学生能有多大的帮助?有一次在课堂教学中准备了一个细小的环节:“请同学们讨论'一直角边及另一直角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是真命题吗?”先让学生自己画图。学生画出了两种图形。“讨论谁是谁非?”找出正确图形。然后问“那你能判断命题的真假吗?”学生继续讨论。再这个过程中学生表现地非常积极,反应非常强烈,这让我都不忍心打断他们,他们那自信地表情让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当我最后收集意见时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的理由时,认为是假命题的同学突然发现自己的坚持是因为自己忽视了已知条件而得到了错误的结论,立刻进行了自我反思,已经不用老师再进行讲解了。学生已经解了。这样让学生体验到实践的快乐,有自己学习的乐趣,而不是通过听老师空洞的、抽象的讲解而了解。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距离无法缩短,师生之间无法进行感情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气氛无法形成。要改变这种形式,教师应该主动由“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去”,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以交流、合作、商讨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这样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与老师讲,互相交流。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主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新课标下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例如:在“教育储蓄”一节中,学生对储蓄容易理解,但涉及到利息,利息税却相对陌生、抽象。于是在课前,若教师在教材的基础知识上,设计几个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到银行去询问和调查,让他们带着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体验“做数学”的过程,加强他们实践探索能力。在课上,同学们就会踊跃地展开自己的调查结果,引出学生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更会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
  三、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要科学的评价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守纪律的创新型人才。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量下去。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尽快投入数学活动,使数学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枯燥,从而拉近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这不正充分体现课改精神,体现在“教中学”的新理念。
  四、易于操作的评价也是数学课堂上必不可缺少的
  以往的数学教学评价是以考试、测验为核心的,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通过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升学考试等方式实现。而这些考试又多以知识技能为核心,重点考查学生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技能的熟练程度。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中对评价问题提出了新的理念与方式。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其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如在复习《全等三角形》一节中,抛出问题:“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否减少?”。提出这个问题后教师不要做任何的提示,要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具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出来,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例如:在探索“足球”是多面体;并寻找它展开图时,教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猜测,再从实际操作中归纳、总结。承认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结论的明确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作为新时代教师更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学的度与量,多思多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深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总之,在数学教学的这个领域中教师需要进行教学反思、无本之木,只能昙花一现,无源之水,只能激荡须臾,21世纪的新型象教师一定学习学习再学习,以便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 【发布时间】2015/12/8 19:15:59
  • 【点击频次】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