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物理的教学创新模式

 

【作者】 李家海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物理的教学创新模式

 

贵州省都匀市平浪镇平浪中学 李家海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略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学生把精力陷于知识点和解题中,对技能的过程和方法关注较少,学习过于强调统一性,教师讲解教科书,以使学生掌握教科书的内容,教科书通过教师的咀嚼喂给学生,考试时教科书经过教师的加工变为考题去检查学生,忽视地区差异和学生个性差异,不适应学生多样性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那么怎样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物理教学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方式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物理课程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作为教师要注意转变学生在学习中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
  二、让学生“爱学”“学会”到“会学”的创新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固定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要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归纳分析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最终掌握物理学习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
  三、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要重视实验教学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和制作相应的教学辅助软件和直观性教具,有利于其有效实施。要积极主动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比如过去认为抽象难懂的物理微观世界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网络的发展使物理网络教学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放开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层次比较低,有的比较有价值。当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承认学生有差异,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有价值。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相互提问,然后将问题进行综合。教师要花大力气去组织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有明确的体验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好的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都要实事求是,讨论时要尊重其他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的探究问题。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重视过程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过分重视结论的情况提出来的,应当注意不要一谈重视过程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只重过程而轻视结论。事实上,教学的结论也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通过改革,改变了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说得多,做得多,学生说得少,做得少的现象。我们“惊喜”地发现。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相互合作,小组学习等形式进行实验。让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在这种氛围下,出现了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经常开展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的现象。上课能够联系,从生活中来学习,上网查资料,学生学习比以前更轻松了,更喜欢上学了,对学习也比以前更有兴趣,更积极了。

 

  • 【发布时间】2015/12/25 19:00:18
  • 【点击频次】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