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个性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作者】 蒙 苗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个性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广西平南县平南镇中学 蒙 苗

 

  语文阅读提倡自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但并不是给学生以完全的自由,并不是学生怎样理解作品都是正确的。虽然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这“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只是作者笔下的“那一个哈姆雷特”。无论读者怎样理解,都不能离作品原型太远。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仍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那么教师在个性阅读教学中该如何发挥作用呢?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转变观念,自觉培养个性阅读的教学理念。在个性阅读中,教师虽然不是主体,但却是实施个性阅读的一个关键。有一些时候,教师或以自己的感知强加于学生,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或强调阅读技法,忽视了个体的情感体验;或以群体代替个体阅读;或以作者的感受来人为提升学生的领悟,造成了主体错位,使学生认为阅读就是应付教师的提问,就是琢磨问题的答案,以致迷失了自己,丧失了阅读的兴趣。阅读散文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鉴赏分析;阅读小说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人物做出评价;阅读议论文时,鼓励学生站在自己的立场剖析作者所提出的问题……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较高,阅读能力提高得很快。教师的任务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在于教学生怎么学,“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语)。要搞好语文个性阅读教学,教师必须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教学中要有六种意识:创新意识、超前意识、问题意识、民主意识、角色意识、审美意识。有了这六种意识,教师实施个性阅读便会容易起来。
  二、尊重学生个性,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由于阅读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千变万化的运用去接触一个个千差万别的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阅读教学非活不可,善教者与其守成法,毋宁求灵活。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个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特征。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因此,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具有个性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平等和谐的气氛。
  (一)立足课堂教学,创设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学生在校时间中,大部分是在课堂里度过的。因此,语文教师如何立足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教师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真正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全堂听”的教学习惯。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在于点燃孩子渴望知识的火花。”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可贵的探索精神,多启发,多质疑,多创造。这样的探求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开展活动提供了机会,有利于发挥学生潜在的个性和独创性。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气氛。宽松自由的学习气氛不知要比依靠呆板的训练、夸大的权威和沽名钓誉的教育高明多少倍。教师对学生应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语文课堂推崇真实,允许“实话实说”;鼓励争议,允许“自我表现”;倡导创新,允许“挑战权威”;激发想象,允许“异想天开”。我们要让语文课堂变成“任鸟飞”的蓝天,“凭鱼跃”的大海。鼓励学生“不必绝对信赖印出来的教本与教材,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眼光通读下去。
  (二)语文阅读活动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有赖于师生心理情感上的沟通,而师生双方对文章的共同审美感,是实现其心理情感沟通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和渠道。师生之间和谐的教与学的情绪氛围,能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使阅读在愉悦中取得最佳效果。语文阅读活动的实践证明,要对学生进行这种切实有效的审美教育,使学生对所学文章产生审美感,教师首先要有这样的审美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对文章的审美愉悦会以各种形式表露出来,产生强烈的审美感染力,打动学生的审美情弦,激起他们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三)接触社会,开辟发展个性发展的新途径。善于培养学生个性的老师,常常会突破狭小的课堂空间,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万花筒般的大千世界。首先,把生活引进课堂。语文教学要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滋润语文教学的田园。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让语文与学生的生活贴近,找出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联络点,激发学生的共鸣,完善个性。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如开展演讲、辩论、朗诵,举办各种讲座等,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舞台。此外,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使学生的个性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语文教师要实现个性教学,要做到真实的教学。首先教师要敢于表现自我,有“实话实说”的勇气。教师并不是“万事通”,知识是无止境的,面对学生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语文的界域极其广泛,因此,当学生的问题不能肯定或不知道时,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动手、动脑共同解决问题。应该说教师的这种勇气,是衡量教师蕴藏的底气、心理素质、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的标尺,也是不断完善自我,追求个性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表现自我。教师要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与文本的交流中去,这样才能宣泄个人的主观情感色彩,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从而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与相隔千年之久,千里之远的作者交流,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
  三、对学生的个性阅读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大力提倡“开放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今天,语文阅读课也进行了创新,为了回归学生主体地位,一些阅读教学大肆滥用表演法,进行“放羊式”的讨论。在一些教师看来,语文课上得越热闹越能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越能体现创新思想。殊不知这些虚伪的美丽,既削弱了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作用,又流失了语文教学本应该具有的丰厚人文精神。另外,虽然前面我们论述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个性去理解建构文本,但这并不是说,读者怎样分析怎样理解文本都是正确的,尽管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段、不同民族的读者对同一作品有不同体验,但作品的客观蕴涵却有相对的稳定性。如林黛玉的清丽孤高、才华过人、多愁善感、病弱纤瘦等性格特征,得到普遍认可,正表明作品给读者提供了一个特定的审美意向,具有不可更改的确定内涵。针对于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文章的规范制约和文章的感性形象的诱导下,进行创造性理解,使文章的意义和价值通过阅读得到实现,并在阅读的嬗变过程中使之得到确证。
  总之,要进行个性阅读教学,并不像有的老师认为的那样,把课堂交给学生就行了,老师比以前更轻松了。其实,个性阅读教学无论是对教师的理论修养,还是教师自身素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我,才能把个性阅读教学搞得有声有色。

 

  • 【发布时间】2015/12/25 19:26:40
  • 【点击频次】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