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

 

【作者】 廖福鹏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初级中学 廖福鹏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初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的目标与模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对知识内容有一个深入的掌握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阐述,并提出初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对策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

  1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知识内容有的比较复杂,需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思维方法,例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以及联想等等。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正是基于这些方法得以实现的。例如在学生语文古诗文的学习中,根据表现内容,可以教古诗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怀古诗、送别诗、思想诗等等。尤其是在初中的送别诗的学习中,不同是古诗所表达的情景往往存在很大的长期,例如王维的《渭城曲》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两首送别诗表达了完全相反的情景,然而其中蕴含的情感却是异曲同工。《渭城曲》中“劝君跟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充分的表现出来,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则并没有表现出过分的哀伤,更多的是作者王勃的豁达与开朗。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科学的区分,然后通过对比来让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深入的体会与感悟,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对事物间存在的差异与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观察与区分。又比如在《钱塘江春行》中,这部作品对钱塘江湖的春色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与鼓励,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对钱塘江之美有一个深入的体会,接着通过语言表述,使自身的内心感受得到表达,如此才能够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得以实现。由此可见,初中语文教学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只有有效实现这一目标,才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 初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思维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灌输式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了主导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进而导致很多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予以轻视。有的教师对语文的认识不够充分,将其视作一门文字性学科,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局限在了字面,更多是对字词、诗词以及文章等知识的背诵与熟悉,而没有对作品中所蕴含的的情感有一个深入的感悟,并且最终的考核评价也只是以考试成绩为主,很多部分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内容上,没有完全跟进素质教育的发展。然而,就本质而言,语文这门学科本身是非常高雅而富有内涵的,应用丰富的字词与修辞手法,能够使诗词与文章变得十分优美,而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应用,正是完成文章的组织与润色的关键点,通过对修辞手法与字词等知识的有效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具吸引力与艺术感。然而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并没有对这一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导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2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不科学
  目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满堂灌”教学方式为主,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完全是对书本知识的讲解,学生没有机会与时间去对知识内容进行消化与思考。这样就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过于死板,学生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完全没有学习的自主性而言,并且在理解与记忆知识方面完全依靠死记硬背,自己个人的想法与观点得不到表达,进而使学习效率难以得到保障。并且,对于教学理念而言教师也没有注重更新,学生课外实践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机会非常少,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实践能力,导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并且难以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而言产生了消极的作用。
  2.3 初中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不理想
  目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教师队伍建设不理想的情况,尽管所有教师在知识掌握方面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完全满足理论教学的需求,然而有的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却没有发生转变,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现代初中语文教学更多是强调学生情感与思维的培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就算做了一定的调整,也没有切合素质教育的特点,导致教学质量无法达到要求。
  3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对策
  3.1 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思维培养计划
  作为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纳入整体教学目标之中。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予以明确,并制定相关计划,以此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进行细致分析,并据此明确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其次,还要实现教学各部分知识内容以及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的有机结合,充分考虑教学参与各方的实际特点,对教学计划与目标进行制定,并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予以改进与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应设置不同的情景,并培养学生同一种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引导与帮助,促使学生展开想象,在“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一情境中,对文中的词语进行分析,并让学生展开讨论,描述“偷偷地”与“钻出来”这两个词汇的精妙之处。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对整个教学与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一个动态的监控,并不断反思,对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体现自我监控能力的关键所在。教师应采用科学性与民主性的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3.2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就必须基于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以实现。为了实现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就必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可以曹勇情景式教学,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高。为了保障思维环境的良好性,首先就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所谓的认知冲突,就是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由于原有概念不符合现实情境,并在心理上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认知冲突才能够被有效激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保障教学环境的民主性与平等性。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予以足够的尊重与理解,并做到平等对待,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并对学生予以鼓励与引导,促使其不断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与想法,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性,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积极参与;第二,对于学生的质疑与提问,教师应予以积极的鼓励,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质疑,如此才能够有效提高思维能力;第三,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并使认知问题的高度不断提高,使学生的认知冲突被激发,进而对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与探讨。
  3.3 充分结合知识内容,采取正确的思维方法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会不断得到培养与提升。这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的,教师必须让学生对语文的思维方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理解。语文思维方法有很多,例如观察、联想、想象、对比、分类、发散思维以及观察等等。为了实现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就必须采用正确的思维培养方法,并使学生能够掌握与应用。例如观察这一方法,这种行为具有目的性与计划性,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尽管这并不属于语文思维,然而对于语文思维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帮助,促使其展开细致的观察,并对事物内容进行思考与分析,如此才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作品的创作都是建立在作者细致观察的基础之上而实现的,这些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文章为重点,促使学生对作者采用的观察方法进行学习与领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在《秋天》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对比观察的方法,并将美国诗人迪金森的作品《秋景》进行对比,在不同诗人的描绘之下,对秋天景色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与观察,进而学习到作者的观察方法,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此外,联想也是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之一。联想指的就是通过一物或者一事想到另一个物或者另一个事。这种思维的应用能够使文章更具内涵,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对这一方法加以充分利用。
  3.4 设计系统性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语文思维品质的特点在于灵活性、敏捷性以及深刻性。因此,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在思维深刻性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并对事物本质与规律有一个正确的把握,站在整体的角度,通过联系的观点对事物有一个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并使系统、全面的思维活动得以展开。一切的思维品质都是基于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提高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思考与提问应予以鼓励与支持,并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彻底摒弃;第二,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培养,促使学生对问题展开深入的钻研,对事物本质能够有效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扮演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促使学生开展问题研究与小组合作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对知识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并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使学生钻研问题的习惯得到培养。
  其次是思维灵活性与敏捷性的培养。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提高自身的迁移能力。由于初中生的思维灵活性有着十分迅速的发展,并且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强化思维灵活性的训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引导与帮助,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使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得到提高。其次,还要还要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结合练习与考试,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向学习与生活中得到迁移。在思维敏捷性的培养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速度的提升。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思维敏捷性存在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这一差异将会不断扩大。因此在学生思维敏捷性的培养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首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对基础知识能够快速准确的掌握,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加强思维训练,并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此才能够使学生思维敏捷性得到有效提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对此予以重视,并展开深入的研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使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如此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艾.初中语文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65-65,167.
  [2]薛勇.浅析初中语文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2):243.
  [3]李金丽.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青年时代,2015,(5):167-167.

 

  • 【发布时间】2015/12/25 19:30:33
  • 【点击频次】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