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高中数学课堂
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高中数学课堂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蔡 静
【摘 要】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课堂的效率在不断提升,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来提高高中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效率,让课堂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进行探究,把课堂上的时间还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不在是学习枯燥的知识,而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到学习的方法。让先进的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谈了几点认识。
【关键词】 高中数学;探究;互动;高效 多媒体
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有它自身的特点、规律和体系。教师在课堂上恰当
使用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参与探究、互动起来、提高教学效率。数学也是一门知识广度和深度以及抽象性都较强的学科,高中数学更是集数形关系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互动性、可控制性、高效性、灵活性等特点恰恰符合了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笔者就如何做好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实际出发,避免追求表面高效,滥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计算机虽然具有多媒体、超媒体的功能,但在教学过程中它仅仅是一种媒体的作用。可有的老师误以为是一种“全能媒体”,整节课不论是课题、情境图、还是练习题,一切由电脑完成。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不留一点痕迹,电脑成了另一本供学生观看的“课本”。我们知道,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是有赖于一定的条件的,并不是说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发挥探究、互动、高效的特点。更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还需要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如何使用,而不是处处滥用多媒体教学。只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脱离以往的好的教学模式也是不可取的。
二、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复杂抽象的认识活动变得简单而直观,从而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才有良好的学习动机,而传统教学和现在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而在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的教学内容借助于多媒体这个现代化的工具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探究,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此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多媒体能把具体形象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多媒体的这一优势在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时体现的尤其突出。立体几何一直就是高中数学的教学难点,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初次接触立体几何,会遇到许多困难。因为在平面上绘制立体图形,会受到视角的影响,难以综观全局。而多媒体技术易于显示图形的形成、变化过程,可将复杂的图形分解成简单的图形,让立体图形在平面内动起来,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观察,领悟图形中各元素间的位置关系、度量关系和图形本身所具有的性质。例如,在设计和制作高二立体几何《圆锥的概念和性质》的课件时,就可以用几何画板制作分别以矩形的一边、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直角梯形垂直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动态过程,让学生从观察动态显示过程中积极思维,然后从中抽象出圆锥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并用发生式定义法给圆锥下定义。这种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的良好迁移情境创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教师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将教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是关键点。而多媒体就是教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手段之一。比如,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使用多媒体可以保证学生发音的准确率,而且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画面上声音和口形的变化学生可以一目了然,通过反复的听和读,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而且非常感兴趣。(下转第82页)
(上接第65页)
有的学生爱看动画片,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动画,并配以对话,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境中用什么样的数学语言来交际。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加深了对语言点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模拟真实情景实际应用,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重点又将难点化难为易。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可以辅助教师解决一些教学问题,但不可能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中的激趣、导学、训练、反馈等每一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安排。由于课堂上计算机部分地代替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不仅注意对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而且更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注意因材施教,积极地发现并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应定在“辅助”上,教师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应当是主体意识的自觉行动。因此,课堂教学应研究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把书本知识变为动态、立体、有声有色、形象化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驱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精心制作,避免粗制滥造,应付了事
运用多媒体就是希望在声、光、色、图的配合下来营造一种赏心悦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有的课件就不能尽如人意,反而影响了课堂效果。如有的课件,由于找不到合适的音乐,就凑合着找一段用上,与数学本身的感情基调不相吻合,甚至互相抵触,不仅无助于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反而会“以音害人”。而有的数学课件画面不清,还不如让学生看课本,这些都会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课件制作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应防止出现以下情况:
1、华而不实,花里胡哨。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2、呆板单调、索然无味。多媒体课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官,引起血色还能够的兴趣。一个形式呆板的多媒体课件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没什么区别,它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显著。
3、生硬拼接、胡拼乱凑。课件的制作应讲求取材合适,用材得当。比如:在真实图像上加上一些卡通图片,就显得很不协调,甚至会因此破坏整个课件的韵味。
七、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多媒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提高教学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确能替代教师的一部分工作,到那种认为机器能代替教师的观点是错误的。计算机再怎么更新,它总需要人操作和管理的;课件需要教师的制作与开发。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需要教师去把握,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去引导。因此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不是不需要教师,而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学手段变化了,但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没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要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不能心中只有多媒体教学工具,而忽略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让现代化教学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作用,老师与学生互动起来,使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总之,一个多媒体课件应该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重心。因此,只要我们能够从课堂的实际出发,抓住教材重点,精心制作课件,合理使用多媒体,就可以使教学更丰富多彩,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探究,形成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 【发布时间】2016/12/7 12:12:54
- 【点击频次】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