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关键词】 ;
【正文】
一、解放教育思路,学生以练为主
在平时教学中,传统的学科以讲授知识为主,信息技术属于一门新型的学科,它与传统的学科不一样,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非常注重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一般要求教师在讲解上课的知识内容之后,马上让学生上机练习,从而加深、巩固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与传统的学科有所差别。我们信息老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不能全部包办、满堂灌。而应该把课堂内的一半以上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索。让他们有机会、有时间去自己发问、动手、动脑。在他们会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进而探讨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而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以这样一种方法来开发学生的潜能,比起我们教师的乏味的说教在高效得多。
二、学生要转变学科观念
在初中,由于学生课程多、课业重,特别是我们农村初中的学生,一心想通过高考这一途径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很多学生都把信息技术课当所“副科”,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但在现在,初中的信息技术已经作为一门必修课、会考科目之一。可见它与中学的其他课程一样都对社会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没有主次之分。并且,信息技术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信息技术课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更能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在现在的社会中,更注意的是一个人的能力、素质,而不是分数。现在各行各行都普遍应用了计算机,不懂用计算机的人是“现代文盲”。由此可看出,计算机在这个社会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而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仅要重讲授,更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学生知识的同时掌握这些能力,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三、针对个人能力要求设计不用的任务
在农村,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数量可谓少之又少,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只有在学校有限的课堂时间,或者是在周末的网吧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一般仅限于QQ聊天、上网看看电视、又或者是玩网络游戏。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引导他们,他们就很有可能陷入网瘾而不能自拔。而这些学生如此酷爱网络,很多时候是因为在信息课堂上听不懂老师讲课,也有一些学生接受能力强的,不满足于教师所讲内容,所以他们就把精力转移到网络游戏上。如果我们在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水平给他们设计不同的任务,让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成,他们再用计算机的时候就不会只想着上QQ、玩游戏了。比如在上高二网页制作中的第三章《网页的进一步应用》这一章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的:
学习能力稍欠缺的学生:根据书本的操作步骤做了出添加水平线、添加滚动字幕、插入背景音乐等操作。
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添加水平线不同的水平线、给添加滚动字幕做出不同的样式、上网下载自己喜欢的背景音乐。
学习能力超强的学生:上网下载视频,利用软件编辑视频并把其应用到网页上。
这样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出自己的作品,他们看着自己的作品,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在有了兴趣,他们学起知识就会觉得轻松、愉快。这就是现在教育学家周弘所说的三字经:“跳一跳、够得着”,只要我们设计的任务能够保证学生努力后达到一定的目标,学生就会保持对该学科的兴趣。
四、自主探究,课下延伸
学生的生活是多彩的,他们对未知世界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关心着自己以外的一切新奇的东西。我们在教学中除了上好课之外,还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探究。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加深、扩展,而对于课堂中没有学到的、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我们鼓励学生积极订阅各种计算机书刊、利用网络上的远程教育来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学校中,应当开放计算机房,让学生在课余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在他们学习当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一的交流,教师能够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作品作出指导,学生的进步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今天的学生是明天社会的主人,在现代的信息社会中,我们只有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应用信息,他们才会在如山如海的信息中找对自己的目标,为自己所用。信息技术给他们带来的将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给他们优化了个性、增强了技能,增加了自信,让他们自己成为明天真正的主人。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广西兴业县城隍镇第二初级中学 唐 卫
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和光电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处理技术为主题的技术系统的总称,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它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历史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与人类几千年文明的发展时间相比,真是短之又短。可是,就是这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怎么提高人们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应用信息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专门针对于人们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应用信息的一门课程。我国第一次出现计算机教育是在1978年的上海小学,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教学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的是在2000年以后,我校也是在2000年才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短短的十年时间,从无到有,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见解:
一、解放教育思路,学生以练为主
在平时教学中,传统的学科以讲授知识为主,信息技术属于一门新型的学科,它与传统的学科不一样,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非常注重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一般要求教师在讲解上课的知识内容之后,马上让学生上机练习,从而加深、巩固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与传统的学科有所差别。我们信息老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不能全部包办、满堂灌。而应该把课堂内的一半以上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索。让他们有机会、有时间去自己发问、动手、动脑。在他们会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进而探讨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而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以这样一种方法来开发学生的潜能,比起我们教师的乏味的说教在高效得多。
二、学生要转变学科观念
在初中,由于学生课程多、课业重,特别是我们农村初中的学生,一心想通过高考这一途径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很多学生都把信息技术课当所“副科”,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但在现在,初中的信息技术已经作为一门必修课、会考科目之一。可见它与中学的其他课程一样都对社会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没有主次之分。并且,信息技术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信息技术课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更能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在现在的社会中,更注意的是一个人的能力、素质,而不是分数。现在各行各行都普遍应用了计算机,不懂用计算机的人是“现代文盲”。由此可看出,计算机在这个社会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而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仅要重讲授,更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学生知识的同时掌握这些能力,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三、针对个人能力要求设计不用的任务
在农村,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数量可谓少之又少,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只有在学校有限的课堂时间,或者是在周末的网吧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一般仅限于QQ聊天、上网看看电视、又或者是玩网络游戏。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引导他们,他们就很有可能陷入网瘾而不能自拔。而这些学生如此酷爱网络,很多时候是因为在信息课堂上听不懂老师讲课,也有一些学生接受能力强的,不满足于教师所讲内容,所以他们就把精力转移到网络游戏上。如果我们在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水平给他们设计不同的任务,让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成,他们再用计算机的时候就不会只想着上QQ、玩游戏了。比如在上高二网页制作中的第三章《网页的进一步应用》这一章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的:
学习能力稍欠缺的学生:根据书本的操作步骤做了出添加水平线、添加滚动字幕、插入背景音乐等操作。
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添加水平线不同的水平线、给添加滚动字幕做出不同的样式、上网下载自己喜欢的背景音乐。
学习能力超强的学生:上网下载视频,利用软件编辑视频并把其应用到网页上。
这样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出自己的作品,他们看着自己的作品,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在有了兴趣,他们学起知识就会觉得轻松、愉快。这就是现在教育学家周弘所说的三字经:“跳一跳、够得着”,只要我们设计的任务能够保证学生努力后达到一定的目标,学生就会保持对该学科的兴趣。
四、自主探究,课下延伸
学生的生活是多彩的,他们对未知世界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关心着自己以外的一切新奇的东西。我们在教学中除了上好课之外,还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探究。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加深、扩展,而对于课堂中没有学到的、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我们鼓励学生积极订阅各种计算机书刊、利用网络上的远程教育来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学校中,应当开放计算机房,让学生在课余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在他们学习当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一的交流,教师能够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作品作出指导,学生的进步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今天的学生是明天社会的主人,在现代的信息社会中,我们只有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应用信息,他们才会在如山如海的信息中找对自己的目标,为自己所用。信息技术给他们带来的将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给他们优化了个性、增强了技能,增加了自信,让他们自己成为明天真正的主人。
- 【发布时间】2016/12/7 12:22:17
- 【点击频次】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