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作者】 王 萍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贵州省威宁县第四中学 王 萍

 

  一、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人的学习应当是一种自发和有目的塑造自我的愉快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具有内在潜能的,其潜能的开发有赖于他人的理解和信任。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情感和需要,就可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研究性学习目的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体验,从而增进其思考力和创造力。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垄断者,课堂的主宰者,而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协调者,是学生的服务者,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研究性学习为当今的教学提供了新鲜的血液。
  二、操作程序
  预习→带着问题听录音→带这问题阅读并讨论课文→师生集中释疑→巩固练习→拓展性训练
  三、操作要点
  1.预习
  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环节。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要求,有的放矢地研读课文,初步理解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记录疑点、难点,产生求知欲,并借助工具书自己尽力解决问题,为课堂上进一步讨论、探究做准备。
  此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包括:锻炼自学的意识和品质,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善于计划个人的学习活动,熟练使用工具书、参考书,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及创造性地发展知识的能力。一般应做到以下几点:?
  (1)精读课文,了解大意,标出不会读、读不准的词汇与句子;
  (2)研读课文,把握文章具体细节及事实,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出主要意思,对疑点、难点作不同标记;
  (3)根据预习提纲,注意文中词句的用法、新的语法现象,努力加深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4)借助工具书初步解决问题。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做到“读、划、查、联、问、记”六字,即朗读单词和课文;划出词组、句型和疑难点;查阅资料(字典、参考字等);新旧知识联系比较;初步向老师、同学寻求帮助;记好预习笔记。这样做有以下几下几点好处:
  ①初步了解课文,为下一步主动积极地探究讨论作了准备,为听课扫除了障碍;
  ②在阅读中,精读泛读结合,知识重现率高,容易记忆;
  ③能积极思维,增强了自信心以及感知的选择性、理解性和整体性,有利于主动索取思维的材料和内容,培养了独立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
  2.带着问题听录音
  根据课文内容,教师精心设计1-2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听录音,让学生的听变成一种积极的有目的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在听录音时逐步学会抓主要情节内容,并对读不准的词汇、句型进行矫正,不必力图听懂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
  3.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分组讨论疑难点
  教师要将知识点巧妙地设计在一些新颖、奇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中,以问题为载体,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学生可以资源共享、相互协作、相互质疑、互帮互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展开讨论和想象,畅所欲言,从而发挥每个人的优点,做到相互弥补、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使单个的思维活动形成立体高效的交互思维网络,使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由发散到集中,让个人思维在集体思维的磨砺中迅速发展。在探究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内学生互相交流,组与组也可交流。学生的目的统一,座次可以无序,随时组合以求得问题的解决。教师在此过程中随时参与任何小组的讨论,以把握他们共同的疑难点,并随时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告诉他们how to find it,而不要轻易告诉他们what the result is,这是教师应该注意的。
  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方式、合作程度、合作成果应不失时机、不加吝啬地给予表扬、加以肯定,以此让学生及时体味到努力的乐趣,体味到成功感,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为他们继续学习提供“内驱力”。
  4.师生集中释疑
  经过以上阶段的合作学习,大部分知识学生自己都已“拿下”,剩余的疑难点在学生提出之后,教师仍不需要直接为其解答,让其他学生帮助解决,或者进行适当点拨,这样便可使正处在思维高峰的学生恍然大悟,有茅塞顿开之感。教师要善于让出“前锋”位置,让学生体味经过自己的努力攻下最后堡垒的胜利感和成就感。
  5.巩固训练
  此步骤要求教师或精选习题或精心组织训练活动,给学生及时进行实践运用的机会,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达到“堂堂清”。训练类型有:(1)课文摘要填空;(2)改变人称、时态等复述;(3)模拟表演;(4)知识性巩固练习。以上训练方式可灵活选择。
  6.拓展性训练
  巩固训练完毕之后,教师可就文章的主旨、反映的问题、作者的观点、流露的态度、给予我们的启发等设计一些讨论话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整理,并推荐口头表达。这一步骤是寓德育于教学,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实践能力,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此教学模式中,表面上课堂是无序的,教师有时看上去是一个“多余人”,但整堂课时时刻刻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参与、了解并获得知识,并且“用自己跳一跳就亲手摘到了果子”。这种实践性的探究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学习的经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他们面对困难时的良好合作精神,让学生真正学会了如何“交流与合作”。
  四、学习效果
  研究性学习在英语课文教学中的应用,其最大效果是教师在课上“无事可做”,而学生所学的知识却越来越多,掌握得越来越牢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愈来愈浓,应用得愈来愈熟练,学习方法也愈来愈灵活,而且,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习惯,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 【发布时间】2016/12/7 12:25:37
  • 【点击频次】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