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议小学生快乐阅读法
浅议小学生快乐阅读法
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城关小学 王秀玮
【摘 要】 阅读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加阅读品味。提高阅读效果。
【关键词】 兴趣;品味;欲望;授之以渔;揣摩;精妙;乐趣
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发现班里少数民族学生占全班人数的80%左右。学习语文遇到的最大困难是阅读。他们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首先是阅读方法,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那么,如何让学生快乐阅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唤起学生阅读欲望
所谓阅读期待是指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就已经存在的一种追求知识的迫切欲望。教师在上语文第一课时,要在导课环节上设法唤起学生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动机。一个独具匠心的导入能迅速而巧妙地拉近学生的距离,有效地唤起学生的热情。导入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设计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直观导入,设疑导入,悬念导入等方式来唤起学生阅读期待的心理倾向,从而调动学生主动阅读欲望。
案例:《花钟》一课的导入(设疑导入)
教师可以先出示课题,然后,花钟是什么意思?
生:用花做成的钟。
师:花能做成钟吗?怎样用花做成钟呢?此时,教师引而不答,学生疑问重重,求知欲倍增,从而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
我从“花钟”入手,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花钟。在师生互动交流和朗读中得到体会,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文本互相碰撞,引发他们的疑问,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授之以渔的阅读方法
(一)推荐读物,激励学生读好书。让学生学会选择好书,知识如烟波浩渺的大海,书多如沙砾,在此中间,有一部分书需要精心研读,有一部分书要远离(指不健康的书)。教师将优秀作品的书推荐给本班学生。如:利用寒暑假开展读书活动,首先,让汉族学生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知识,给他们创造语言环境,开阔他们的视野。教师分层次、分门类将好书推荐给各民族学生,开展读书活动,通过学习,让学生有所收获,能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广泛的阅读训练。学生不仅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还涉足天文、地理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还会为以后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及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也是一种阅读享受。
(二)精读与略读。要求学生根据文本内容上网查找资料来获取信息,可直接略读。有时,遇到意义深刻的语句,则细细揣摩精妙之处,也要精读。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三)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与习作上需要,
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有关篇章,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关系。有目的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在阅读中获得语言材料,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尤其是遇到一些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篇章时,又需要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积累,也能提高阅读能力。
(四)动笔阅读法。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就是要动笔。革命前辈徐特立老先生有条学习经验:“不动笔墨不读书。”意思是读书必须动笔,圈圈点点,划划写写,一边读书,一边批注,印象比较深刻的语句、篇段。画出文章的重点词句,画好的词句。写什么?写自己的看法,想法。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在阅读一篇好的文章中有所悟,有所感,有所疑的内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达到阅读效果。
三、开展读书会,促阅读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不但课内阅读要重视,而且课外阅读也不容忽视。现如今阅读材料逐渐趋向多样性,学生从一本书的阅读交流发展到学生喜欢的群书交流。根据读书会的不同目标,又可分为班级交流形态的读书会,小组交流形态的读书会,亲子交流形态的读书会。读书交流会后,教师组织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本着民主、公平、平等的原则进行阅读评价。这样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阅读效果更加。
总之,快乐阅读的方法很多,要让学生真正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贵在坚持。让学生自觉投身于阅读的洪流中去,在书的海洋中自由地享受阅读的乐趣吧。
- 【发布时间】2016/12/7 12:29:26
- 【点击频次】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