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体验课堂教学”的尝试与研究

 

【作者】 房小林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数学体验课堂教学”的尝试与研究


四川德阳市中江县兴隆镇中心小学校 房小林


  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地方,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学生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想这是我们教育要达到的最高境界。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理论指出: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做练习。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参加体验教学实验以来我在我所任教的小学数学学科展开了大胆的尝试,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课前预习,课本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
  预习,是学习的一个好习惯,是探究新知的前奏,它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自学之路的良师益友。之前我们总在抱怨青岛版教材“懒省劲”!越到关键时侯,越省略了。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读懂了她,她留给了教师和孩子们的是机会,是智慧。课本就是一个非常精致的导学案。预习课可以归纳为四步流程:
  (1)粗读课本,做到心中有数。
  (2)精读课本,思考问题(主要指省略号部分)。
  (3)再读课本,做好省略号部分的补充记录。
  (4)尝试做题,体验快乐的同时记录疑惑。
  例如:学习《质数、合数》一课时,重点研究质数、合数的意义。课本在给出了找24、25两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后,第一次出现了省略号,就把给40、35、32找因数的机会留给孩子们去体验。接下来的分析阶段是3个小朋友的对话,其中一个小朋友说“都有两个以上的因数”。第二个小朋友的对话框里是一个省略号,第三个小朋友说“有两个以上的因数的都能排成方阵吗?’’在这里,第二个省略号出现的恰列好处。乍一看,这个省略号似乎可有可无,然而真正动脑筋的孩子却补充了精彩“有没有只有两个因数的数?”。这并不是一个答案,而是一个疑问。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可贵!”难道不是吗?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是顺着之前的思路再走,略显被动;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另辟新路,已经激起了思维的波澜!我很佩服出书的专家们,她们“偷懒”偷到了点子上!
  从某中意义上说,这里的预习主要是孩子们独立个体的学习探索过程。能解决的问题必能体会其中的快乐,不能解决的问题是疑惑,必急于求得答案,因此可以记录在案,等待下一节课解决。
  二、新知探索,实效性、层次性是成功的保障。
  搬一块石头,能小组解决的不用全体,能两人解决的就不用小组,能一个人的,也不用两人抬。学习知识,道理也如此。
  在自己尝试学习的基础上,在第二课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出课题,其次是小组内讨论预习提纲中的四个问题,此时有许多小问题得到解决。大约5分钟后,全班交流:一个小组选派代表上台汇报收获,其他小组补充,教师在一旁选合适的时机给予点播。比如“怎样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题,孩子们举了很多例子如:挣钱和花钱,获得星星和倒扣星星……。在所有知识点处理完成后,是订正尝试题:由一名优秀生学着老师的样子主讲。任俊杰表现尤为突出,不仅订正答案的对错,而且还能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考其他孩子:第一题,他提出两个问题:“7为什么是正数?”和“0为什么在正数和负数的集合里都没有选?”进一步对正数的简便写法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这两个知识点作了巩固。第2题,孩子们又提出“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题目要求是‘请用正、负数表示出下面的温度……”结果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我试着引导孩子们去修改课本,结果他们找到了三、四中严密而正确的题意、和叙述方法。我为他们感到自豪!……订正完习题后我们对本节课进行了知识总结和集体评价。
  三、总结评价是成功的有力保证
  教学中,把鼓励和赞赏引入课堂,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次发现,每一次进步,甚至是一次失误。适时、及时的给予评价与指导,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变成课堂的主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大胆迈出第一步,无论大小都会有所收获。经过几年多的实验,班内有近20名同学已经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数学,也基本养成了自学习惯,可以说他们已经成为了“钓鱼”高手。尤其是几个头脑聪明但经常完不成作业的同学,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也能主动完成作业。别人给你一条现成的鱼,远没有自己钓到的鱼有情趣;也只有能自己钓,才有吃不完的鱼!自主体验,收获成功。

  • 【发布时间】2016/12/27 17:08:48
  • 【点击频次】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