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效性

 

【作者】 冯 玲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效性


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第一小学 冯 玲


  【摘 要】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效性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 动手;能力;有效性

  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操作活动,受到了广大数学老师的青睐及重视。但是我却发现有时课堂中的操作活动,是光有其表,表面上孩子们都动了手,整个课堂热热闹闹,但是实际上,这个操作活动是不是需要呢?这个操作活动是不是达到了目的,是不是让孩子在操作活动中真的理解了知识,得出结论了呢?我想就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边角的特征为例,谈谈我的一些观点。
  1.判断是否需要动手操作活动
  操作活动是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命令。当孩子们觉得我需要通过操作来学习,来理解时,孩子们自己都会想到我要动手操作了,而不是等老师告诉我们要通过动手操作来证明。我们要的操作活动绝不是学生表面的操作活动,而是真正能够帮助学生学习,通过直观操作而促进思维发展的活动。比如:在探索长方形的边的特征时,我想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这样的方式来进行。
  教学片段:
  师:现在老师画一个长方形,孩子们猜一猜长方形的边有什么小秘密呢?
  生1: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一样长。
  师:刚才孩子们提到了上下两条边,这样的对着的两条边叫做对边,那左右两条边也叫做对边。刚才孩子们猜想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一样长,也就是对边相等?
  师:这只是孩子们的猜想,我们能确定这个猜想就一定正确吗?(老师打问号?)
  生2:还不能,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动手操作来证明。
  师:那你打算用一个什么样的方法去证明呢?
  生3:可以通过量一量的方法。
  生4:还可以通过折一折的方法。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孩子们猜想长方形的边有什么小秘密,孩子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所以猜想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到底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怎么办?这时就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该怎么办呢?怎么才能够肯定呢?于是有孩子就提出了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证明。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是孩子们自己的一种需要,他们自己需要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来促进自己的思维发展,这样的动手操作才是实在的,不是表面的,而且是有目的。
  2.本次操作活动的目标是否明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操作活动也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决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因此,教师备课时应仔细推敲每一个操作活动是否紧扣教学目标,并且要让学生明白本次操作活动的目标,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知道操作的思考方向,要养成边操作边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数学课堂操作的本末倒置,使课堂操作活动更加有效,更具有针对性。如上述案例中,通过孩子们自己猜想,再自己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这样的动手操作,目标明确,孩子们就很清楚我就是要找到方法(比如量一量、折一折)来证明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至于要怎么量?怎么折?这就需要孩子们开动脑筋了。
  这样的操作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的思维被导入更深处,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3.本次操作活动的方法是否正确
  操作方法的指导是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关键。经过精心设计,合乎逻辑联系的操作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而且有利干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操作程序正确、方法得当时,就表示学生的思维清晰、正确、有序。操作活动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合作探索的过程。小学生毕竟缺少经验,更何况学生的学习是有差异的。所以,要教师给予方法的指导,在证明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时的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我们可以通过量一量和折一折的方法来证明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那谁来说一说通过量一量怎么来证明?
  生1:我们就量边的长度。
  师:量出来就可以了吗?
  生2:还不可以,还要再看上下两条边的长度是否一样?左右两条边的长度是否一样?
  生3:如果一样,就说明对边相等。如果不一样,就说明猜想错误。
  片段二:
  师:那折一折呢?又怎么证明?
  生1:我们就把长方形拿来折?
  师:怎么折?
  生:把上下两条边对折,看是否完全重合在一起,再把左右两条边对折,看是否完全重合在一起,如果是,就证明猜想正确。
  在教学时,我不是在知道可以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来证明,就马上让孩子们动手了,因为班级里毕竟有学习稍微困难一点的学生,我通过一个一个的追问,让孩子们自己来说方法,说步骤,这样子,孩子们操作起来就不是摸不着头脑的,也不是表面操作的,避免了盲目操作。
  总之,要让数学课堂中的操作活动真正有效并不是那么难,你只需要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让学生明确操作活动的目的,即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在操作中注重将做,想,说结合起来,既操作活动不能只停留于外显的动作层面,而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实现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操作活动就是有效的。

  • 【发布时间】2016/12/27 17:12:05
  • 【点击频次】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