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阅读教育之浅见
小学阅读教育之浅见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三兴镇小学 徐桂敏
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定国、强国之本,而小学的教育是一切知识储备的基础和奠基。依个人而见,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是小学教育中相对重要的部分。所谓阅读,是看而诵者,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汲取所阅文章精华的多少。
许多学者曾经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小学阶段,如何开展阅读教育,教师亦因材施教、教无定法。以本人多年从事小学教育的经验,浅谈一下小学阶段的阅读教育。
一、主张“睁开眼”,阅读量变求质变。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多读书,多看书,扩大学生阅读量,做一些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功夫。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阅读:在课堂,学生可以进行课本阅读,;在课余,学生可以选择性的看一些文学著作,比如鲁迅、郭沫若、巴金等文学大师的短篇文章;在家里,学生可以看一些名著、故事等,比如《西游记》、《封神榜》、《安徒生童话集》、《伊索寓言》等,当然,小一点的孩子可以通过听故事的方式进行别类的阅读。学生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了阅读总量,慢慢地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也积累一些原始素材。时间长了,孩子们会有选择的进行阅读,而不是逆来顺受,接受家长、老师的灌输;他会选择喜欢的文学作品并汲取文学养分,也会对阅读形成一种习惯并逐步提升信息收集的能力。
二、做到“张开口”,诵读提高表达能力
从阅读两个字来理解,读才是精髓。阅读时,特别是阅读文学作品时,有必要进行朗读。它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佳途径,在朗读的过程中,语言以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合的形式同时刺激着读者的大脑,需要他即时破译这些符号,并将之还原为思想、形象和画面。朗读还有利于理解字、词、句、段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和作用,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可朗读的文章进行区分处理,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抒情性较强的语言或以欣赏记忆为目的的语言就要以朗读为主。同时,在学生阅读中,要使其掌握基本阅读方法,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指导目标进行朗读训练,从而使学生真正懂阅读,会阅读,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潜移默化中组织语言、积累语言,达到高质量、高效率表达的目的。
三、要“脑阅读”,不只“口阅读”。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这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思考和学习的状态。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提出对文章的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这样能使学生打开思路,带着兴趣阅读文章。教师在课文重点处设疑,既能有效地突出重点,又能让学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在目前的阅读实践中,学生应该拿出自己的见解跟教师讨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真正的阅读形式应该是互动式的,而互动式的教学形式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同步参与。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养成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的创造性并能探索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四、激发阅读兴趣,在快乐中阅读
前面所说的都是阅读的方法及好处,可如果学生对阅读有本能的排斥怎么办,那就要试一试从阅读兴趣的培养上着手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的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使用过不同的兴趣养成法。1)实体情景法。在学一些山水风景、季节云雾等文章时,可尽量把课堂挪到室外,依托大自然进行文章理解,学生全新投入到新奇的教学环境中,逐步增加了阅读的欲望;亦或是一些可还原的课文场景,建立实体教学情景,比如有一篇文章叫《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那刻着“早”字的真实课桌至今仍被我的学生津津乐道。2)模拟情境法。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放幻灯等手段,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使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教师也可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3)自我塑造法。除去课堂内的引导,我激励孩子们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读物;在每天的课余时间,我都会请不同的孩子进行阅读成果的描述,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塑造情境,其他学生或静听或思考,彼此吸收、共同提高。4)激励赞扬法。这个办法简单、有效,孩子们有效的阅读是需要肯定的,教师因人而异,激励孩子的阅读欲望,赞扬孩子的阅读成果,切忌因为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出现的小错误,小过失而批评、指责,小学生逆反心理强,这样会使学生阅读兴趣受到影响。
五、收集阅读成果,提高作文水平。
让学生从开始读书便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个学生都用一本专用的笔记本,在平时阅读中将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优美的修辞,好的用词……可以摘录下来,在空闲时可以拿出来琢磨琢磨,以加深记忆,循序渐进,阅读中积累一些原始的东西。引导学生写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之类的,加强对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的能力。只有让学生钻进阅读中,让其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学生自己就会主动阅读,长期下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旦有长足的进步,就会作文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无形之中也带动了作文的进步。
- 【发布时间】2016/12/27 17:12:34
- 【点击频次】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