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滋有味

 

【作者】 沈登强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滋有味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 沈登强

  【摘 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新,提高课堂活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高中语文课堂“有滋有味”、丰富多彩、五味俱全,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才能真正激发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文知识水平,同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滋味教学;文学修养

  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很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增加人文味、体现生活味、提升文学味、充满情感味,让其更加的有滋有味。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本文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增加人文味,滋润学生心田
  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让这些精神同化学生,进而内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品德修养、气质个性和人际交往中获得提升。高中语文在教学内容上就具有极强的人文性特征,很多都是人类优秀思想的成果,对高中生的品德修养、气质修为具有一定的熏陶作用,可以滋润学生的心田。语文教学应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突出人文精神的宣传,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突出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给学生一定的精神洗礼。具体来说就是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并且把这些人文教材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内化到学生的心灵,让学生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感悟,体会到真善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具备健康的身心。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真的把握教材和学情之间的关系,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人文精神,实现新课改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
  二、体现生活味,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生活确实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要想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味,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内引、外联、对比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等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
  三、提升文学味,增强文学修养
  语文课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难看出,在对文章的选择上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有诗歌、有古诗词、有小说、有童话故事、有科技散文等等,这些都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向学生讲授了不同文学载体的赏析、鉴别和创作的方法,如果学生能有效的掌握这些资料,学生的文学素养就会有一个质的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自然也就提高了。据统计,现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文学类作品所占的比例较大。由此可见,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实现“诗化”,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高中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能让学生学习之用,通过学习的知识能进行文学创作,语文课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文学基本功夯实的过程,通过一点一滴的文学素养的积累,最后能让学生创作出充满文学色彩的文章,这就是说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需要高中语文课堂中给与知识的普及和写作方法的指导。
  四、充满情感味,碰撞智慧唤醒心灵
  许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经常有些学生为了一个问题争辩得面红耳赤,学生为了一个问题争辩得不依不饶,学生在课堂上的辩论是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课堂上学生的那种“要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是那样的难能可贵。课堂成为了学生辩论的场所,学生在相互间的质疑答疑中思维的火花在相互碰撞、相互交锋、相互交融,闪耀着学生的智慧的光芒。在思辨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质疑答疑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核心是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独立思维能力培养的重点就是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这一点来说,我们的课堂就该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这种学习的方式是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学生的主动学习,而让学生主动学习正是素质教育所推崇的学习方式。这就更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充满感情味,运用“教学智慧”,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把语文课堂变成“智慧课堂”,我们教师也可从中收获到创造的成就感,学生在课堂中可体验到求索的愉悦和求真的快乐,师生的智慧之花会在互动与对话中绽放;在智慧的课堂里,教师积极地投入实践智慧的提炼,享受着生命智慧和个人价值的快乐。要想让语文课堂成为“智慧课堂”,教师就应进行多维沟通,应唤醒学生智慧,应准备几种预案。通过情感沟通,吸引着每一个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情感的融合、心灵的交互、思绪的飞扬。教师要学会等待和抓住教育时机,用一个智慧的生命去照亮更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唤醒更多智慧的心灵。
  总之,一堂好的语文课,就得有滋有味。味越浓,课就越好。让我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使语文课堂到处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充满智慧的交融、个性的张扬,散发语文的独特芳香,流淌着师生间真情的表白,涌动着灵性的互动,课堂必将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沃土、精神栖息的理想港湾,成为师生难忘的“人生境遇”。

  • 【发布时间】2016/6/21 17:19:27
  • 【点击频次】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