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认识

 

【作者】 吴颂军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初中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认识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巷贤中学 吴颂军

 

  中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教师则肩负着艰苦使命。作为体育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为突出,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 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更加明显, 如好运动, 好表现自己等等, 体育课的特点是在不断活动中进行, 这就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时机,因此, 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 自觉把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 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增强体质, 陶冶情操, 提高品德素养, 是每一位中学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
  中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必须先了解体育教育的“六性”, 即: 集体性、表现性、竞争性、规范性、实践性和交往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贯彻课堂常规和教材的特点, 严密课的组织与教学, 处理好突发事件, 发挥集体力量等, 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体育教学之中。下面根据我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 谈谈粗浅的几点认识。
  一、集体性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 活动范围广, 内容变化多, 受外界干扰大, 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 纪律约束, 就无法进行教育。如集合、整队、队形、队列变换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动作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因此要使学生明确, 一个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整体是校风、班风的窗口, 从而引导他们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对违反集体利益, 破坏集体荣誉的不良的人和事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 启发、培养学生发扬集体主义思想、精神, 提倡互相尊重、互相配合, 团结协作的社会主义思想。
  二、表现性
  中学生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 体育教学内容广泛, 在活动中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 内在世界状态较易全部地体现出来。如活跃、稳健、沉着、急躁、信心、坚定、胆小懦弱、自尊心极强, 勇敢顽强, 知难而退、不求上进、个人主义、认真负责和敷衍了事, 文明礼貌和蛮不讲理, 作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实际情况, 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以培养他们积极的表现欲。
  三、竞争性
  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赛的形式, 充分体现出竞争性, 它反映一个人的实力、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 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如上球类课时, 要求灵活果断, 有整体配合意识, 上耐久跑时要求坚强, 有恒心,有毅力, 肯吃苦耐劳, 敢于克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要使他们在成绩面前胜不骄, 败不妥, 发扬坚韧不拔的战斗作风和拼搏精神,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训练中要把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与体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四、规范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教学中, 规范性可以培养组织纪律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体育教学形式多种多样, 活动的空间广阔, 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必要的限制性, 就难以控制教学全过程, 如课堂常规、竞赛规则、规程等, 用这些常规、规则作为教学、训练的规范, 使课顺利进行, 作为一个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多种规则, 并且严格地执行, 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 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训练中得到教育。
  五、实践性
  体育学科区别其他学科最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学生必须使身体承受一定量的运动负荷, 每学习掌握一个动作技术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 而教学训练中各个不同的环节必须有相应的各种意志品质的支配才能达到最后动作的准确性、节奏性和协调性, 从而达到自如化。作为体育教师应抓住体育运动竞技性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地联系实际, 有目的地诱导学生用模范事迹结合教材特点和组织方法进行教育。   
  六、交往性
  体育教学中, 交往性表现较为突出, 教学形式常采用的如集体练习、分组练习等, 有个人之间, 个人与集体之间, 我们要求在教学训练中, 要互相帮助, 互相提高, 尊重对方, 讲文明礼貌, 虚心向对方学习, 树立上进、好学、友爱的观念。 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打下终身体育的基础, 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使学生思想水平进一步地得到发展和提高, 交往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 初中学体育教学, 应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培养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 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16/1/23 17:39:45
  • 【点击频次】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