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关注数学美,构建高职数学学习新模式

 

【作者】 周 靖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关注数学美,构建高职数学学习新模式

 

浙江省乐清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周 靖

 

  【摘 要】 依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高职教育目的和要求,阐述了以数学美为主线,教学过程中突出数学美感教育,对数学学习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数学美;高职;学习模式

  (一)引言: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数学科学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远古时候的记数开始,人们以贝壳、石头、木片的多少,以绳子打结的方式进行算术记数,利用算盘,计算器、计算机工具的帮助,从简单的数字加减记数,发展到引入变量、函数、方程,以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从简单的记数、到发射卫星、控制宇宙飞船,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无不体现在数学科学的发展之中,也改变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维模式。学习好数学这门课程、了解数学的特点、掌握好数学的相关知识,无疑是显得非常重要。
  (二)高职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
  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增长非常显著,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其中较为明显的是“以就业为导向”为目标的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以2011年为例,高校招生人数为675万,而高职招生达到了326万人,为社会的需要提供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储备。
  因为各种客观的原因,能够进入到各个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成绩普遍不高(2012年部分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划到150分),生源情况不是很好。 高职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山区,平常的教学资源匮乏,缺乏实验,接受数学训练的机会不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有的因为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当,溺爱,使学生养成了追求享受、物质要求高,偏激,缺乏耐心和意志等心理障碍,不愿意思考问题,厌学、逃避问题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有的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表达,表述问题时常常会显得理由不充分,常常会用想当然的判断来代替严密的逻辑推理,对数学这一门学科的学习常常感到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
  作为数学教师在面对高职学生的教学中,更应该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改进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内在的美,体会到数学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而是与美同行,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去获得美的享受,积极接受逻辑思维的基本训练,形成积极思考问题,不怕困难,耐心细致处理问题的良好习惯,为今后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数学与美密切联系:
  美是什么?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式;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形式;黑格尔觉得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海格德尔则说:“美存在,但不可言说。”尽管他们各自提出了自己对于美的本质的看法,但都显得有些单薄,不足以说明美的真正本质。其实美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美就是一切能够让人们感到舒适、快乐、惊奇的事物对象。美既是永恒的,又是可变的;既是稳定的,又是流动的,两者是对立的统一。
  所以,一块精巧的蛋糕是美,一首好听的歌是美,一句亲切的问候是美,一幅迷人的图片是美,两条对称的曲线是美,一个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完整的过程也是美,一个能反映规律性的一个数学式子也是美……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数与形简洁的、高效的、优美的描述,是有其内部抽象和外部有效性的一门学科。数学科学是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有机统一,是美的体现,数学之美伴随整个数学体系,数学中有美,美中有数学的精彩展现,数学与美密不可分。
  (四)寻找数学中美的因子、要素、及其表现:
  数学体系中存在众多美的因子,数学之美理应成为学生必须认识的、清楚的、掌握的基本要素,充分认识到数学美的表现,熟悉数学重要的特点,把握准确学习方法,良好的思考习惯才会形成,才能更好的去发现“美”和享受“美”的结果。
  4.1数学中的对称美:
  事物对象表现出的对称性,往往能给人以美观、清晰、欢愉、美好的享受,这即是对称美。数学中不乏典型的对称美,在数字、平面、空间、概念、运算规律等等方面上比比皆是。
  (1)数字的对称性:数轴上与0等距离的两个数之间的对称关系,如5与-5。
  (2)平面的对称:中垂线把等腰三角形分成对称的两个三角形,过圆心的直线把圆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圆,对角线把正方形、菱形也分成大小一样的图形。
  (3)空间的对称:过直径的平面把球体体分成对称的半球,过正方体的轴线的平面也分正方体为大小一致的几何体,过空间几何体的重心能将几何体平衡支撑。
  (4)函数与反函数建立了概念上的对称关系,图形也关于直线y=x对称。
  (5)对称的、美的图形揭示三角函数的同角之间的关系。
  (6)微分学中的有限与无限、无穷小与无穷大、连续与间断、凹与凸,成对出现。
  (7)微分与积分运算的关系体现了对称性。
  (8)连续型随机变量ζ的密度函数满足 ,( x∈R);ζ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并且 =1, 结果简单、符合实际(全概率为1),图像标准、对称,极具说服力。
  (9)笛卡尔几何学是数学领域的成功范例,使得代数方程与几何图形之间建立了一种对称,也使代数与几何融为一体,达到了完美统一。
  4.2数学中的曲线美:
  图像是数学中函数的直观表现,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包含着数学内在的特性(单调递增、单调递减),同时曲线的平滑、合理走向、弯曲、圆润无不体现出画面的美感。
  如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抛物线y=x2的图像,曲线平滑、弯曲自然、曲线凹凸圆润,体现出关于y轴左右对称、原点对称,绵延不尽,周而复始,轮回自然的理念。
  4.3数学中的节奏美:
  具有规律性的节奏能表现出事物存在的合理性及其科学性,能让人感受到轻松、欢愉,是美的感受。生活中人们能感受到心脏规律强劲的跳动,给人以健康的信心和无穷的动力,数学中同样也有众多节奏美的表现:
  等差数列(1)1、4、7、10、13、16、19、22……;(2)2、6、10、14、18、22、26……;
  正弦函数值sinx=sin(2kπ+x) , (K∈Z) ;三角函数中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图像。
  这些每隔某固定数值差量所出现的数字,每隔固定周期π重复出现的单调特性,同样体现出数学中的节奏美,犹如让人手握打开秘密宝藏的钥匙,信心百倍探寻未知世界。
  4.4数学中的逻辑美:
  事物的变化凡事都有其规律,认识事物的过程,犹如上楼梯一样,因为有1,才会有2,有了3,才会有4……;表现出人类认识事物上的逻辑性。数学中证明题目的完成过程,无不体现出这重要的数学逻辑美。
  例如:函数f(x)满足
  (1)在闭区间 [a,b]上连续
  (2)在开区间(a,b)上可导
  (3) 两端点值的符号f(a)、f(b)异号
  则在(a,b)上至少存在一个点ξ,使得f(ξ)=0;体现出数学循序渐进,又及其完整,不留漏空的严密的逻辑性。
  4.5数学中的简洁美:
  事物对象在变化的过程中,最终获得简单的、简洁的、确定的结论,体现着人们探寻研究的最终结果,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简单即是美,并且是美的最高境界。数学学科中也存在着众多的重要的结论,被人们加以利用于生活之中。
  例如:
  (1)利用微分的方法可以求出数值的近似值:
  (2)导数 的值表示函数y=f(x)在点M(x0,f(x0))处的切线的斜率。
  (3)导数在经济领域上有着重要应用:
  研究经济变量的边际分析法,可对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边际利润进行研究,获得其最大利润值,最佳的产品数量值,以及最小成本值。从而更好地指导生产,获取最大利益。
  简单的就是方便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体现出数学美的最高境界。
  (五)数学学习新模式:
  所谓数学学习新模式,即是指以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发现数学美的因子(对称美、曲线美、节奏美、逻辑美、简洁美),并以数学美为主线,模块化组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注意突出数学美感教育的学习方式。经常采用该模式教学,能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数学之美,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教学效果得以保证。
  数学科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结论来自于实际生活,并不断应用于实际之中。有许多的概念却又不太容易理解,对纯数学的一些要点(算式与逻辑问题),认知的过程常常会感到抽象、枯燥和无味,数学学习的过程变得非常艰难,往往容易让学生半途放弃,无功而返。这一点对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说,表现更为明显。能否寻找到一个好的办法来帮助学生,让学生能够较快的适应数学的学习,成为数学教师经常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对高等数学内容的分析,依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高职教育的目的和要求,采取以数学美为主线,模块化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突出美感教育的数学学习模式,将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1)课程:课程名称更改为《应用数学》,传统高等数学的内容选择以及顺序已经不在适合高职教育的要求,而改为《应用数学》则能更好的体现高职教育注重实际、与现实接轨的理念。
  (2)教学内容处理:按照高职教育的“必需、够用”的原则,整合内容为以下六个模块:
  即以“生物体征变化程度及最优化问题处理”、“实际面积、体积问题计算”、“实验数据整理”、“实验数据分析”、“级数的应用”、“矩阵的应用”等六个模块,涵盖“微积分”、“线性代数”、“数理统计”的基本内容,其内容与顺序按照数学美的要素合理组织,体现出数学固有的简洁、对称、逻辑、节奏等特征,既完整又突出美感。
  例如以“生物体征变化程度及最优化问题处理”、“实际面积、体积问题计算”两个模块就分别以如下方式处理:
  (a)极限概念→极限运算→函数增量→生物体征变化程度(导数)→误差计算(微分)
  →单调性→极值→最值判定(最优化处理)。
  (b)不定积分→原函数→求原函数方法1(换元法)→求原函数方法2(分部积分法)
  →定积分→求定积分方法(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曲边梯形面积→旋转体体积。
  这两模块的内容处理上,以必需的基本单元,通过合理的有序的组织,完成了“最优化问题”,以及“面积与体积问题的计算” 的处理,并且舍去了一些纯理论的、复杂的、应用性不明显的内容。如:分别舍去了微分中值定理,直接利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求出定积分,既跳过繁琐的各种换元求定积分的内容,又使得看起来不相干的“不定积分”与“定积分”两个概念,通过“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而联系更加紧密,使得内容主线简洁、明了,充满美感,易于接受。
  (3)教学过程处理:
  (a)课堂教学上突出美感教育:在每个内容模块中,对每个基本单元,依据数学美的特征,分别采取由浅入深、强化对称,注重节奏、照顾逻辑的方式表述、讨论及展现,强化模块单元内容所具有的美的表现,充分让学生体会数学内容美的因子,以达到教学过程简洁完美的效果。
  (b) 突出课堂行为唯美理念:从课堂上的内容导入开始,以数学美要素为标准,关注每一次的过程实施效果是否完美。如:预习是否做好,回答问题是否完美简洁,各个内容之间是否有对称性的表现,所作的曲线走向是否准确、圆润,思考问题是否注意到逻辑要素,实训练习中获取的结论是否能有现实指导意义等等,力求做到让美的主线贯穿课堂。
  (c)教学互动中突出美的成功体验:在学生的每一次作业、解答问题、实训练习等实施过程中,尽量去发现其中存在的完美表现,并及时加以肯定,让学生能时常感受到,自己也能做好,美就在身边,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必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学生更有信心、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对高职学生来说,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
  (六)结束语:
  在高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注意到数学美的表现,并且能以数学美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有趣,就会主动改变自身的不好习惯,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教学效果必然有较大改观,高职数学教育的目的就可达到。
  参考文献:
  [1] 江莪茜.论美与数学.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1(7)
  [2] 陈水林,黄为祥.高等数学[M]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5

 

  • 【发布时间】2016/3/22 16:57:24
  • 【点击频次】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