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高中学生数学预习指导摭谈

 

【作者】 王爱成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高中学生数学预习指导摭谈

 

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 王爱成

 

  【摘 要】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标中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前预习是非常关键的,通过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减少课堂上不必要的重复。只有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理解教材,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预习;方法;注意事项

  通过预习,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投入到下一次的预习中去。作为新课程的引领者,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指导,让学生学会预习。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预习的基本策略。
  一、数学预习的重要性
  德国哲学家笛卡尔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不仅是消除学生听课障碍的重要环节,也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环节,精心编拟预习提纲是实现预习目的的首要工作,也是教会学生如何预习的重要方面。
  二、预习新课的注意事项
  1、预习概念。
  要找出定义中的关键字,进一步思考这些关键字起的作用,若把它去掉有什么后果,力争对概念进行完整的理解。预习定理。要找出定理的条件、结论,分析定理的使用环境及证题的类型,尤其注意条件的严密性,若有条件减弱会有什么结果。
  2、预习公式。
  要抓住公式的结构特征、使用条件,了解公式的求解对象,思考能否对公式进行变形,变形后有什么新的功能。预习例题。思考例题考查哪些知识点,例题使用什么样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在预习之后,要列举出本节课有几个值得掌握的知识点,你理解了多少,哪些知识点是难点,列举出本节课出现了几种解题方法与技巧。
  三、预习的好处
  1、预习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自学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才能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预习可以改变听课的被动局面。有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到吃力,跟不上教师上课的进度。这样的学生往往课后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弥补,久而久之,便只有招架之功,学习就陷入困境。
  3、预习能够提高听课的效率。预习有助于扫除有关知识方面的障碍,为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所谓的温故知新就是这个道理。
  4、预习可以增强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通过预习,可以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找到重点、难点和疑点。
  四、预习方法
  1、以纲导读
  许多学生认为预习就是课前将新课的内容看一遍,这是很片面的,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出预习提纲,一方面通过提纲让学生了解新课的重点、难点及新旧知识的联系,解决学生学些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提纲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科学地发现、探索、获取新知识,指导他们学会阅读,学会整理,学会迁移,学会探索,学会总结,解决如何去获取新知识的问题。
  2、以问导读
  常言到:“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学习数学亦是如此。但由于数学概念抽象,思维逻辑性强,远不如文学作品那样吸引人。怎样让学生读进去呢?如果把知识概括成一些问题,作为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方向地去阅读教材,就不会感到索然无味了。
  “问题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在哪个领域,要想获得出色的成绩,最重要的本领就是学会对遇到的一切问题“掘地三尺”,多问个“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学习新课,特别是学习内容较难的新开课,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3、以疑导思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看来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疑是创新的开始,蕴涵着创新的萌芽。数学是一门思维科学,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勤思、善思的思维品质,是数学的重要任务。“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惑,激发其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疑”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励他们主动去探疑、释疑,从而获取新知识。
  如何在预习提纲中设疑呢?一是在已有知识同新知识有联系和差别的问题上寻疑,二是在容易混淆的概念上找疑,三是在容易忽视的问题上创疑,四是在容易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问题上置疑,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深化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理解,辨明概念间的异同,培养他们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以趣导情
  预习提纲的设计也要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努力营造愉悦氛围,让学生在趣中学习,在乐中求知,教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当然,数学预习提纲的设计,还应该引导学生讨论和练习,通过讨论进一步发现问题,澄清一些模糊认识,通过练习巩固预习效果。教师为学生拟订预习提纲,意在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并逐步过渡到在学完每节课后,学生能够拟出本节课的思路,找出重难点,归纳出解决的方法并牢牢得掌握它。
  总之,预习是学习的一种方法,有其规律和方法,学会预习、学习数学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预习不是放羊式的学习,教师指导很有必要,所以,学生预习必须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刁振玉.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的新探索[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1996,(03).
  [2]陈琦.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与因材施教[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9, (01).
  [3]王天一.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J].外国教育研究,1990,(4)
  [4]胡善通,杨森宇.分层递进,提高学生素质[J].上海教育,2000,(7).

 

  • 【发布时间】2016/3/24 16:33:48
  • 【点击频次】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