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者】 周 雪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川省大英县河边镇星花小学校 周 雪

  【摘 要】 本文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有兴趣学习,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主体作用;兴趣;方法;习惯

  自主是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在社会社会知识经济飞速发展时代,在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成为每个人生存与发展之必须的今天,每个人都要有自学的能力。因此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扎实的学习能力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首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依靠教师的直接或间接的教导和组织来开展的,而学生由“不会学习”到“学会学习”,从“跟教师学习”到“自主学习”有一个渐进的转变过程,所以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耐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教学活动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接触形式。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与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人多方面能力得以彰显丰富的过程。要支持和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阅历、智力不同,对阅读的理解也不同。在课堂上会提出不同的见解。有的见解会被老师或其他学生不解甚至感到不可思议。这时教师如果批评,胆大的性格开朗的也许会想教师说的对与否;胆小的性格内向的从此缄口不言。这样对阅读教学一点好处没有。这时教师要大肆表扬能提出不同见解的学生,同时以和蔼的态度指出学生的不足。用这种方法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跟同学和教师自由地交流自己的知识和意见。这样学生才会欢欣鼓舞地投入到阅读教学活动中自觉主动地去学习。
  (二)情感激励,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一种反映,是人的心理的一种被动状态。学生的学习责任感是对学习意义的理解而产生的一种需要自觉承担不容推卸的责任意识和情感是一种关键的非智力因素。要搞好学习必须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要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必须从情感激励入手。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使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学生明白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后,会产生学习语文的强烈的情感,有了这种情感学生就会自觉地自主地学习并喜欢阅读。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表明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可直接推学习活动而不需要其他中介因素,兴趣可使大脑皮层处于优势兴奋状态。观察、记忆、思维、想象都十分活跃有效地进行。兴趣高的成绩往往优于兴趣低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常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一)以疑激趣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疑问,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自学的欲望和兴趣,然后再指导释疑。以疑激趣激起了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问题,并反复推敲,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以境激趣
  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现在教学条件很好,教师可利用与教学有关的卡片、挂图、音乐或课件再现书中所写的情景。在教授《桂林山水》时,我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以及网上下载的图片来给学生观看,让他们把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联系起来,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学习其他课文时,他们都会自行找图片、资料等。
  (三)以读生趣
  它是教师示范,再让学生反复读课文,使学生逐渐熏陶感染,引起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在教授〈〈画家乡〉〉一文中体会家乡美时,我采用“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除了上述的做法外,还有以游戏激趣,以活动激趣等常用方法。只要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就能诱发学生的自学精神。
  三、教给自学方法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教给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呢?我认为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
  (一)教师示范,教给学法并引导归纳学法
  因为学生的认识规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小学生所接受的。所以教给学法的第一个步骤是让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感知学法,领悟学法。如在教授写人文章时,我会让学生先读通课文,再读熟课文。最后让学生边读边做我设计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练习。通过重点读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来明白人物的特点,由此引导学生归纳出学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法外,还教会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更理解文章内容,还教会学生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
  (二)及时巩固运用学法
  通过上述步骤,学生已经领悟和归纳了学法,但要把学法转化为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学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同时我还在班里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弄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四、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学习语文的方法有许多,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帮助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哪些习惯呢?我认为有:
  (一)培养学生认真读书
  即培养学生圈点、勾画、批注,以笔助思的习惯,坚决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怎样做到呢?一是,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把文中重要或关健字、词、句上圈点、勾画、批注;二是在读的过程中把佳词妙句、优秀片段写在好词佳句记录本,写读书笔记、心得或作简要批注;三是会查工具书,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等的地方不要等着老师讲,而是自觉查字典、词典,查阅参考资料,直到弄懂了才圈下去,决不马虎了事。点、勾、画、批不仅在课内要求,而且课外要求,教师督评、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关于联系的习惯
  阅读教学中许多知识存在着联系,如在教学中,巧妙地组织这些联系,从知识的联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与学生思想实际的联系,重视课文内在联系,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重视与当前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联系中让学生自己支看事实,去理解思想品质。
  (三)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丰富,不仅可以更充分地、更深刻的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而且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小学课本中的许多课文都属于形象文章。所以要通过想象把话变成画,让学生头脑中浮现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的习惯?,一是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理解好;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想象时间;三是创设安静的空间,让学生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中去想象,打开思维空间。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自学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需要教师长期坚持的艰苦工作。它有待于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有待于教师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待于教师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有待于教师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只有这样,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才会有起色。

  • 【发布时间】2016/4/6 16:49:25
  • 【点击频次】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