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让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

 

【作者】 李卫飞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让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


新疆巴州实验幼儿园 李卫飞

  【摘 要】 每个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都会出现哭闹、不让妈妈走、拽着妈妈的衣角,吵着要回家,不上幼儿园等各种各样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怎样让幼儿尽快适应这种新环境,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呢?根据我这几年来的亲身体验,并与其他教师探讨研究发现:其实,从家庭到幼儿园,这是幼儿走向社会、进入新生活的第一个转折点,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幼儿能否尽快地适应,取决于家长和教师在幼儿入园前后对幼儿所作的各种工作。幼儿能否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将直接影响其社会化的进程和性格的发展。
  【关键词】 幼儿;家园共育;集体生活;能力

  一、做好家长工作,取得信任,做到家园共育
  幼儿初入园,是幼儿生活的一个转折点,这时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帮助幼儿逐步做好心理上、生活习惯上和能力上的准备工作。比如带幼儿去参观幼儿园的环境,用积极的语言介绍幼儿园的生活;不要拿老师或幼儿园作为做规矩的“杀手锏”,说一些“再不听话就告诉老师”、“再不乖就送你去幼儿园”等之类的话;逐渐改变幼儿不良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作息规律;注意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从小就尽可能地与更多人接触,多和同龄幼儿玩耍,而不是时时事事都依恋家里的某一个人。同时,为了孩子的顺利过渡,也要向家长提出适当的建议与要求,如:遵守幼儿园作息时间,坚持送孩子入园,送孩子时不要恋恋不舍,在家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生活卫生习惯。家园配合,使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二、家长要运用策略,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一般由爷爷奶奶看大,孩子就是家里的小太子、小公主等,所以造成孩子任性、过分依赖别人,独立能力较差等不良习惯。幼儿在入园后,父母要改变一些做法,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一)正确对待孩子的哭闹
  1.一些父母有时送孩子来园,孩子舍不得让走,但家长又赶着上班,所以偷偷的走,针对这种做法,我建议家长要在幼儿园里安顿好孩子,告诉幼儿:“妈妈去上班,下班了就来接你,宝宝有什么需要,都可以告诉老师,老师一定会想办法满足宝宝的需求”,让宝宝感到放心,不要偷偷的走,以消除幼儿的焦虑。还有一些父母是因为舍不得把孩子单独放在幼儿园,有这种那种的担心,怕孩子饿了、渴了怎么办?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哭闹,就感到心疼,跑过去安慰,即便勉强离开了,也老想着去看一眼,其实是没有必要的。父母要以平常心、冷静的来对待孩子的“哭闹”,学会控制情绪要相信教师,在教师的照料之下会好起来的。这时,教师也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家长感到放心,教师和父母一样爱孩子,疼孩子,把孩子当成我们教师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关心。如果早晨孩子赖在床上不起,对父母撒谎“我肚子疼、头疼”或者哭闹不去幼儿园,这时父母不要生拉硬拽地仍坚持送他入园,要先了解情况,找出真正的原因,在送幼儿入园。
  2.在送幼儿入园时,家长要先告诉幼儿:“你在幼儿园里开心地玩,当下午放学时,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你在幼儿园要乖乖的,妈妈接你来给你买好吃的”等等,通过这样鼓励与诱惑,让幼儿感到父母并没有扔下他不管,他还会回到父母身边的,而且还有好吃的。如果孩子对妈妈依赖心理过重,可以让爸爸送孩子上幼儿园。
  (二)与幼儿细致交流
  父母要多锻炼幼儿表达自己需要的能力,要使宝宝知道自己的需要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幼儿在幼儿园接触新的环境、新的同伴,每天都会有许多新的感受,家长要比平时更加细致地关注幼儿的表现和体验,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可以引导幼儿讲讲幼儿园的生活、说说有趣的事,认识了哪些新朋友等。这种交流要尽可能地积极化、游戏化、趣味化。
  (三)坚持送幼儿入园
  1.无论天气好坏,父母都要坚持送幼儿去幼儿园,不要看到孩子一哭一闹就中途放弃,因为一般的孩子也就是入园时或父母走时哭一会儿,放学的时候看到家长会因为激动和委屈哭一会儿,中间很长时间是不会哭的,而且老师会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孩子安定情绪,还会通过各种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幼儿会很快忘记不愉快的事情。
  2.由于幼儿身体素质不一样,有的幼儿抵抗力较差,平时爱感冒等,父母要分清时候,如果病的不严重,要坚持送幼儿入园,教师会和父母一样照顾孩子,给孩子喂药,观察孩子一天的情况。
  三、教师要具有多面性,让幼儿愉快地在幼儿园生活
  新入园的幼儿对园里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孤单、害怕、不合群等,教师要从言语、行动上给予关心和照顾。
  (一)生活是孩子的妈妈
  良好的师幼关系,能使幼儿感到安全,温暖、愉快,有利于幼儿的生活、学习和成长,有利于促使幼儿的全面发展。平时生活中对待幼儿要像妈妈一样关心他、爱护他,慢慢地消除他对幼儿园的陌生感。比如给幼儿整整衣服、系系鞋带、梳梳头发、亲亲他们等,经常问一下渴不渴、饿不饿、要不要大小便等,使幼儿对老师产生信任感。
  许多幼儿在初入园时,在幼儿园里不敢大小便,经常把大小便解在裤子里,还有的在幼儿园里憋尿等,一回家在急于上厕所,这些对宝宝的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教师要建议家长在家要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幼儿自己穿脱裤子,并提醒宝宝及时大小便等,教师在园里也要适时提醒,养成课下大小便的习惯。
  (二)游戏是孩子的伙伴
  在平时的活动中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每天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幼儿,从情感上接近他们,做游戏中的好伙伴。
  1.找来大班的小朋友,要让他们一起玩,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等,(下转第60页)(上接第24页)来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消除陌生感,尽快适应集体生活,激发他们对园里的各种活动产生兴趣。
  2.由于幼儿依赖性强,自理能力不高,教师针对这一特点,组织各种比赛活动,如系纽扣,穿衣服等,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幼儿感到成功的喜悦,愉快地度过在幼儿园的每一天。对幼儿的微小进步给予表扬、鼓励,并适时奖励小红花、小贴画等,运用各种有形的奖励办法增强孩子的荣誉感,比如:“某某不哭了,今天真乖”、“某某真棒,会自己吃饭了”等等。鼓励得到小红花的幼儿加倍努力,激发没得到小红花的幼儿努力争取。
  3.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根据这一年龄特点,选择对儿童有吸引力的玩具,或者组织幼儿一起游戏,使幼儿想玩、愿玩、忘记想家,使幼儿觉得在这里和在家里一样,可以无拘无束的尽情玩耍,并爱上幼儿园。
  (三)学习是孩子的老师
  除了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外,还要带领他们认识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观看大班小朋友的表演吸引他们,增强他们对幼儿园集体生活的情感。
  良好的常规为教师有序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对新入园幼儿来讲,确认为一日常规打破了他们以往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走路要轻、做操要排队、饭后要午睡”等一系列常规活动,束缚着他们的自由,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的特点,寓常规训练与丰富多彩的游戏之中,创造轻松有趣的教育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饮食、睡眠、学习等习惯。幼儿良好的常规是在一日活动中反复练习,不断强化中培养出来的。
  四、培养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能力
  同伴关系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多数幼儿入园前在家中有求必应,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生活经验,与同伴交往能力差,经常会出现幼儿间攻击性行为,这也是不适应集体生活的一个因素,针对这一点,首先我们要用游戏方法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际关系,为丰富游戏内容,给幼儿提供更多交往的机会,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将若干主题游戏同时进行,像娃娃家、医院、商店等让幼儿自由结伴、自愿选择,要求幼儿商量角色,提高游戏协作性让幼儿玩得自在融洽,充分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儿主动去关心、帮助别人,小朋友遇到困难了,教师引导幼儿一起想办法帮助他,让幼儿逐步学会团结互助,友好相处的文明行为,增强同伴间的友好关系,提高与同伴间的交往能力。
  实践证明,以上各种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使新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适应新环境,使幼儿由陌生、害怕上幼儿园到喜欢上幼儿园。总之,稳定初入园幼儿情绪,使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需要家长与教师的耐心与智慧,更讲究技巧与策略。

  • 【发布时间】2016/4/7 17:46:12
  • 【点击频次】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