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交流

 

【作者】 次 欧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交流

 

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闵行中学 次 欧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对学习者来说,情感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这充分说明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而成的教学,实质是一种交往,更是一种情感交流,只不过是其交流过程中的内容更加广泛,如包括学习内容、学法、学习中的体会等等。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就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情感培养是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并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新的目标维度提出,而“态度”“价值观”无不与情感有密切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交流,对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加强情感交流,是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加强情感交流、完成语文教改重任的执行者,因此,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教师本身的人格和学识魅力是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用热爱和尊重学生的行为,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教师不单单要注重知识的丰富、品格的修养,更要注重外表形象的树立,用美好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一个衣着得体、教态严谨、语调优雅、举止大方的语文教师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形象。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教师如果被学生接受,那么学生就会接受其教育和约束,或者自觉不自觉地模仿其言行,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应。一个语文教师的精神风貌、生活情趣、看似是个小问题,然而,从文学的形象性这一理论来讲,熏陶是培养学生文学兴趣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因此,语文教师美好的形象就好似无声的语言,每时每刻都在影响或左右着学生。老师的朝气蓬勃、老师的热爱生活,老师的勤奋努力,都会给学生制造一种氛围,这种无声的情感交流所产生的效果远远高于许多有声的教诲和训斥。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以最佳的形象影响学生,以最佳的精神气质感染学生。让他们以最愉悦的情绪接受你传授的知识,接纳你制造的感情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教师身上感受到关爱与期待,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学习。
  2.重视自身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沟通是关键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绪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的情绪状态。教师是师生情感互动的主导力量,但他不应表现为课堂上的权威和支配者,而应是学生积极情感的调动者,致力于创造一种真挚理解的师生关系,从而缓解学生的退缩性焦虑。要做到自身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沟通教师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实现行为自我与批评自我之间的和解,取得两个自我之间的和谐一致。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原始的、尚未加以评价的信息而非评价性信息,为学生提供一种安全的、具有支持性的课堂气氛。通过容忍学生的语言错误,减少课堂的竞争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二是教师应努力营造“注意—进取”的课堂气氛。“注意”意味着学生采取积极的学习姿态。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到支配语言授课、训练内容和课堂进程的是他们自己而不是教师,其“注意”和“进取”便会有机结合在一起。其三是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而这种反思是建立在学生获得学习的信任、消除学生学习退缩性焦虑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反思应该包括课堂教学内容反思、教学方法反思、经验反思等。通过反思,让学生更能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
  3.运用激励机制,增强学生信心是着力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和意愿。我常常在学生自由发表观点、见解的时候,自始自终对学生报以微笑,耐心地听他讲,从不急于纠正他的不足。尤其对一些自信心不足,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一次批评或纠错之后,心理上的焦虑程度增加了,下次更是不敢开口。我总是在学生回答问题发生困难的时候,适当地提醒点拨,学生在老师支持下,完全能够充分利用语文的交际功能,畅所欲言。每次课堂回答问题后,我都给学生充分的肯定,让其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增加“情感动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为下一次的进步打好基础。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并不因为自己的语文基础能力差而放弃参与回答问题,他们不错失任何与同伴交流切磋改进的机会;他们的声音里及眼神中透露出的那分自信,足以让你相信他一定会成功。所以教师要敢于大胆地把“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发挥,鼓励他们发表见解和观点。对于学习者而言,兴趣、方法、成功的体验、奋斗的目标、外界的欣赏和承认等等都是其不断深入探索的内趋力。
  4.非语言因素是促成情感交流催化剂
  语言之外,诸如目光眼神、表情、语调等都能传达出教者的褒贬、幽默、期望、鼓励,这些都属于意识信号系统。这里也凝聚着教师的思想观点、知识掌握程度、教学的经验与艺术。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教者的目光、眼神是无声的教学语言。
  5.超越语文课堂教学情感交流的时空
  情感交流不仅可在课堂上进行,还可通过课下谈心以及在作业批改中进行。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中,对进步较大的学生批注几句表扬激励的语言,对退步的学生批注几句提醒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教学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此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感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方能达到理想的教学境地。

 

  • 【发布时间】2016/5/4 22:18:47
  • 【点击频次】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