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进行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完地草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如何进行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中学 完地草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照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心理教育课程化,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的学习、 生活、 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
  一、现在初一《思想政治》新编教材,以人为本,开设了心理知识内容,注重心理品质,以促进心理健康化。另外,还应提倡进行有关的心理讲座,如《健康的心理是成才的基本条件》、《让良好行为化为习惯》、以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或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等。但心理教学或讲座务必要在愉快的氛围中使学生得益,该课的开设不应该增加学生的负担,更不能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否则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心理教育课应注意以下特点:
  1、趣味化。针对学生的实际,热点、不良心理反应等问题,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提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热烈的心境下,打开心扉,注重自我心理修养能力的培养。如讲意志时,针对学生“计划订起来生动,读起来感动,过了三天不动”的现象,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如何适合个人特点及实际,做到有始有终,磨炼自己的意志。
  2、行为化。强调行为作业,把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重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说:“大胆去做你所怕做的事情,并力争得到一个成功的记录。找到自我外,还要求必须付诸行动,让实践时时考验自己能否经得起挫折,能做几回还是最终胜利者。
  3、个别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个别问题需个别指导分层指导。因此,可指导学生制订自我心理修养计划,分步实施,并定期进行自我对照检查,以解决心理问题。
  二、心理教育环境化,帮助学生养成自我。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名人画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种植园里生机盎然,校园里繁花点点,绿树成荫,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看书,这些自然风景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踩和踢,随意攀折花木等。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
  三、心理教育家庭化,帮助学生创造自我。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少与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纳,或嫉妒别人,或看不惯别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因此,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善于交往、乐于奉献、具有较强的反省能力;能正确对待挫折,勇敢面对现实,有一定的忍耐力;能勇于负责、独立思考、不盲目冲动。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愿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辛勤耕耘、播种、采摘、并长期坚持,系统规划,总结经验,成为心理教育领域的拓荒者。

 

  • 【发布时间】2016/5/4 22:45:38
  • 【点击频次】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