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关于初中语文有效的自主学习

 

【作者】 李 凌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关于初中语文有效的自主学习

 

——讨论与探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中学 李 凌

 

  【摘 要】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
  【关键词】 学习探究;合作学习;主动学习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
  新课改对老师提出了高的要求,同样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都是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的接受。新课改之后,要改变这种面貌,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他们积极地探究、主动地学习。
  在古文的教学中,学生比较害怕学习古文,那该如何降低学习过程中的难度呢?这就要运用讨论探究。首先要通读全文,排除字词障碍,了解文章大意,疏通文意。其次就是解决要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对于文章大意,很多学生可以借助《文言文全解》解决,但是对于思想感情却很难理解,这就要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一、实践创新有效的学习方式。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是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在学习《劝学》这篇课文时,学生开始只是提了一些很表面的问题,并没有把讨论作为一项学习任务去对待,敷衍了事。当发现这一情况之后,老师及时的予以指导,教给学生如何讨论,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帮助解开这一课的难点、疑虑和困惑。经过老师指点,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积极讨论,认真解读,提出了比较好的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学生在学完这一课之后,自己也进行了总结,认为这样学习很有效率,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
  学生是先通读全文,把古文中的字词先疏通,进而了解文章大意,然后进行讨论。刚开始学生不会讨论,很表面,只问道“作者是谁”“文章背景”“文章大意”等较简单的在《文言文全解》上都能找到答案的问题,说明学生一是不会讨论,二是不愿动脑,导致问题没有质量。后经过老师点拨,学生知道还要深挖课文,进而提出“文章主旨”“文章中心论点”“文章的论据”“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目的”等实质性的问题。然后学生再把提出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经过认真学习,学生都能一一解决,这让学生很有成就感。他们既从中学会了讨论,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知道了该如何去学习。学生学会讨论后,老师也从枯燥的古文教学中解脱了出来,学生既乐意学了也会学了,老师何乐而不为呢。
  二、重视朗读,感知课文,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通过朗读,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直接真切地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是改变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的一个有效方法。七年级学生在第一单元初步接触文言文,他们对于课文中字、词、句的意思落实有一定难度,所以让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不搞文白对译,通过反复朗读,读懂文言文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设计中,不采用教师分析讲解代替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感悟,而是将朗读作为学生学习和领悟的重要手段。根据学生情况设计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层次,每读一遍提出不同要求,这样由浅入深,通过读把感情主旨等主要问题解决了,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如教学《童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可这样设计朗读:
  1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比如:项为(wei)之强(jiang)、鹤唳(1i)云端等。
  2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基础上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这环节可让学生自己点评,然后教师适当点拨,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等等。教师示范读第二节,学生体会怎样正确处理朗读节奏。
  3读: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理解作者的童趣所在。学生寻找表述童趣的语句,这时教师指导落实文言词语意思。
  4读: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两幅图景的内容。
  5读:看着板书尽量用课文的句子描述这两幅图景的内容。这时候,学生已能当堂成诵了。可以说,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是读。但并不是一读到底,应注意读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初步感知,美读感悟,品读评析,研读理解,运用小组读的策略,最终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以读作为学习文言文的切入点,以读来感悟文本,结合自己的经验背景,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使学生兴味盎然地读,这样,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由于读得真切,心有所思,便会萌生倾吐,与人交流的冲动,自主学习便也水到渠成了。
  三、拓展阅读,加强学生对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
  1.积累一些古代的文学现象及史学知识。古代的文化现象是指古代礼制(器皿、工具、风俗习惯、人名、地名等),如“登轼而望”(《曹刿论战》)中的“轼”、“一封朝奏九重天”(《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九重天”,这些字词都是古代的文化现象,再如《岳阳楼记》中理解范仲淹为何要在“乃重修岳阳楼之前”写下“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大字,如果学生没有基本的史学知识,就很难体会范仲淹的“苦衷”,所以课堂上补充这方面知识就尤为重要。
  2.注意古今词义的有效联系。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词义。例如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成语讲古汉语知识:《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中“假”字译为“借”,我们可联系“狐假虎威”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3.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
  学生要获得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光靠课内教材上为数不多的文言文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一方面应鼓励学生自己课外阅读文言文,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做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难度适当的文言文练习来加以巩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采用写作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引导学生写“文言文”。给学生一定的材料,让学生用文言文的形式来表达,不讲究写法多么巧妙,只要求尽量用上学过的文言词。再如:要求学生用现代的语言把古文的意境嫁接到我们熟知的现实中,把古文与现代文有机地联接,实现其生命的转换。
  总之,好的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学实践不断去探索。要不断融入了新课改的理念,体现了新课改的思想,让大家都有了一个可以借鉴的办法,以后的古文教学可以有新教法了。

 

  • 【发布时间】2016/5/4 22:58:58
  • 【点击频次】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