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用心引领,构建个性化的初中数学课堂

 

【作者】 牟 燕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用心引领,构建个性化的初中数学课堂

 

新疆阿克苏市第十一中学 牟 燕

 

  【摘 要】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是数学教学所追求的崇高目标,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归根结底是为了使教学更有效果,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吸收、接受数学知识。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要讲究不同的策略,因材施教,从而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数学;用心引领;个性化;实践探究;提升素养

  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数学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这里要创设的情境是指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实验活动,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之用,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探究需要而临时产生的尝试性的研究活动,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1、设置的问题应起点低,学生能参与。在学习七年级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时,可以请学生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乘以3再减去4的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可以很快猜出学生原先想好的那个数是什么,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指出奥妙所在,引入课题,同时提出:“你知道老师是怎样编一道方程吗?”同学们跃跃欲试,想探个究竟,老师接着问:“你能计算出3×(-2)-4的结果吗?如果把(-2)换成x呢?你会有什么发现?从中你能否得到一个方程并知道方程的解呢?请你编一道以x=-2为解的一元一次方程。”这样下来我发现学生兴趣很高,而且带着很强的求知欲与好奇心积极参与进来。
  2、设置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便于学生展开探究。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在学习“圆周角定理”时,可提出:请你观察,猜想圆周角与其对应的圆心角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并用量角器验证你的猜想,你的猜想合理吗?你会证明吗?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把探究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
  二、积极引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中体验数学,发现数学。
  新标准强调过程性目标,加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感受,要求学生通过探索活动,丰富数学学习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老师应以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去启发引导学生开展下列探究性活动。
  1、让学生学会“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如在学习七年级上数学“图形认识初步”内容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就开始对几何图像有了感性的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得多。又如“正方体的表面展开”这一问题,答案有多种,此时,我们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并用“冠名权”的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
  2、引导学生“动脑”,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展示学生的才华与创造力。如在学习梯形(等腰梯形)章节时,师出示如下图形,并引导学生想象:
  画一画:在下列所给图中的每个三角形中画一条线段,
  探究:(1)你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会有一个梯形吗?你认为如何给梯形下定义?
  (2)在哪些三角形中,能够得到一个等腰梯形?你会得出直角梯形吗?

 

 

  学生在动脑想象中发现问题,并解决了一些问题。
  3、让学生学会“动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数学,从而展现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潜能,发现更多的数学现象。如在学习七年级(下)“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提出:“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我们不能马上否定,接着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给学生“动嘴”的机会。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允许学生“讲错”、允许学生“插嘴”。如讲到七年级下《直线平行的条件》,在这节课临近结束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这一节的体会,同学们畅所欲言,如学生1:除了对顶角外,还有同位角;学生2:我感觉数学真有意思;学生3:同位角不一定相等;学生4:生活中能发现数学,我发现木工师傅工作中用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学生5:用这种方法我可以说明为什么黑板的上下两边是平行的……,同学们的积极发言让我也深受感染,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弥补了教师的不足之处,同时也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体验进一步深化,使学生探索、创新的勇气和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
  同时,我们也可以大胆地把更多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课前可让学生提出一些切合实际、力所能及的问题,用铅笔写在每个章节的前面。课堂上可让学生间互相提问,课后可让同学间相互交流反馈,并且尝试每周末进行一次自主命题,在下星期一的时候拿来进行展示。
  新课程改革在我市刚刚起步,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将在这条路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不断改进,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学生。

 

  • 【发布时间】2016/5/4 23:00:50
  • 【点击频次】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