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骑桶者》教案

 

【作者】 陈 静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骑桶者》教案

 

湖北省丹江口市一中 陈 静

 

  教学目的
  1、领悟小说的多重主题
  2、了解小说的虚构和情感的真实的有机结合,探究虚构背后的真实。
  教学重点
  1、老板娘到底有没有看到骑桶者。
  2、分析骑桶者的形象。
  教学方法:问答法   合作探究法
  (一)导入新课
  卡夫卡的《变形记》导入。人变化成了大甲壳虫,这显然是一个不真实的故事,说专业一些,这其实就是——虚构。
  虚构是小说家编织的谎言,与事实相反,它是超现实的想象,但它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表现的是心灵的真实。因此,虚构意义就是编织真实的谎言,追求心灵的真实。今天我们学习《骑桶者》这篇小说,体验作品在虚构荒诞的外表下表达了一个怎样的心灵真实。
  (二)作者简介
  设计:学生来讲,老师补充,幻灯片展示
  设计目的: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作者和解读作品,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思维方法。
  明确:弗兰茨?卡夫卡(1883年—1924年),奥地利小说家,1883年7月3日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迁居柏林,1924年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附近的基尔灵疗养院。
  卡夫卡长期担任公司职员,21岁时开始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写作,他不以发表、成名为目的,只是想用写作来排除自己内心的苦闷。他短暂的一生给后人留下的是三部未写完的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和以《变形记》《判决》《地洞》《饥饿的艺术家》为代表的几十部短篇小说。卡夫卡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三)课文分析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默读课文,五分钟 。
  2、问题一:请同学们来概括一下小说故事情节是如何发展的?(问答法)
  教师引导:提醒学生注意细节,是买还是借?
  明确:天气寒冷,家里无煤,穷得买不起煤的“我”想去向煤店老板借煤,“我”骑着空桶飞着去,结果没有借到煤。
  3、问题二:小说主人公“我”认为煤店老板娘看见了自己,而煤店老板娘却说“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那么老板娘到底有没有看到“骑桶者”这个人、有没有听到“骑桶者”的呼喊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理由。(学生讨论,自主发言)
  明确:两者皆可
  (1)听到看到的理由: “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
  (2)没有听到看到的理由:
  ①“我时常被升到二层楼那么高,但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老板娘上来后,没有抬头看,因此,她没看见“我”。
  ②“它们和刚才听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啊”,可见,“我”的喊声和钟声混合在了一起,老板娘以为“我”的喊声就是钟声。
  ③老板娘解下围裙扇也可能是老板娘觉得围裙上有毛线绒想通过扇这个动作把毛线绒抖掉。
  ④老板娘的平静。“她平静地呼吸着,……舒服地背靠着火炉取暖”。如果她是看到了假装没有看到,定会有一些紧张,不会“平静地呼吸着”。
  4、问题三:同学们,你们认为小说的创作主题是什么?(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老师引导:从两个方面考虑,如果老板娘的确看到了“我”并且拒绝给“我”一铲最次的煤,那么她的确是一个自私冷漠的人;如果老板娘没有听到看到,那么,老板娘是不是自私冷漠就不一定了,这样,作品的内涵就更丰富了,可能有哪几种呢?
  明确:揭示贫困者的窘状和有产者的自私无情;
  表现人民生活的艰难和社会的冷酷;
  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不交流;
  表现骑桶者自身的性格弱点,内向、孤僻、不擅与人交往。
  创作主题:小说用一种虚幻的手法写出了一个生活在贫困中的人向煤店求借一铲煤而遭到驱赶的故事,深刻揭示了现实社会的自私冷酷、人民生活的艰难以及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缺乏沟通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控诉和批判。
  老师介绍:我们来看看卡夫卡生活的时代,了解这篇小说的创作背景。
  卡夫卡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这一切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于是,对社会的陌生、孤独和恐惧,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却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集中体现了“现代人的困惑”。
  (四)虚构分析
  1、小说中,骑桶者的飞翔明显是虚构的,但是小说传达的情感思想具有普遍性,是真实的,作者是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实现“虚构中的真实”的呢?(学生讨论 )
  明确:小说中 “我”的处境,老板伏案写字,老板娘织毛衣,老板和老板娘的对话,这些都是现实生活场景。
  小说中“我”的心理是真实的。小说开头写“我”家里没有煤时,“我”眼中的景物都是透着凉气的。“火炉里透出寒气,屋子里充满了严寒;窗外的树僵立在白霜中;天空犹如一块银色的盾牌”,“冰冷的炉子”,“冰冷的天空”。这都展现了“我”内心的悲凉。“我”骑着桶只是在空中呼喊,不敢冲进店里,展现了“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的畏缩自卑心理。老板娘没有借给“我”煤时,“我”喊着“你这个坏女人”,表现了“我”对老板娘的憎恨。 
  小说中现实生活场景让“我”的飞翔也显得像现实中发生的一样合情合理,虚构嵌入现实,和现实浑然一体了;而借助飞翔这一虚构情节又真实地展现出了“我”心灵的真实,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也是更为深刻的真实。
  2、文中还有哪些虚幻的情节?
  骑煤桶的过程……   停留的位置……      用围裙把我扇起……      
  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  
  3、从这篇小说看来,你觉得虚构与真实之间有何关系?
  虚构意义的本质:一种想象艺术,一种心灵的真实。
  阅读课本97页:事实与真实的区别
  (五)举一反三
  你看过像《骑桶者》这样充满虚幻情节和特技处理的书或电影吗?能结合具体细节找到其中表现出来的真实与虚构吗?向你的同学介绍一下吧。
  附:板书                       骑桶者
  虚构    骑桶赊煤
  真实    自尊心强,畏惧交流    缺乏关爱、缺乏沟通   社会冷酷  生活艰难

 

  • 【发布时间】2016/5/4 23:32:06
  • 【点击频次】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