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作者】 李清梅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李清梅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使英语教学更好地符合课程改革和学生需求,是英语教学中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学困生越来越受到关注。学困生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是影响学校稳定和学生发展、成才的一个主要理由。那么,如何改变学困生的现状,重新激起这些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呢?本文针对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英语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农村初中英语;学生;兴趣

  一、中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创新
  初中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入门阶段,开始的时候学生都抱着极大的学习兴趣投入到了英语学习之中。然而,随着单词量的加大与语法的加深,部分学生就会出现一种抵触、厌烦的情绪。再者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对英语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毕竟是处在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对英语知识的掌握还不是很牢固,在运用英语知识的时候,许多学生对说英语还有一定的恐惧感,有一定的心理障碍,这个时候老师应当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和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开口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这一阶段,老师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上。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转化这些学困生的消极态度,重塑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起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二、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1.学生学习兴趣无法达到教学要求
  国家教委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实现认知、情感和技能三大领域的教学目标,特别注重在传授知识与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而学生只有在他们乐于参与活动中,才自始自终是自觉主动的语言实践者,而不是被动的追随教师。则以活动为中心。
  “学生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强调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与热爱,使学生把语言的学习看作内在的需要,学生的角色从接受者转变为分析者、探索者。
  因此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对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进行相应的调查,通过调查显示,其中42%学生认为英语学习是一种负担,58%学生承认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以汉语为主,没有创建一定的语言环境。在英语作业方面,大概有25%学生是应付了事,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课外阅读。因为缺少相应的语言环境与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缺乏了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创建一定的语言环境,促进英语教学活动的全面展开。
  2.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现阶段,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大部分为讲授法,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通过相关实践调查表明,其中67%学生认为课堂教学环境比较枯燥、乏味,70%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进行英语交流的机会,60%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上均是听教师讲,没有自己发言与思考的时间。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相应的教学内容无法得到全面的开展,从而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英语学困生形成的理由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违反课堂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策略运用不当
  学困生往往仅限于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这些学生在遇到探索性题型时,经常不知所措,综合分析能力较差。
  3.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有的学生因过多地受到家长的冷言冷语,责怪训斥,经常打骂而不知所措,因此变得性格怪僻,在学校则畏缩拘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滑。有的学生在家里受娇宠,养成了自私任性,脆弱散漫,不能吃苦,虚荣心强的性格特点。他们一旦受到挫折,就自暴自弃,失去了上进心,逐渐转为差生。有的则受伙伴、邻居及社会风气等的影响,而形成不良的心理,导致厌学、成绩下降。
  4.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落后
  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交流的平台,教师承担着引路人的角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例如,有的教师教学方式老套,课堂气氛自然沉闷,从而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单纯的教师演讲形式的教学是学生出现厌烦情绪的基础。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备课,做出适合学生发展,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设计,以最好的教学方式面对每一节课,面对每一个学生。
  四、如何改变初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
  1.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
  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往往与他们情感及意志薄弱有密切关系。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树立人本主义的学生观与教育观,尊重学困生的情感与尊严,挖掘非智力因素,用期望的春风融化覆盖在学生心灵中的冻土,从而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戒备心理。对学困生的教育要因人而异,教师首先要以真诚的爱心去爱护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达成心灵的沟通。此外,教师还要同这些学困生谈心,介绍学习策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表扬他们的进步,鼓励他们前进。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对学生亲如家人,才能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2.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困生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多为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将教材中的繁琐简单化。教师可以通过做游戏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讲一些小故事,让学生听听简单的英语录音,这样既能调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他们融入到轻松的学习气氛中。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困生的主观能动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顺利、高效展开教学双向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得知,一旦他们和教师有对立情绪,那么他们对教师所教学科也会产生厌倦。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先天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的情绪、态度、兴趣、学习功底等。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制约自己的情绪,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语言。
  4.帮助学困生做好预习
  在辅导课上,教师应该先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预习,要对学困生的课前预习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在课堂上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开始时学生可能没有提理由的习惯,有理由也不问;有些学生不动脑筋,提不出理由;也有些学生虚荣心强,不好意思问。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要尽量多提问他们有把握回答的理由,有意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借此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建立“我也能学好英语”的信心。久而久之,学困生也会养成预习的习惯,听课会感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理解和记忆的效果也会得到明显提高,而且学困生在课堂上也会变得积极主动,敢于大胆参与听说读写实践练习。
  5.注重与其家庭的沟通
  家庭教育既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又是终生教育。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家庭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一些家长忙于工作,疏于对儿女的管教,认为教育是学校教师的事,往往在家教理由上出现盲目性、随意性、片面性。家庭教育不得法,影响了教育的效果。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里只关注学生衣食住行,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对学生的开导做得不到位,这样学生的压力很难排泄出去。而要想提高教育的成效,必须首先要提高家长的素养,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因此,教师应与家长联合起来,给予学生学习方面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6.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树立学困生的信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说明了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些事物或某些活动产生了积极追求的欲望时,内心活动就会变得十分活跃,这时候他们更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时也是对学生进行转化教育的有利时机。因此,教师要对后进生实行“优惠政策”,多注意、多关心后进生,在学生回答理由过程中,教师应从他们的个性心理入手,引导、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并给予他们鼓励,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在学困生真正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和对自己充满自信时,他们才能乐于接受知识并形成能力。
  五、开展好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英语兴趣
  作为英语教师,只要把教材讲得详细透彻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老师是无所不知的,所以,教师要在掌握本专业的基础上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要改变“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不学,我也没办法”等这样的错误想法。另外,中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听说读写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听、说、读、写是教学大纲规定的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四个基本技能,也是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所在。
  为了让学生带着兴趣来训练,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先拿5-10分钟,用英语复述前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或者播放课文录音,然后由学生重复或简单概括,并组织学生根据内容进行对话交流。这样的对话范围广、形式自由,有利于形成课堂轻松和谐的气氛。在学习新句型和单词时,教师可以先简单讲授,然后让学生伸出一个手指头跟着老师边读边在空中拼划,并注意语音和语调的变化,鼓励学生使用新单词和新句型进行对话和写作。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让他们在轻松、亲切的氛围中学到新的知识,减少对英语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使他们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著名教育家吕伟先生称课外活动为第二课堂,可见老先生对课外活动是多么重视,他不仅给课外活动定了位,而且还强调了必须开展第二课堂。
  因此,课外活动不是可有可无,或设而不管,而是应该有质有量,设好管好。开展第二课堂,对于拓宽知识与增强能力、发展个性与开发能力、培养能力的继续和发展具有很大的空间,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起浓厚兴趣。中学英语教学的课外活动应紧扣课堂教学,加强口语和听力在实际环境中的运用。例如,在交际活动中提倡学生用英语进行问候,了解日常用语;扩大他们视野和词汇;定期组织校园英语角,并形成制度;组织学生观看英语教学录像,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本族语言与英语的文化差异,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英语第二课堂形式自由多样,不受条件的限制,容易操作,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并且可利用课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在活动中容易增强信心,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养成热爱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民族地区的教师,必须首先了解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尊重他们的文化,尊重他们的习俗。另外,无论是内地的英语教学还是少数民族的英语教学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所以,教学的改革和实施新课程标准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教书育人的目标,肩负起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赋予的重任和使命。
  总而言之,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和方式决定了学生英语成绩的高低。而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首要的就是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处理好每个学生的心理因素。对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多多引导,对英语成绩不好的则要多多鼓励,让每个学生都对学英语充满了自信和兴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郭晓英.西北师范大学《天水市初中学困生成因的调查及教育策略研究》[J].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库,2005.

  • 【发布时间】2016/5/7 16:18:47
  • 【点击频次】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