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课堂有效性教育从德育开始

 

【作者】 张 伟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 编号:GS[2015]GHB1356

课堂有效性教育从德育开始


甘肃省古浪县大靖初级中学 张 伟

  许多农村学校普遍存在注重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没有真正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思想和优良品德的重要时期。抓好农村初中的德育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重视的问题。按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从全方位、多角度切实有效的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一、转变观念,端正认识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为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我们的青少年一代对越来越多负面的、丑陋的、腐朽的所感染,且深受其害。纵观世界,若干势力,经常无端指责国人,利用如台湾、西藏、“达赖”等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因此我们非常必要、及时地从时代的发展需要、从国家利益高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确保德育首位,确保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将正确的思想道德观点要求变成学生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方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德工作主要靠教师来做,要将德育工作要落到实处。教师要为人师表,管教管导,以德育为首作为工作的核心任务,要集中力量,加大德育工作力度。 
  二、家学并举 双管齐下 
  “教育是随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中的基础教育。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注重身教,形成良好的家风。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不断提高家长的素质是一个人形成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条件。
  家庭成员要重视融洽关系、诚信和谐、相互尊重、共同关心爱护、严爱结合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爱孩子是家长的天性,但应该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溺爱只会使孩子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扭曲孩子的个性,产生病态心理。尤其是 “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中父母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多给孩子施以正面的影响和教育,做到严爱结合、刚柔相济。
  初中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优良的校风、班风可以使整个学校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优良的校风、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
  学校要与家庭密切联系。学校教育是对原有认识、观念的加深、扩展或补充,因此学校与家庭应及时保持联系。定期举行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教育科学方法, 促进家长更新教育观念, 优化德育环境,推动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协调一致地做好学生道德教育工作。
  三、实践引领 促进成长 
  由于初中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因此,家校结合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优良品德实践活动中形成、完善、提高。通过大量地实践锻炼,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进行探讨,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从内心深化道德育水准。
  总之,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各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 【发布时间】2016/5/7 16:28:53
  • 【点击频次】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