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巧用班班通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作者】 胡小青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巧用班班通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贵州省遵义县第一小学 胡小青

  【摘 要】 空间观念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应用传统教学手段虽能体现教学目标,但收效甚微,笔者自学校2011年安装“班班通”设备以来,一直致力于利用“班班通”服务于数学教学。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利用“班班通”在创设生活情境、直观教学、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使学生空间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关键词】 班班通;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以为学生学习平面图形无非就是让学生记住公式,会进行计算,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体现出这一点。这种重计算应用、轻探究过程的教学,让学生在“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学习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不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发展,不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班班通”设备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课堂教学,把抽象的“空间与图形”知识变得直观。这种较好地把形象直观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给过去生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巧用班班通创设生活情境,形成空间观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可知,这些生活现象在学生头脑中已不是那么清晰,需要“班班通”直观展示这些生活现象,唤醒学生的记忆,从而形成空间观念。
  如在教学“平行与垂直”时,我在引导学生研究完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后,发现一部分学生只知道“平行和垂直”的定义,但没有真正形成相应的空间概念,于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平行或垂直现象,学生情绪高涨地从教室里的门窗黑板到桌面书本中找到了相应的平行线与垂直线,但当学生说到课堂上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单杠、双杠、斑马线等现象时,却感觉到这些现象不是那么清晰,我适时利用“班班通”出示了相应的情境图片,让学生再次观察到了这些现象,从而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牢固形成了“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又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在上一届五年级的教学中,学生由于受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影响,对体积单位的理解掌握不到位,有不知该选择哪种单位和选择哪个体积单位这两个突出问题。本次教学为了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我利用“班班通”设备设计了两个对比环节:一是在引导学生认识体积时出示了很多生活中的物体,并在相应的物体上都用一个闪烁的面对比体积和面积,使学生从观察中进一步感知体积和面积所表示的不同意义;二是在认识体积单位时对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以及大致对应的实物手指头、粉笔盒、电炉进行了对比,让学生清楚了解到这几个体积单位的大小悬殊比长度和面积单位要大。通过这两个环节,学生牢固形成了“体积与体积单位”的概念,在相应单位选择上正确率达95%以上。
  二、巧用班班通化抽象为直观,培养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操作。实践操作可以将抽象变为直观,让学生更易观察,发现规律。但学校大班额以及对课堂安全方面的要求,导致在数学课中并不是所有的实践操作都可以实现。五年级下册“旋转”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难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画出将一个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由于学生空间观念较弱,在头脑中不能建立起旋转前后的图形,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为此,我利用“班班通”设计了将直角三角形、梯形等一些基本图形旋转90度的旋转过程,并用虚实线和颜色对比出旋转前后的图形,让学生在直观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了旋转的三要素,初步形成了旋转的概念。又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我安排了预习及课前实践操作,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对知识理解不够、懒惰等原因,并没有按要求进行实验。于是我用“班班通”展示了把平行四边形利用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并在画面中分别用虚实线表示两种图形,这样就弥补了实践操作只存在一种图形的不足,让学生在观察中很明显看出转化后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的关系,在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巧用班班通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于知识的计算应用非常重视,但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却展示太少,造成学生只掌握了知识结论,却对知识的本质理解不清,导致在一些实际应用当中不知所云。如在“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明白上升的部分就是物体的体积,但对一些变式练习却不能正确理解。如“向一个长、宽均为2分米的长方体容器倒入5.5升水后,再把一个苹果完全放入水中,这时水深15厘米。求这个苹果的体积。”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题意,我利用“班班通”展示了倒水—放苹果—水上升的过程,并让学生观察上升的这一部分相当于是什么图形,以及水的体积、苹果的体积与总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分别用“苹果体积=总体积-水体积”和“苹果体积=上升部分的体积(长方体)”这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苹果的体积。又如“圆柱与圆锥的认识”教学,学生在低年级时就已初步知道了圆柱、圆锥,因此引导学生结合圆柱、圆锥的实物模型和直观图来认识其各部分的名称和基本特征并不是难事,但要将原有对于圆柱、圆锥感性的、零散的认识与现在的一些新发现相结合,开展进一步的整理、抽象和加工,使之成为完整的概念却是一个难题。为此,我在让学生课前自己制作一个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让学生初步感知其本质后,又利用“班班通”向学生展示了将一个直角三角形以其一条直角边旋转360度形成一个圆锥、将一个长方形以一条边旋转360度形成一个圆柱的过程,并让学生观察发现得到的圆锥与三角形、圆柱与长方形的关系,最后通过对比和思考,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对于圆柱、圆锥的认识更加深刻,真正落实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目标。
  四、巧用班班通放飞丰富想象,升华空间观念
  空间想象能力是在丰富的空间感知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想象能力,是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依赖于空间感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的空间观念才会得到升华。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中,我先利用“班班通”“幕布”和“放大镜”功能将由一些小正方体拼成的大长方体的一部分遮挡和突出显示,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大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完成这一任务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但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为此,我在让学生思考后,先利用放大镜将大长方体长、宽、高的部分突出显示,再慢慢将幕布拿掉,答案就水到渠成。再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中,经常会遇到“将三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这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这一问题。这种问题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主要是因为学生空间想象力不够,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拼的过程,导致学生不知如何下手。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让学生充分思考后,利用“班班通”中的“图库”功能和“三D画图”功能,向学生展示了如何将三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的过程,并让学生观察发现图形改变前后的区别与联系以及相应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这样学生就清楚转变过程中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这种处理效果相当不错,学生在我只介绍了最大表面积的情况下把另处两种情况都完成了。学生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正是这些丰富的空间想象,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得到了突破,得到了升华。
  总之,空间观念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依赖于学生多种感观的参与,依赖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应用传统教学手段虽能体现教学目标,但收效甚微,由于“班班通”教学具有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不受时间、客观和微观的限制等特点,其强大的功能和巨大的优越性必将对“空间与图形”教学带来便利,使学生空间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 【发布时间】2016/5/7 16:31:32
  • 【点击频次】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