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例谈高中生物案例教学法中案例选编的原则

 

【作者】 祖木热提·托合提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例谈高中生物案例教学法中案例选编的原则


新疆吐鲁番市实验中学 祖木热提·托合提    

  【摘 要】 案例的选编对于案例教学来说是一个决定性环节,也是教师教学创造性的价值体现。本文以案例《定制一个抗癌婴儿》为例,提出了案例教学中案例选编的可读性、时代性、生活化、探究性原则,并结合实例对四大原则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生物;案例教学法;案例;选编原则

  曹长德先生在《教育学案例教学》一书中指出:“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和利用一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表明,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是其核心,它为学生开展积极的思考和讨论搭建一个新鲜的平台。案例应该是一个与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相关的真实事件,它必须是蕴藏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或矛盾冲突的情境性材料,旨在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提高技能,生成一定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学习方式。
  由此看来,案例的选编对于案例教学来说是一个决定性环节,也是教师教学创造性的价值体现。案例选编应该遵循时代性、可读性、生活化、探究性原则,能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1 、时代性原则
  新课程在内容上和教学方式上都强调和体现了时代性,但教科书是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文本,它对“当下”而言是“过去”,而学生是生活在不断延续的“当下”,他们要解决的是“当下”的实际问题。一个有效的案例应具有时代性,要与当今社会紧密联系,能反映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民众目前所关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选编具有时代性的案例能让教学活动跟上生命科学迅猛发展的步伐,弥补教科书中文本的滞后性带来的空缺。
  定制一个抗癌婴儿
  《胚胎工程》案例
  自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德华兹于1978年7月25日首例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在英国降生后,人类“定制婴儿”梦想一直在生长。
  丈夫马修家族有乳腺癌遗传病史,其外祖母、母亲、阿姨和表姐都在20岁左右诊断出了这种致命疾病。马修、海伦都是携带者,若自然怀孕,男孩携带基因的几率是50%,且患前列腺癌的几率大大提高;女孩上乳腺癌的几率是80%,患卵巢癌的几率是60%。
  “他姐姐得这个病时太痛苦了,所以我们首先考虑到的就是我们的孩子……”海伦谈到丈夫家族病史时说道。为了使孩子免受遗传性疾病威胁,这对夫妇决定在孩子出生前就为其“免疫”。
  伦敦大学附属医院为夫妇两人检测了11个胚胎,证实其中5个不含致乳腺癌基因。医生将其中两个植入孩子母亲的子宫内,最后有一个发育成婴儿。
  于是,2009年1月9日,首个“无乳腺癌基因”的“定制婴儿”在伦敦出世。
  马修和海伦终于如愿以偿,但小女孩的出生也引发了有关伦理方面的争议声浪。
  日前,浙江省金华市的刘女士也遇到了与马修类似的窘境,一家48人的中有14人患上结肠癌。眼见丈夫、小姑、婆婆都被这个病困扰,刘女士很纠结——想生个孩子但又怕逃不过结肠癌魔咒,该如何是好?
  预设任务:
  ①请你们为马修夫妇设计“免疫”方案,画出流程图。
  ②你们对“定制抗癌婴儿”事件有何评价?
  ③对刘女士的遭遇,你们有何建议?
  该案例以最前沿的科技新闻——“定制抗癌婴儿”为基点,串联了一个的实际问题——刘女士的纠结。本案例不仅让学生觉得自己生活在“当下”,让学生感受自己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当下”许多问题,以树立远大志向和增强使命感,也能引导学生更关注“当下”社会现实,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生事物,丰富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知识和提升个人决策所需能力。
  2 、可读性原则
  案例的使用者是学生,索然无味的案例无法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个有效的案例首先应该具备可读性。因为只有可读性,才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搜寻原有的知识网络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可读性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案例的情节、所给的材料和叙述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果是过于深奥或晦涩或浅显的材料,应通过恰当的叙述转换或提升,使之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又忠实于生命科学的学习规律。
  宝贝回家!
  ——《DAN的结构和复制》案例
  “那天是8月7日,我们把数据输入系统进行比对,这时系统自动报警,比对重合的信息自动跳出。”——这是全国首例通过DNA盲比找到的被拐宝贝。
  2009年4月我国公安部部署了“打拐”专项行动——宝贝回家,5月启动了打拐信息系统DNA数据库。
  打拐信息系统DNA数据库依赖于公安专用网络,采用亲子鉴定的方法。失踪儿童所在地的公安机关采集儿童血样,检验DNA,入库;孩子父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采集父母血样,检验DNA,入库;两类数据借助计算机系统互相对比,如果符合遗传规律,并达到一定的水平,可以考虑这时,要结合调查和身体特征检查情况,综合确定孩子身份。三个血样来源于一家三口。
  第一个幸运者是河北的单先生,他在不离家的情况下,10天内幸运地找到了丢失八年的11岁“河南”女儿。
  我们能为“宝贝回家”做点什么?
  预设任务:
  试解析打拐信息系统DNA数据库远程亲子鉴定的原理。
  本案例以“宝贝回家”计划的首个成功事例为素材。案例内容真实生动,逻辑清晰,语言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利好的消息总是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欲望。在案例中引入血样、DNA、遗传规律等概念,驱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继续探索解析打拐信息系统DNA数据库远程亲子鉴定的原理,并以此任务贯穿DNA的结构和复制的整个教学过程。
  3、生活化原则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为生活而教育”的思想,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源于实践,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最终也是为了将来的生活和实践。“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 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它确定了生物课程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连续性,使新课程根植于“学生生活的士壤”,让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起来。一个有效的案例应该是连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桥梁,是理论知识生活化的载体。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能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目的和要求转化为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标准》要求“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案例的选择和编写的要注重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生命之水
  ——《内环境与稳态》案例
  2005年11月河北邢台康立石膏矿发生矿难。17日傍晚,被困11天的矿工苑胜林终于被背出了井口。苑胜林说“……看到石膏矿在坍塌之后,我就躲进了井下一个2米长、一人高的绞车房里,随后这个绞车房的门口就被塌下来的矿石堵了个严实。我在下面就吃了一顿饭,吃了几个馒头喝了一点水,这些天我没有食物就喝了几次尿(6泡尿)才挺了过来。我在下面等人来救我,可是等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人来救我,差一点我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此时,一名医生打断了采访,端着一小碗生理盐水用吸管让苑胜林喝了下去。
  缺水时,人体约3至7天就会死于脱水。专家建议一天饮用8杯水以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高小姐为了减肥,节食20多天,每天只吃两个苹果和一小碗米饭,如果饥饿难忍,就靠大量饮水充饥。 这天,她实在熬不住饥饿感,一口气喝下了15杯白开水,随后出现头晕、呕吐、呼吸心跳减缓等症状。家人赶紧将其送往医院救治。经检查,高小姐是“水中毒”。
  预设任务:
  ①苑胜林为什么11天后仍能生还?
  ②我们遇险时该如何自救?医生为什么让苑胜林喝生理盐水?
  ③为什么会水中毒?如何科学补水?
  水在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物质,但是没有特殊情况学生一般不会体会到水对生命的重要性的。把源自生活实际的 “生命之水”作为案例,不仅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掌握科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同时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诸如腹泻脱水,剧烈运动缺水等),提高我们灾难自救能力和生活质量。
  4、 探究性原则
  一个优秀的案例应该具备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求和合作需求,使学生经历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智力的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自主建构个性化知识网络,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实现探究学习的目标。由于受课程性质、课时和教学场所的约束,在高中生物案例教学中,一般更侧重于基于逻辑推理任务探究类型。
  佛手奇缘
  《生物的变异》专题复习案例
  2003年冬的一场大雪使浙江金华的佛手大王张锦林的创业史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那天风雪交加,大雪把所有大棚压塌了,把4000株佛手枝条全都压断了。-7℃的低温使所有佛手的叶子都冻熟了,很多佛手枝条冻裂了。这么严重的冻害是张锦林从未见过的,损失达十多万元。
  两个月后,看着大棚外一盆盆冻死的佛手,张锦林心生酸楚。忽然,被扔弃的佛手盆栽中出现的一抹绿色让他有了惊奇的发现。佛手低于-3℃会冻伤,低于-7℃会冻死,可这批佛手大冬天的在户外放了两个多月居然还有一枝活着,还发了芽,不可思议!这芽与以往的金华佛手不同,枝节特别紧凑,叶片特别多,枝上不长刺。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株佛手长大后更为神奇,枝条特别短,叶片也特别绿,花蕊特别短,挂果时间长达8个月,挂果数量多,特别好看,把原来金华佛手的缺点全改为优点了。
  于是,张锦林利用这株变异佛手大量扩栽,目前年销售利润已达上千万。
  预设任务:
  该佛手到底发生了什么?请设计实验方案来检验你的判断,并写出思路和遗传图解。
  “佛手奇缘”不是提供一篇生物素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分析和探究的问题情境。这个情境没有直接提供检验方案,仅仅提供某些启示,例如变异是低温造成的,变异可遗传,与有性繁殖无关。这是一个综合性探究问题,该变异类型可能为基因突变中的显性突变或隐性突变,也可能是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变异,不同的假设得有不同的方案去检验,能驱使使学生通过合作、通过头脑风暴再集思广益来完成方案设计、解决问题。
  另外,预设任务是案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案例素材连接课本知识的纽带。预设任务应该能驱动学生主动探究,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问题的解决方法尽量是多元的、开放的。
  选编案例的宗旨是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一个优秀的案例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在预设的探究任务驱动下,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顺化和同化,形成完整又灵活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命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曹长德.2008.教育学案例教学.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3
  [2]郑金洲.2000.案例教学指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86~211
  [3]朱迪思·H·舒尔曼.2007.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53~170
  [4]钟启泉,崔永漷,张华,等.20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3~270

  • 【发布时间】2016/5/25 16:33:06
  • 【点击频次】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