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让童心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

 

【作者】 孙凌波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让童心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


江苏省靖江市城西幼儿园 孙凌波


  【摘 要】 喜欢绘画是幼儿的天性。在那一双稚嫩的手下绘出的点和线,是幼儿对世界的梦想和认识。成功的教育实践认为,幼儿期是儿童智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同时也是能力可塑性最佳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美术启蒙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快乐,使幼儿的潜力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关键词】 幼儿;美术;创造力

  幼儿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有明显效果。美术活动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幼儿在绘画时要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笔来表现,不仅开阔了视野,还丰富了知识,促进了大脑右半球的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幼儿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性潜能,只要得到适时的科学的开发,就能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而且创造力开发得越早,其发展潜能越大。如何顺利、有效的开展美术活动,使幼儿能在自然生活、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尽情的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是幼儿园美术教学需要探讨的问题。怎样才能通过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造力,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的快乐,作为一名从教13年的青年教师,我谈一谈在组织美术活动中的一点体会:
  一、重视幼儿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
  丰富的经验是幼儿创造的基础,只有当幼儿存储了丰富的经验的时候,教师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应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实施教学,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学会发现,这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而让幼儿学会发现,其关键就是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引导幼儿认识周围世界那些鲜明的形象、色彩、音响等,那一幅幅鲜明的画面能够永远地地保持在幼儿的记忆中,幼儿的智慧可以从这里得到启迪。
  1.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像力。
  研究表明,让幼儿置身于审美环境之中,不但有助于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创造性的发挥。陈鹤琴先生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到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呼吸新鲜的空气,领略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色,有助于陶冶孩子的情操,增强孩子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孩子们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兴趣一下子就被激活,想像也就随之迸发。
  2.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习惯。
  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多看,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同时也要教给幼儿一些观察的方法,以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如,按顺序观察、分清主次、分辨细节、判断前后无近,人物的动态特征、表情等。例如:在组织中班幼儿画《小树林》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然后请幼儿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怎样的树干、怎样的树叶、怎样的树枝……,通过幼儿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幻灯片、录象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有有着共同的规律。又如:教师在组织幼儿去公园春游、秋游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行人的服饰、路旁的建筑、店外的环境布置、公园里的人物、景色等等,让幼儿在欣赏和感受的过程中,认识不同的形状、颜色、人物、表情,通过这些方式,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培养他们有意识地去关注事物的变化,用自己的行为去体验,那么,长此以往,幼儿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
  二、创设宽松的绘画氛围,诱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创设具有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的美术环境。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的发挥,而主动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条件有关。约束幼儿的头脑,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循规蹈矩、小心翼翼,画画只会死板临摹,被动接受,久而久之,幼儿就会习惯听从他人,创造性思维埋没了,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如画“小汽车”时,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玩具汽车以及汽车图片,幼儿为材料所吸引,自然主动地操作材料,幼儿可以自由交流和表现,互相学、互相启发。
  活动室是幼儿活动、生活的主要空间,它的布置对幼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展示幼儿智慧和劳动成果的大舞台。所以,在教室里,我总会留出大部分的空间给幼儿,让他们自由设计、装饰、粘贴。例如:在中班“你好小鸟”的主题活动中,通过家长与孩子们一起收集、张贴、摆设各种与小鸟有关图片、资料,向幼儿形象系统地介绍了各种鸟类,让幼儿感性地认识了鸟。教师又将幼儿带来的小鸟玩具组织了“小鸟乐园”的游戏,又用各种形式的表现手法来刻画小鸟,面对生动有趣的活动,幼儿表现出了极浓的兴趣,参与意识非常强。而对陈放的作品,幼儿更是投入了热情的关1注。长此以往,幼儿不仅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一种亲切感、认同感,而且也培养了幼儿的责任心。尤其重要的是,在创设活动场地、收集的各种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创造精神和意识。
  2.提供不同的绘画工具,为幼儿的表现创造条件。
  提供材料并不是从形式上去考虑,而是从难易程度和提高兴趣去考虑。单一枯燥的绘画方式将使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根据幼儿对新奇事物的兴趣这一年龄特点,教师就要拓宽绘画的渠道,让幼儿接触,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意愿。如,画“一群小鸡”这幅作品时,我为幼儿提供了大大小小的纸团、棉球、毛线、瓶盖、彩泥等工具,让幼儿运用不同的工具表现小鸡。这一举措也为处在不同水平的幼儿创造了不同的机会,活动满足了幼儿探求新的发现的心理需要。教师引导幼儿正确运用各种工具,使画面更新颖,更有助于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从而创造性地表现作品。
  3.给幼儿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是创造的起点,也是创造的核心。幼儿想象力是人生创造的基础,而童年是想象发展的黄金时期。幼儿生性好奇、好问、好玩、好动,这是他们或多或少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实践能力的表露。这时,教师要给幼儿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呵护稚嫩的创新幼苗,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和发掘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随心所欲地“异想天开”。在组织幼儿去看秋叶和欣赏菊花时,我惊讶地发现孩子们的想象竟是如此丰富。时值深秋,树叶大部分枯黄,幼儿指着吊在树叶上晃来晃去的树叶说,那是一只一只蝴蝶在荡秋千;看到地上的树叶被风吹动了,他们会说,它们在翻筋斗,在吵架,在比赛跑步。在观赏菊花时,孩子们又会说,菊花的花瓣像妈妈烫的头发,像节日时天空里爆开的烟花,像白白的萝卜丝……孩子们的美术作品更是生动有趣,不仅树叶长出了手和脚,而且还会做游戏,菊花也一朵朵变成了色彩丰富的菊花姑娘了,说真的,美妙的想象,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天真和智慧。又如:在组织中班绘画活动《太阳》时,教师可提出疑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当幼儿了解、尝试了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教师还可以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孩子们就会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通过教师的提问,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幼儿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三、在游戏化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学习的动机感性多于理性,他们通常是凭着兴趣去主动探索和学习的。他们首先关注的是活动本身和过程是否精彩,是否吸引人,其次才有可能像成人一样会为了活动的成果而坚持努力。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必须考虑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与积极性。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是创造力发展的源泉,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每一个正在做游戏儿童的行为,看上去都像一个正在展开想象的诗人。”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
  1.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组织中班“五彩的雪花”美术活动中,我先给幼儿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城市下了一场奇怪的雪,你们听到过五彩雪吗?假如你是魔法师,你想下一场什么雪?”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有些幼儿都纷纷开始讨论想下场什么雪。这时我就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大家画出不同的雪。又如画《可爱的小老鼠》时,我采用了唱歌的形式——远看一座小山坡哟(画一个半圆形,表示老鼠的身体);山上两个蘑菇的圆哟(画两个圆形,表示老鼠的耳朵);山前长青草哟(画出几条短线,表示老鼠的胡须);山后一条小溪绕山坡哟(画出一条曲线,表示老鼠的尾巴),逗人的小老鼠跃然纸上,幼儿鼓掌欢笑,绘画兴趣一下子调动了起来,纷纷提笔作画。
  2.在边做边玩中发展幼儿的美术技能。
  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零件”,如:几何图形、半成品画等,启发幼儿用这些组装新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幼儿去表现,幼儿会把各种“零件”转化成看到的物体。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新的作品,每个幼儿意愿和喜好都不同,创造的作品也会不同。这既提高了幼儿的技能,又留给幼儿创造的空间。就像小鸟借助风力自由地飞翔,并感觉风的阻力。幼儿好比小鸟,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进行着艺术表现,那么技能就是幼儿要借助的风力和空气的阻力。没有翅膀的小鸟无法飞行,同样在没有风力、空气阻力的真空中,小鸟也飞不高。例如:又如:画《有趣的机器人》,给幼儿示范几种机器人,幼儿只能在教师预先设定的范围内任选一种。而现在,我提供给幼儿一些材料,有圆形、三角形、梯形等,启发幼儿可以用这些材料拼装成各种机器人的画。另外也向幼儿出示多幅材料拼装的成画,但是更鼓励幼儿根据自己意愿去创造更多的形式。活动中,幼儿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运用新的方法,自行探索,大胆发现,各种姿态的机器人跃然纸上。
  四、科学合理地指导幼儿的美术活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动手动脑。幼儿的动手动脑,则离不开老师科学正确地指导。
  1.为幼儿设置具有挑战性目标。
  教师应从幼儿的原有基础出发,鼓励幼儿向自己挑战。这一挑战性的目标要建立在对幼儿绘画规律的认识和本班幼儿发展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如,在“跳绳”这一大班美术活动中,安排的目标是在幼儿已有初步把握人物整体结构,表现简单动态的基础上,但是,不按常规习惯步骤进行绘画这一具有挑战性的提法对大多数幼儿都是陌生的。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幼儿会有些犹豫。可是,随着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之间的学习交流,教师对幼儿创造力的鼓励。孩子们越画越流畅。许多幼儿一连画了好几个人,还不断改变步骤,画面也越来越丰富。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看到幼儿是如何面对困难,又是如何战胜困难的。这就是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因而,它满足了幼儿探求新的发现的心理需要。
  2.了解幼儿的需求,给予适当的帮助。
  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常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是根据自己构思与创作不断调整主题,以至于在创作中陷入什么都想画,但又不知到怎么画的情况。面对幼儿出现的困难教师应进行相应的指导,多了解幼儿创作的心态、意图,多给幼儿正面的回应。如,在“海底世界”这一命题画中,有个小朋友想像力很丰富,他要画海鱼的家、螃蟹的小轿车等。但螃蟹的画法有些不熟悉,影响了幼儿的创作。在幼儿将要放弃时,教师适当地给予帮助,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求,孩子就会继续作画。又如,有一名幼儿将“过生日”的场面表现得很具体,画了参加生日的好多人,但人物的表情呆滞、无变化,这时,教师及时的引导幼儿想象人物的表情,并指导幼儿如何表现高兴时的表情。这种指导及时、适当,帮助幼儿最终成功地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3.善于发现每幅作品的优点,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在人的一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动力。
  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每一次活动结束时,都要展示每一位孩子的作品。幼儿的美术作品往往不具备高难的美术技巧和美术基础,他们所表现的事物单纯、幼稚,但就是这一幅幅简单的作品却渗透着孩子独特的思维方式。老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能单纯地以画得是否“像”来确定一张画的好坏,更不能以画得是否“好”来评定优良。我们应该更多的是以构思是否新颖、独特,想象是否奇妙,有特点,色彩是否搭配鲜艳,画面是否丰满这些方面入手。应认识到:更可贵的是幼儿的创作与绘画热情。教师轻易否定幼儿的作品将会影响幼儿创作能力的表现,而应多用微笑、赞许的话来鼓励幼儿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让我们把关爱的目光倾注于幼儿稚拙的画面上吧,那里面闪耀着幼儿原创的灵性和美丽的梦想。在科学合理的呵护下,美术将激发那些充满想象、充满创造力的生命,大胆的想象和勇敢的创造将使幼儿受益终身。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五彩斑斓的画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
  参考文献:
  [1]沃建中 《智力研究的方法》 科学出版社.
  [2]陈帼眉 《幼儿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孔起英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发布时间】2016/5/25 17:43:56
  • 【点击频次】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