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加减法”

 

【作者】 梁存香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加减法”


四川德阳市中江县凯江中学 梁存香


  “减负”包括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过重的心理负担两个方面。过重的课业负担主要来之于传统的、机械的、僵化的教学,过重的心理负担主要来之于过重的课业和成绩的压力。可见,减负的关键还在于改革教学,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如何减负呢?
  一、备课──减少备教材,增加备学生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第一环节,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传统的备课更多考虑的是所授课程的内容,以教师为中心,主导性教学观念强;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主体性教学,从而在教学中束缚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鉴于上述弊端,我们在备课活动中,强调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所谓备学生,指的是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确立主体性教学观念,具体表现为:1、自主观。教师应尊重和保护学生自主地学习与发展,教学目标的实现应考虑学生的选择,学习速度、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应由学生确定。2、能动观。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对知识的接纳是能动的,在接受信息时,要经过能动的加工制作,从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给学生更多的是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件,让学生去评说、分析,以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3、创造观。事物是多方面的,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视角也应该是多面的。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突破传统,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上课——减少课堂说教,增加创造思维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有“三难”:其一,概念原理抽象,学生畏学:其二,教师教学僵化,学生厌学;其三,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学而无用,因而弃学。思想政治课之所以有“三难”,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创造性思维。有句话叫做“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同样,“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因此,在上课中教会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克服“三难”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做到:1、思维的广阔性。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思维要开阔一些,不仅要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而且又不忽视其重要的细节,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思维的动态性。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服务对象学生都处 在变化之中,既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所以,教师要敢于否定自己,不要永远在原地重复。3、思维的创造性。矛盾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中,要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既要求同,也要求异,在他人不注意的;地方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为了教会学生思维,我们主要在课堂教学模式上作了改进,打破课堂的封闭性,实行开放性教学,具体操作程序是:1、确定教学目标。通常把教学目标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富有层次的问题中,以使学生有兴趣主动完成。2、进行学法指导。包括指导学生如何剖析问题,如何确立自己的观点,如何准备进行讨论等。3、小组分工,合作学习。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同组学生持相同或相似观点,在组内再继续分工协作,搜集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4、组织阅读教材,通过各种形式搜集资料,有时把课堂搬到图书馆由学生查找资料。5、课堂交流,展开讨论。由各组派一位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对疑难问题,开展讨论,以求理解;对无定论问题,允许保留意见,鼓励辩论。
  三、作业──减少粗放型,增加集约型
  作业的粗放型表现为:1、重数量。重复性、机械性特点突出,起不到真正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应用能力的作用。2、重速度。发不完的练习,做不完的作业,使学生疲于完成练习,根本没有时间思考、消化和吸收己学过的知识,必然造成学生 “时间超载”、“心理超载”。
  作业的集约型表现为:1、重质量。作业的设计、布置注重从不同的能力要求出发,增加作业的知识、能力、技术的含量,注重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互助转化。2、重效益。作业效益不是以单位时间所完成的题量多少而定,而是以单位时间内理解知识的广度、深度而定。要知道,缺乏思考和启迪的练习完成再多再快也谈不上学习效益的提高。
  实现作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我们主要实现以下两个转变:1、惟一性向多样性转变。我们则采取作业布置的多样性:可以完成一份练习;可以看一篇文章;可以摘录儿则时事;可以写一篇小评论;可以讨论一个问题;可以编制一个或几个题目等。这种做法,作业量不大,但可以锻炼学生诸如判断、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2、统一性向自主性转变。我们则采取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只要是关于课堂学习的内容,可以找资料上的习题做,也可以自编题目做;可以以书面形式完成,也可以以口头形式完成等。作业的自主性选择,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的各种潜质。
  四、活动──减少课堂化,增加生活化
  现代人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一是生活世界,我们在自然生活中直接感知的世界,是个人和群体生活的现实、具体的环境。一是科学世界,即人在生活世界的活动衍生出来的特殊的理性视域,是人们在抽象层面上描述的世界结构。而科学世界的教育也逐渐与生活世界相脱节,成了理性的孤岛,导致了“教育的非生活化”。
  课外活动,作为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必要、有益的补充,正是为了弥补单调的课堂教学所带来的缺陷,从而使教育重回生活,使教育生活化。
  为实现教育生活化和生活教育化,我们着重创设两种生活场景:一是虚拟生活。就是模仿生活世界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充当其中的社会角色,使生活再现,这样就能融知识于生活中,或从生活中凸现知识。如设立模拟法庭,掌握有关法律知识;模拟选举,了解选举的程序;模拟市场,懂得价值规律等。一是现实生活。就是真正投身到现实生活的怀抱,运用知识。在每学期当中和寒暑假,我们都要组织学生到厂矿车间、农村地头、机关军营进行调查、访问,用学过的知识观察现实世界,在现实世界中检验学过的如识。这样,学得灵活,理解深刻,掌握扎实。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减负”是项艰巨的工作,既要与传统决裂,又要与偏见斗争。只有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全面“减负”,才能取得学生的全面“增效”。

  • 【发布时间】2016/5/25 17:54:57
  • 【点击频次】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