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追求“和谐”

 

【作者】 袁宪海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追求“和谐”

 

广西北流市塘岸镇六高小学 袁宪海

 

 

  随着党的“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口号响亮的提出,“和谐” 一词成了出现频率极高的文字, 备受众人关注。 和谐产生美, 美在和谐中, 它是各类美好事物所追求的理想境界。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 阅读教学更是追求美的过程。于是, “和谐” 也就自然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执著追求。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是学生、 教师、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 理解、 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 有创意的阅读。” 那么和谐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必须是:
  1.平等对话—— —互动的课堂。在以前的阅读教学课堂中, 教师为了使同学们正确、 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往往习惯于运用 “讲授法” , 采用 “满堂灌” 的教学形式将知识硬塞给学生; 为了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字词句等基础知识, 会不由分说地替学生安排各种练习, 逼着学生去完成。新课改之后, 我们追求自由、 开放、 有活力的课堂,追求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知情合一—— —充实的课堂。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而这样的 “统一” 并没有客观的标准可供参考, 从而使得一些老师很难把握统一的“度” , 很容易顾此失彼, 将极富情感的语文课上成枯燥的练习课; 更有甚者上成了思想品德课、 科学课。在现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很多语言优美的散文, 精练和韵的诗歌以及蕴意深刻的小说等等。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课堂中, 教师可运用 “讲读法” , 通过让学生用各种形式的 “读” 来读出感情, 训练语感。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不仅要让孩子学好语文知识, 更应使我们的孩子悟出 “情” , 做到有 “心” , 有 “情” , 有 “爱” 。
  3.整体把握—— —完整的课堂。课堂中我们追求的是完整、 和美的阅读课堂, 其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 其间没有任何的阻隔, 没有任何的块状感, 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 一泻千里, 一气呵成。和谐的课堂阅读教学, 讲究的是能否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 能否用一条主线将教学内容串起来, 能否在步骤过渡间用教师精妙的语言把它连接起来,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其中有宏观的把握, 也有微观的艺术。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 一开始,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总览课文, 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初步了解作者思想感情, 使学生跟教材的距离通过自身的努力, 尽量缩短。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情况, 提出自己想解决的, 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此时老师则要根据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等, 筛选出有价值的、 全班学生须掌握的问题, 然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 品读课文, 在 “读” 中品味语言, 增强语感, 理解文章, 感悟情理, 解决问题, 掌握知识, 使得学生跟课文的距离缩短到最小, 达到我中有书, 书中有我, 书我合一的境界。
  4. 和而不同—— —个性的课堂。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 我们往往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框定在一个固定牢笼中, 学生该说的, 能说的只能是标准答案, 否则换来的只能是 “× ” 。然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 个性气质、 兴趣爱好、 能力水平都不一样, 在面对同一文本的时候就会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 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5.注重生成—— —发展的课堂。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在课前认论文格式真深入地钻研透教材, 尽可能全面地备好学生, 但在明确教学目标, 保证课堂的正确方向的前提下, 教师应随时迎候学生的 “一鸣惊人” , 不光如此, 教师还应努力提倡创新求异, 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倡导问题解决的多样化策略, 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 教师及时地为生成 “变换着节奏” 。过程中老师、 学生的思想与所探究的问题本身不断地磨击碰撞, 创新的火花不断冒出迸发,新的学习需求、 认识和体验也不断地加深,,使得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知识、 智力、 情感、 人格意义的构建过程, 更赋予了课堂生命的活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和谐的课堂阅读教学对学生来说除了轻松、快乐地学好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情的体验、 融合与发展。每位学生都犹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如何将其内在隐藏的光芒释放出来,这是一门艺术, 更是每一位教育者的职责。 课堂中, 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能动性、 创造性, 让他们的智慧得以显露, 行为得到认同。 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和谐课堂里, 美不胜收的文本中尽情遨游, 欣赏语文的美。

 

  • 【发布时间】2016/6/7 19:57:06
  • 【点击频次】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