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 邓 铭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川德阳市中江县凯江镇中心学校 邓 铭

 

  目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为创造而教”成为学校的主要目标之一。没有创造性思维就没有创造活动,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积极主动的思维能力,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前提
  新课标指出: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我们在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一个毫无感情的人是无法发出悦耳之声的,人的心理状态会直接作用在发声器官上。因此,教师在声音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浅出、循序渐进,通过形象具体的教学手段来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如跳音的练习,可用“拍皮球”游戏导入,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去体会皮球跳动的感觉,通过老师的适时引导,从而联想到跳音上来,学生不难产生这样的感觉:跳音的发声练习不正如皮球起落的情形吗?理解了这一点,就会唱出优美灵巧的音色来。合唱练习也是如此,学生往往为不受对方的干扰要大声演唱自己的旋律部分,造成声音不统一,声部不和谐,如果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给他们创设思维的空间,让他们真正体会作品的意境,通过学生自我的感受和体验来明白各声部在音乐中处于什么样的情感位置,各表现什么样的音乐形象。那么学生就会从抢声部唱到用心去唱用心去聆听各个声部的和谐了。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思维空间是很有必要的,要让学生懂得,“歌如心声”,不能为“唱”而“唱”。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肯定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能为“教”而“教”,这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活动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活动。所谓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就是要学生由已知去探求未知的思维方法。比如,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是音乐中的二拍子,并通过走路,体会到了二拍子音乐的特点。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想:不用走路,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体会到二拍子的特点呢?学生会给老师做出多种有二拍子特点的动作。再如,当学生已经了解了3/4拍号的含义,老师就可引导学生根据拍号的要求和已掌握的音符知识,自己编出不同节奏的四三拍的“小节”,并让学生从中选出2-4节编出流畅的终止感较强的节奏谱。以往的音乐教学只限于你教我唱的固定方式。课堂结构显得单调无味,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的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用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境,营造学生民主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
  陶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再是俯首贴耳的“小绵羊”,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是独立自主的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冒险。这种品质是创造意识萌芽的首要条件。“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音乐课程标准》中还指出: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是重要的。在美丽的环境中,学生可以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为此,我们还可以布置音乐教室,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有一种亲切感。在课堂中,把自己融入小学生中,做小学生的朋友,注意与小学生的情感沟通、交流。在教《小火车》这一课时,我就把教室的窗户打扮了一下,画上了美丽的树林和小火车。学生一进教室就被这美丽的画面给吸引住了。于是我乘机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要到祖国各地去,我就是导游了,还问学生:“你想到哪里去?”于是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向导游提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在做音乐律动时,我还问学生:“你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学生呢还将自己以前乘火车的情景告诉大家,勾起了他对前面事物的回忆,产生了联想。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不仅增强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了想象。期处于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学生更会敢想敢做,敢于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水到渠成了。
  四、音乐欣赏课教学师生互动,培养学生音乐创新实践能力
  欣赏课作为音乐课教学的一种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具有很大的作用。对一件音乐作品的欣赏,如果只是教师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讲给学生听,那么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情感目标的培养,将是微乎其微的。如果废除这种教师的一家之言的作法,则会是另一番天地,这样的作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由于教师的一家之言而给学生带来的对问题不求甚解的态度。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教师自己解放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给学生造成思维的惰性,对问题的解决过分依赖教师。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则要注意摒弃这种养成学生惰性的教学方法,同时营造一种独立思考与合作互相结合的氛围,大力提倡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的合作学习,效果会成倍增长。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不只是注重学生间的合作关系,而更重要的则是师、生间的合作关系,教师应在主导地位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具有启发诱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出最佳方案。这里我们要记住的是,教师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而不是包揽学生问题的“办法篓子”。

 

  • 【发布时间】2016/6/7 19:58:52
  • 【点击频次】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