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信任:语文课堂师生关系的核心价值观

 

【作者】 申玉平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信任:语文课堂师生关系的核心价值观

 

江苏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申玉平

 

  教学过程中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会发挥特殊而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使教师工作动机由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信任,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激情,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信任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社会影响概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影响或说服一个信任你的人是容易的。因此,这个理念广泛应用于管理、教育等领域。
  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有爱有情有智慧,使课堂教学至始至终充满信任,散发着浓浓的人性之美呢?
  一、教学语言充满信任,激发学生的主体热情。  
  我们有时会抱怨学生发言没有深度,毫无情趣。要么文不对题,要么就是前言不搭后语……细细思量,深究其因,除了受学生本身的语文素养影响之外,更多的应该是受教师教学语言的严谨简约与否、声情并茂与否、形象典雅与否、幽默风趣与否的影响。一个老师的课堂语言如果是单调、苍白、贫乏的,那么会使课堂教学显得断断续续,疙疙瘩瘩,使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如一潭死水,学生注意力涣散,根本激不起学生任何的情感波澜。特别是新课的导入,精心准备的优美而灵巧的导入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激情。比如教学《荷塘月色》时由单元教学内容串联成珍珠一般的教学语言,如:由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跟着毛泽东欣赏了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湘江秋景图,领略了伟人的万丈豪情;我们随着徐志摩向康桥轻轻、悄悄告别,体味了康河的宁静、和谐,了解了徐志摩对康桥地眷恋和爱;我们和一个美丽地错误擦肩而过,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了她对橡树地爱情宣言;我们品味着裴多菲的博大和深沉,海子地纯洁和孤独,感受过大海的奔放和自由,让我们收拾一下情绪、整理一下思绪,跟着朱自清先生踏上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去看那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这样运用了富有诗意的导语,引导学生咀嚼品味,引领学生放飞想象,学生灵动的思维被激活,发现的火花被点燃,诗意的表达被引发。那么我们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是一首诗,一首老师、文本、学生互动共享的诗。这样的课堂,师生如品一口香气四溢的好茶,如听一首妙不可言的乐曲,如赏一幅灵动的图画。学生在张扬个性的幻想境界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人文个性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纯洁了心灵、健康了身心、发展了智慧。  
  二、文本解读充满信任,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  
  在教学中我有这样一个感受,文章特别是诗歌如果没有反复的诵读和品味,那么学生对首诗歌不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和品味的兴趣,也就难以体会几千年前的古人们那些美好的感情,因此在讲授《蜀道难》时,我首先让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李白,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补充、概括,接着就是给学生自由的时间进行阅读,再请学生进行朗读,有同学进行评价,并请评价的同学对相应得部分进行指导朗读,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一起听乔榛等名家的朗诵示范,接着请同学进行评价,朗诵。学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慢慢了解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情感。我做了以上的尝试后觉得:我们每接触一篇文章,应先安排学生朗读,在一遍一遍的读中体会同学、老师关于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在一遍一遍的读中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感受文章内容,从而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以及瑕疵。让学生在读完之后禁不住产生说的欲望,从文章内容的复述,到文章情节的构思,从词句的选择与运用到主题的深度与广度。但是,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不意味着允许学生脱离文本天马行空式的驰骋想象,个性化解读的一切都应该立足文本。而我们对于学生开放性的思维拓展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在于对问题本身的深化与提升,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  
  三、阅读对话充满信任,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可细分为两类:一是教学对话,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平等对话;二是阅读对话,学生与课文作者之间的沟通对话。对话的实质是在平等的氛围中激活知识、引发体验、碰撞思想、分享收获、建构意义。但是我们在实现课堂对话时应注意,一是避免话语霸权,对话机会要均等。课堂中有时我习惯请那些语言表达能力好、理解能力强的同学来回答,但是不久发现课堂教学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贵族,而另一部分同学却似乎丧失了他的话语权,师生的对话成了“课堂上的孤独行为”。也有同学写周记得时候问“老师你总是鼓励我们的大胆发言,但是你为什么不喊我发言呢?”这时候我才认识到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有时也要靠我们自己来调节,你对学生的提问,还表明了你对他的关注度,长期的忽视会让学生对我们失去信心。因此我们的师生对话有时也要有目的,由选择,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二是注重发表和说话,忽视倾听和交流。学生间不能够有效地通过对话互相补充、共同提高。这样的话我们也难以及时抓住对话中闪现的教学契机。印象最深的是在教《金岳霖先生》时我们处理教材主要从文章细腻的细节描写入手,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时,忽然有一个学生提问“为什么金先生给王浩的画上要画大葱还有菌类?”这样的提问是出乎我的意料了,但他的提问确大大的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大家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讨论,在同学的讨论中大家真正的明白了细节的作用。这样的对话让课堂对话可以多层次、全方位。三是不重读书,只重对话。我们的语文课不能虚化了语言文字的咀嚼与咏涵,放弃了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积累。语文课不是自然课、音乐课、活动课,语文综合性学习时,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种方式、利用哪些手段,其归宿在于为语文服务,为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服务,为着实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服务,为多角度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服务。  
  鲁洁教授说:“课堂是师生人生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师生生命充实与展开的过程。”教育,是一项照亮人心的事业。如果语文课堂变成了师生信任的殿堂,那么师生双方都将获得了成功的愉悦,获取了生命的价值。

 

  • 【发布时间】2016/6/7 20:26:38
  • 【点击频次】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