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作者】 丘 燕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广西陆川县清湖镇中心学校 丘 燕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培养创新意识是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小学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培养学生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除了要积极开拓学生的一般思维外,还应该积极倡导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敢于打破原有有思维,促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开拓。借此机会,我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认识。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意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好奇心是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探索的强大动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先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些有趣的问题来吸引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利用一些有趣的数学典故或游戏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使他们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或者经常在教学中安排一些小竞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注重数学知识的情景创设,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指出:“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相应的技巧,还应该在大脑思维中形成科学的意识。”探究精神的培养,必须要从早期的数学教育中开始实施,因为每个小学生都具有主观能动性,有的学生热衷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习惯于数学知识的思考分析。另外,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师不仅要创造愉悦、轻松、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还要严格把握师生在课堂上的定位,分清主次关系,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学会探究各类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况,注重数学知识的情景创设。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质疑,让学生在掌握一种思考问题方法时能尽量多地去思考,掌握解题的大致思路。
  例如讲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时,可以从简单的例题开始讲解,先让学生解答3/7+1/7,在学生轻松解答这一例题之后,则将原题变为315+1/7,使分母由同变异,使学生一时感到困惑不解,从而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他们积极探究的动机。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收集相关的故事资料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讲解生动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讲述到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创设了一定的故事情节,将学生的思想带进了相应的情景里,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从根本上说,创新思维的培养重点在于“思维转变”,当学生的思维意识能够灵活善变时,实现思维创新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
  三、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激发创新思维。论语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旨在强调学习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很多让人捉摸不透的知识,对于隋况复杂的数学题目,小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将会出现很多质疑,这些都是需要教师积极引导的方面。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遇到“不懂”、“不清楚”等拿不定主意的题目,教师则需要给予学生鼓励,尽早解答学生质疑中所提出的问题。在质疑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教师应尽量扩散学生的质疑点,增加数学知识的学习题材。例如,上到“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这一章节时,可先出题:“一根铁丝长24分米.可做成6分米的正方形,若把长宽改变后进行调整,改为长为9分米的长方形。而对于宽的计算,学生则运用不同的方法,主要包括:(6×4—9 x2)÷2=3(分米);6x4÷2-9=3(分米)。除了这两种方法外,学生经过思考后又得出6-(9—6)=3(分米),因为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是由原正方形的两条边变化而来的,正方形的一条边比长方形的长短(9~6)=3(分米),就从另一条边里拉出3Yt米,剩下的长度(6-3)=3(分米)则为长方形的宽。通过这种新型的创新进行计算,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逆向思维也是创新过程中需要积极重视的内容,其主要倡导从相反的方向去感悟具体的知识内涵。如:需要制作1000朵红花,计划25天完成,每天制作的是原计划的1.5倍,实际完成任务用了多少天?常规算法为:1000÷(1000÷25×1.5),但有的学生根据数学关系决定运用:25÷1.5。可见,运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可以活跃学生的大脑思维。
  小学是义务教育中主要的学科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创新精神的培养等问题,只有通过启发学生智力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 【发布时间】2016/6/8 12:34:07
  • 【点击频次】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