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略谈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

 

【作者】 施绍会 郑佳芳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略谈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直属小学 施绍会 郑佳芳

 

  【摘 要】 人文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教育,是塑造民族灵魂的教育,没有强大的人文精神支持就没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就难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业绩。因此,作为教师,要把人文素质的养成渗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社会实践中,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贯彻人文精神,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人文之光自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充满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语文学科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
  【关键词】 人文内蕴;教学结构;评价;多媒体;教师

  一、拓展教材资源,发掘人文内蕴。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人文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独特的“人文体验”。可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或说一说,或演一演,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充分地体验并交流自己的情感。口语交际是教材改革后的一个新的内容,口语交际的内容都是接近学生生活的,来源于生活实际,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觉得有话要说,有话可说,说的是真话。如:辩论、当小记者、演讲等等。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表达了学生对人生、道德等多方面的态度、观点,通过交流,明晰了黑白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们应该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拓宽学习渠道,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以让学生充分地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启迪。如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图书馆、各种标牌广告等,以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大事件等,都是学生学习的极好资源。在交流、参观中,学生的内心受到熏陶和感染,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在浓浓的人文气息中得到正确的形成,不断丰富人文内蕴。
  二、美化课堂教学结构。
  目前对审美教育及儿童审美特点的研究,国内外研究者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这些研究过分注重理论构建,注重审美内容的开发,而忽视了审美教育活动本身的美育功能,这无疑是现代美育亟待开发的一面。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从审美角度把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并进行卓有成效的审美化教学实践,日益受到人们的认可。美化教学实践首先要美化教学结构,这就必须从以下三点来把握。首先,要使教学结构系统、完整和严密。系统是指在安排教学结构是应该从宏观角度确定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层次、顺序、相互间的关系及其在教学系统中的位置,使各个环节成为整个系统中的一环,环环相扣,步步加深。完整是指结构中一般要有一个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起承转合的过程,做到有头有尾。除了系统和完整之外,课堂教学结构各因素间的组织应合理和紧凑,要像行云流水一般通畅自然。其次,要使教学活动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强烈的节奏感是增强教学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是构成教学结构美的重要因素。
  三、鼓励张扬个性,学会自我评价。
  在新课程改革中,各国都非常关注评价的主动性。英国曾提出一种“改善学习”的评价,它伴随着课程学习的始终,以自我为参照基础,要求学生了解已有的前提,明确学习目标并知道如何弥补达到目标的差距。德国在对教学评价的改革中也反映了这样一种理念:教学评价应当引入学生自我评价机制。由此可见,评价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个性张扬。在教学中,如果把彰显个性的机会留给被评价者,引导小学生用自我表现作为参照标准,结合教师、同学等的外部评价,对自己在学习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学生才会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领域及弱势领域,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保护并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有助于学生自我表现的发展与优势潜能的发掘,同时也能使学生本身感受到自己是被赏识的,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会自我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让学习材料呈现“人”的情感。
  文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视频图像更具生命力。如果不加考虑地选择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总是把课文语言所描绘的情景以图像形式展示给学生,会剥夺学生充分想像思考的机会,减少他们自主参与活动的机会,压抑他们想像的灵感。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学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充分注意教学过程中人文环境的建设,使课堂教学努力转到以学生活动为主,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目标上,使科学与人文有机整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语言文字,在直觉与灵感之间感受语文的鲜活形象。这里的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的预留,最原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呈现课文中的文字,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感受、体验,在头脑中树立形象,产生真情。有位教师在上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林海》一文时,把大兴安岭那如诗如画的景色经计算机扫描成视频图像,再配以优美的音乐,课堂上三番五次地呈现给学生。一开始,在鲜明画面及优美的音乐的刺激下,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随着画面呈现次数的增加,学生的热情锐减。反思这堂课,如果我们少依托或不依托多媒体,而是让学生去读、去品味作者原汁原味的语言,与语言面对面地接触,那么可以肯定教学效果会更佳。
  五、教师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了在语文课堂中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语文教师本身必须具备正确的人文教育思想。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康德曾经说过:“只有人能教育人,换言之,即是自身受过教育的人才能教育人。”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只有具备高人文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人文素质的学生。而一个自身都没教育好的人,是不可能教育好别人的。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通过自身独立的思想,渊博的学识,健全的个性,宽广的胸怀,深厚的爱心,得体的谈吐,潇洒的举止,优雅的风度,以及对待工作、名利、生活、挫折等的积极态度,展现良好的人格形象,散发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自身良好的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人文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不断深入挖掘的重要课题。我们在教学和科研的实践中,要弘扬人文精神,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顺应人的天赋,提升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入的发展,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人文教化功能。

 

  • 【发布时间】2016/6/13 16:13:30
  • 【点击频次】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