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 高紫雲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第一中学 高紫雲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优化教学 

  一位伟人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教育,已成为不可抵挡的时代潮流和刻不容缓的任务。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信息技术应真正被当作信息交流工具来教、来学、来运用。 那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通过多年的学习和探索,总结出如下几点经验: 
  一、以培养创新意识为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其创新意识
  教师的教学观念支配和限制着教师的教育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与教学形式陈旧、呆板,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滞后。所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阻碍了学生实践 能力的培养。而且,长期以来,一些教师总是过分强调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填鸭式”地满堂灌,要求学生按步骤按要求来进行学习,而没有创造机会给学生灵活、充分地操练及实践,故而也不能做到活学活用知识。这种把学生作为教学客体的做法,严重束缚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限制了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很难形成创新能力。这样就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发展的要求。信息技术课本身是技术课程,实用是最高目标,教学的效果不是看学生背了多少,而看学生会做多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和创新意识。因为创造性不仅受认知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个性的巨大影响。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民主、宽松的信息技术课堂氛围,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更多的心理自由,克服心理障碍,打破思想顾虑,允许学生对教师、课本的说法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大胆的设想,发表独特的见解,从而激发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幻想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1]。我在讲修饰Powerpoint幻灯片是设计了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学习任务:制作自己的个人简介,要求有艺术字标题以及图文混排结构。在制作作品时,学生们情绪十分高涨,交上来的作品各有特色。有的把自己的姓名作为艺术字标题,旁边配有学生本人的照片;有的把自己的各科考试成绩输入到文本框内,用艺术字标题注明是哪一次考试的成绩;有的把自己写的短文作为文本框的内容,短文题目则用艺术字标题制作;甚至有学生用画图程序画了自己的自画像当成图片插入到幻灯片中,然后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输到文本框里。作品展评时看到别的学生设计的富有想象各有特色的简介学生制作的兴趣更浓了。可见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创造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新环境。我在教学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需要完成的任务,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以布置相应任务,例如设置自己喜欢样式的电脑桌面,屏保程序,机器日期等;搜索你想要的文件图片音乐等,也人为设定一些软故障让学生修复。在讲字处理软件时让学生自己排版设计一个电子小报,结合word教学,与语文、数学、物理、体育等学科联合举办不同主题的电子小报竞赛。这样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创作且每个学生做得都不一样,充分发挥了个人的想象力。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动手设计和上机操作,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意识,学习从原来的“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在powerpoint教学中,把简单的电子文稿的演示逐渐转入电子动画的创作,让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电子绘画,电子音乐进行创作,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定期为学生们展示他们的动画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
  二、实施“分层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过去“统一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很难照顾到全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许多教师往往偏爱尖子生,而忽略甚至轻视中、差等生,课堂上很少给他们表现和实践的机会,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这样中、差等生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上课时生怕老师提问到自己,讨论问题时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操作时不能大胆的实践。这种现象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而积极地实行“分层教学”,可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情况,把一个班集体分成几个小组,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小组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给各个不同层次的小组布置不同难度和特点的任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引导与合作,使教学形式呈现流动化、多样化,让每个学生都有实践与锻炼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尊重自信的目光里体验一次次成功,创造一次次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2]。
  三、创设学习条件,灵活组织教学活动,关注基础差异,促进共同发展教学
  大纲中规定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70%,这就是说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多数时间是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进行的,上好本课程,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3] 。由于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家庭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的不同,造成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存在差异。所以创设学习条件,灵活组织教学活动,关注基础差异,促进共同发展教学势在必行。
  (1)先基础,后应用
  面对中学生信息技术起点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可采用“先基础,后应用”的教学策略。具体做法是采取任务驱动式组织教学,将教学过程分为基本技能学习阶段和电子作品制作阶段。
  (2)分组教学,全面优化
  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针对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每组挑选一两名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指导本组学生学习。在机房讲课利用局域网集中精讲一般性问题,对于学生普遍有兴趣爱好的在教学时应有所侧重,投其所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以适当的在学生及上多装一些应用软件供学生学习时选用。对于爱好音乐摄影的学生鼓励他们自己用会声会影制作电子相册,爱好编程的同学尝试vb、vf、c语言,爱好画画的同学则教他们flash,photoshop等。这些活动都使学生大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把“苦学”变成“乐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四、抓住中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不成熟的,他们有着极强好奇心,思想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做任何事情都缺少恒心。针对这种心理特点,我们再让学生自主学习时候,决不能完全放任。要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检查性,否则可能导致“自由散乱”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掺杂进强制性和检查性而又使学生没有压抑感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①在让学生探索学习之前,巧妙地设计任务。比如,在学习WORD中的图文混排的时候,可以展示一幅较为完美的作品。让同学们思考怎样做出这样一幅作品,你对这幅作品的感觉怎么样,说出具体的感受,如果让你来做的话你将对它进行怎样的修改。②引入分组竞争机制,由于中学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竞争心所以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看哪个小组能够正确率更高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哪个组能设计出更为精美的作品并自己说明优点在什么地方,对于优胜组可以给予一定时间的上机课时奖励。这样,在好奇心和竞争心的驱动下学生的创新欲望都很高涨,都会很认真对待老师的问题,并且还会进行激烈讨论和认真的设计。学习效果往往事半功倍[4]。
  四、总结
  知识经济的到来呼唤创造性人才,未来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科技创新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在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从平时的学习中潜移默化,把创新精神融入生活,把创新能力融入学习中去。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21世纪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祝智庭,顾小清.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1).
  [2]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育室主编. 信息技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刘超,薛永春.中心教育的特点与学生能力的培养.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2014 .
  [4]高利明.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M],北京: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2013.

  • 【发布时间】2016/6/21 17:07:12
  • 【点击频次】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