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作者】 陈富华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第七小学 陈富华

  【摘 要】 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学习的脚步不曾停步,但我们的学习方式却悄然发生了改变,在这个移动互联时代,手机也可以进行学习。“互联网+学校课堂教学”,就是为了减少师生教学劳动的时间和强度,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新事物。
  【关键词】 微课;小学美术;互联网+

  “微课”即立足于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的过程。其突破时空的限制,对教学过程力求做到精而简,实践表明,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引入“微课”教学,可创造一个与学生年龄特点吻合的生动、活泼、愉悦、高效地课堂学习氛围,优化小学美术教学过程,提高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向一个更科学、与日俱增先进的方向发展。
  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尝试通过“微课”在小学美术学科中的教学探索,合理的把“微课”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当中,从“微”处着手,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同学们的学习自主性,使同学们在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鼓励他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已故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曾提出一个深刻的质疑:“为什么IT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而在更早之前,比尔·盖茨在其《未来之路》中写下一句名言——“我们总是高估了未来两年里将发生的变化,过于低估了未来十年将发生的变化。”
  10年前,我们学校的大部分工作,还停留在纸质手写的时代,更不要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了,大家对于Powerpoint这个词汇都感觉很陌生,又何谈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现在,各种优质课、公开课、技能课不用PPT教学的教师已经少之又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将会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革。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课”又以另一种方式启发和影响我们。
  “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与微课结缘已有一段时间,之前自己也利用屏幕录像专家等软件录制一些小段视频,帮助同事或者朋友解决一些生活中或工作上问题,但当时没有“微课”这一概念。后来有幸参加了六盘水市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教师“微课”制作与应用培训者培训,期间对微课教学功能、教学设计与呈现,微课的制作实践与应用,微课的教学评价标准和微课网络平台运用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通过学习,使我对微课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什么是“微课”
  国内外对“微课”均有不同的定义,“微课”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学者McGrew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秒课程设计成概念引入、解释、结合生活列举例子(Kee,1995)。而现今热议的微课程(Micro-lecture)概念是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提出的,认为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罗列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写出一个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录制1-3分钟以上的内容录像或音频、设计能够指导学生阅读或探索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和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微课”是一个“外来事物”,国内对“微课”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国内著名的“微课”实践研究者——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教师胡铁生先生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三个不同时期分别给出了“微课”的定义:
  (1)2011年,胡老师把“微课”定义为“以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1)
  (2)2012年,他定义“微课”是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扩展性资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2)
  (3)2013年,胡老师定义“微课”是“基于网络运行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微型网络课程资源” (3)
  以此同时,国内的不同研究者对“微课”的定义也不同,比如:
  (1)黎加厚定义“微课”是“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4) 
  (2)张一春定义“微课”是“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围绕某个知识点开展的教学活动。” (5)
  定义纷繁复杂,而我们把握其中一些核心元素,凡是符合这些核心元素的,我们都称之为微课:
  (1)一段短的音频/视频陈述;
  (2)围绕一个特定的知识点(一般是重难点);
  (3)运用于混合学习(面对面——网络);
  (4)具备完整的教学设计;
  (5)具备学习平台与良好的教学支持服务;
  (6)可以进行不断修改完善;
  (7)适合于移动学习。
  二、微课的特点
  1.教学时间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资源容量小:由于微课时间较短,加上主流的网络媒体格式的压缩率高,因此一节微课视频的容量比较小,一般容量大小在几十兆左右,便于传播和网络在线播放。
  3.教学内容精: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4.适用范围广:由于以上特点,微课不仅可以支持网络在线播放,还可以下载到各种多媒体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等)上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三、“微课”对于小学美术课的意义
  “微课”的出现,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进度去自主选择课程观看,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可以反复观看某些片段来帮助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内化,这不正是“因材施教”的最好体现吗?与此同时,也要求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能够用更加简明的方式来进行讲授知识,传播知识。
  小学美术教学想得到预计的最佳效果,首先要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开始上美术课的时候兴趣很浓厚,但是由于有些美术术语过于抽象、枯燥,同时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弱,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经常在美术课堂中走神、开小差,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微课”的特点之一就是知识点(重难点)明确突出,呈现内容直观明了,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本课的重难点,同时每个同学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微课”的使用,可以相对有效的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也解决了家长的辅导难题,有些家长可以辅导语、数作业,而美术这种专业性较强的学科,理解了但是不一定能做得到,“微课”的出现,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微课”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教学时间较短,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根据注意力十分钟法则,“微课”在内容上就一定要“精”,在较短的时间内来完成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这符合小学生的注意力法则和认知学习特点,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四、“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微课”与小学美术课堂导入
  小学生的注意力经常被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吸引,改变他们注意力的方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学生要对美术课堂上的知识感兴趣,首先是学生情感心理的作用,其次是外部条件刺激的作用。教师要唤起学生的美术学习的兴趣,创设一个有利的学习氛围尤为重要。
  在几十分钟的授课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是最佳的,因为学生往往怀着一种“开头究竟是什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六年级《画同学》这节课的时候,面对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同学来说,六年的小学回忆是人生最宝贵的一段经历,我采用六年以来的一些图片制作短暂的“微课”,这样的导入吸引住了学生,同时让同学们对本课的内容充满期待。
  2.“微课”与小学美术绘画课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特别是在“造型·表现”等学习领域中,绘画技法的讲解需要教师的现场示范,但是在以往的课堂示范中,只有部分同学能够离教师比较近,大部分同学不能看清教师的示范,于是在实际练习时,针对看不清的同学又对这些内容进行重复的讲解,从而导致了小学美术课堂的低效。如:在讲授五年级《风光无限》的时候,同学们平时很少接触到中国写意画,要先进行一些术语的讲解,比如中锋、侧锋,墨色的浓淡干湿,如果光用讲授的而不进行示范,那大部分学生还没等到下课都全部忘了,但是如果在黑板上示范,一个班60-70个人,一是后面的同学根本看不清楚,二是示范时有的同学不遵守课堂纪律,影响了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分配,后来我采用了“微课”的形式,先利用手机把示范内容拍摄下来并通过软件进行编辑,然后播放给学生观看,同学们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怎么用笔,怎么用墨,同时如何把握构图等问题也得到很好的解决,即腾出了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便于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3.“微课”与小学美术欣赏课
  上过美术欣赏课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太难上好了,一般的美术优质课比赛很少有教师“敢”于尝试,因为要上好一节美术欣赏课,首先教师要准备大量的资料,并且在进行教学时需配合大量的讲述,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天性好动的,喜欢生动有趣的美术课,而不是教条式的、语言类的讲解,毕竟他们的年龄特点对抽象的教学内容、专业术语等,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缺乏了应有的兴趣,缺乏了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借助“微课”的辅助,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就大为改观,当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时,不但可以观看作品高清的全貌,也可以对局部放大进行深入了解,对作品的构图安排,色彩搭配进行直观的显示讲解,还可以根据需要,鼠标轻轻一点,作者的简介等资料就可以展现出来,“微课”教学的方式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徜徉在世界的艺术长廊中,拓展同学们的精神世界,塑造他们的创新求异能力。如:在讲授《芙蓉锦鸡图》的时候,我把国宝档案对该作品的一起栏目的视频进行编辑制作成“微课”的形式,通过短短的几分钟,让同学们在轻松简要的介绍中,不但了解了当时的背景历史及宋徽宗赵佶的生平,同时对作品的构图,寓意,作画形式等也进行了学习,审美教育寓于耳濡目染之中。
  当讲授建筑艺术欣赏课的时候,借助“微课”,采用第一视角来观看建筑的外形和内部的结构,使同学们恍如身在其中,真切的感受到不同的建筑风格。如:在讲授五年级《宏伟壮丽的古罗马建筑》的时候,同学们对这些建筑作品的艺术特色及风格很难理解,通过“微课”的形式,对这些建筑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进行展示,短短几分钟,让同学们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深刻理解到了建筑的不同种类和功能,以及建筑的文化背景,这种效果不是一张图片,一篇文字能够达到,轻松解决了这一课的教学重点。
  在进行其他美术欣赏课的时,如雕塑作品、工艺作品等,采用“微课”的方式教学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学直观、生动,学生也易于接受和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打破了“教师满堂灌、独角戏”的教学模式,使“精讲”成为可能。
  4.“微课”与小学美术工艺课
  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设计基础及手工制作部分的教学中,对图形的绘制要求非常高,不论是教师的示范还是学生的练习,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通过计算机中的绘图软件来进行绘制,就能非常方便、快捷地完成示范和作业。比如:小学五年级的《形的重复》一课中,我先录制好通过IE找到自己喜爱的基本图形,然后使用Photoshop中的复制、粘贴、对齐等命令,很轻松的制作出自己喜欢的重复构成图形,并可以自由换取颜色,甚至可以利用绘图工具使基本图形任意旋转角度,录制完成以后,编辑成为“微课”,课前学生通过观看并且自行尝试,可以很快的看到自己设计的作品,如遇到困难,我和同学们就可以在课堂上来一起解决了。
  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都还需要学习的小学生来说,通过“微课”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如何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同时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五、结语
  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新课程教学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多元思考、自由表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表现方式来参与美术学习,这是对学生个体和个性的一种尊重。
  “微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很容易就可以整合到教学当中,因为它的简短形式能够应用于各种途径并且适合于任何地方。如今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微课”不光适合网络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个性化地、自主地选择微型学习资源进行专题化的、模块化的学习,能够集中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们要合理使用“微课”,让其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激发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既拓展了同学们的思维,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小学美术课堂轻松、高效发展。
  注  释:
  [1]胡铁生 “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 胡铁生,詹青春.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
  [3]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4]黎加厚.微课程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5]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参考文献:
  [1] 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05期
  [2] 李秀平;杨生金;谈“愉快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3] 郭琳;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 【发布时间】2016/6/21 17:12:10
  • 【点击频次】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