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四读四问”学课文 简简单单教语文

 

【作者】 吴军霞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四读四问”学课文 简简单单教语文


江苏省靖江市城北小学 吴军霞

  以往的公开课,我们常会这样做:每拿到一篇课文,还没读上几遍,便开始考虑做什么样的课件,哪里可以有表演,哪里可以“小组合作”,哪里有拓展、发散,哪里有“多元解读”……于是,丰富的教学环节和纷繁的教学手段充斥于课堂之中,形式多样令人应接不暇。再看看我们的孩子,他们在这样的课堂中忙得不亦乐乎,忙得晕头转向,一堂课下来,他们似乎明白、学会了许多,又似乎没有真正明白、学会一样,甚至可能连课文都没有读得正确、通顺。殊不知,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大道至简”,返璞归真,回归本色。如何让语文教学既简单又有实效呢?在课文《三个小伙伴》的教学中,教者以一种简单而新颖的模式,将“四读四问”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环环相扣,由浅入深,有层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读中感悟,提升情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三个小伙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该童话讲述了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三个小伙伴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在栽树过程中,三个小伙伴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一起努力把树栽好了。故事告诉孩子们“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课文语言简洁活泼,富有儿童情趣,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孩子阅读。
  一、初读课文,问写什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并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我们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从文题题眼入手,有意设置疑问,从而激活学生阅读全篇课文的兴趣。当学生急于解开心中的疑团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然水到渠成。所谓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性词语,它往往显示题目的特殊性,有时还能反映出文章的中心和写作时应该重点叙述的部分。抓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题目和文章的核心。如教学《三个小伙伴》这篇课文时,我让孩子们读题后,问:“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呢?”一下子触动了他们的好奇心,学生抓住题眼,问题接踵而来:三个小伙伴是谁?他们做了一件什么事?他们都干了些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非常有价值性的,也是文章的中心。而把提问的主动权给与学生,学生也就自然而然愿意带着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这样,也就愿意去读书了。读第一遍时,我提出的要求是让学生能够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按照这样的要求去读课文,就能够知道课文的大致内容,也随机解决了之前的疑问,知道了课题中的三个小伙伴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还知道了他们一同上山栽树的事。
  这仅仅是初读课文的第一步,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训练应该是有层次性的,每一遍都要有所提高,都要有新的认识。只有这样,孩子的初读才是实实在在的。如教学这篇课文时,每一次读课文,我都会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遇到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就多读几遍;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致:大声读给你的同桌听,老师看哪位小朋友读得最开心,就到你的身边听你读;扫除他们读书中的障碍:对自读感知过程中读起来比较困难的字、词、句、段等,进行有针对性地朗读学习,使学生在扫除障碍后,一步步读通、读准课文。
  二、细读课文,问怎样写。
  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对故事的内容虽是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但是对课文语言的整体感知还是比较模糊的。如:三个小伙伴是怎么栽树的呢?这就需要在反复的朗读中去感悟。而解决这样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步骤、有层次地去引导学生去读书,自主学习绝不是放任自流,应有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1.扶。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读2——5自然段后,先出示第二段内容,看看小野猪是怎么做的,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流利。而在这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充分朗读后,出示这样的句式:为了栽好树,小野猪就用__________。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样的句式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达到了本段教学的目的,知道了课文是怎样写小野猪挖树坑的,可谓一举两得。
  2.放。在解决了课文写小野猪怎么做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读书,看看小袋鼠和小象又分别是怎么做的。这里不再需要老师做过多的指导,只要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即一边读,一边用笔画出写小袋鼠、小象是怎么做的句子,把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而后分别完成这样的句式训练:为了栽好树,小袋鼠就用_________。为了栽好树,小象就用_________。我想,有了之前教师的充分引导,有了这么扎实的读书训练,学生完成这样的填空已然是水到聚成。最后,再让学生连起来说说三个小伙伴分别是怎么栽树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读书形式多样化的基础上,读好了课文,更知道了课文是如何写小伙伴们栽树的。学生读得通透,领悟得也就更透彻。
  三、精读课文,问为什么这样写。
  语文书本上的每篇课文,不仅仅只是为了让孩子识字、读文,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他们通过读从而深入文本,提升情感,产生心灵共鸣,明白故事所要阐述的道理。如《三个小伙伴》这篇童话故事,它的意义旨在让孩子们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那么如何似行云流水般地引导,而不是刻意或者生硬地去强加给孩子这样的观点呢?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 培养学生的朗读情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生活中学生都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但在学习中,他们对课文的情感的体验是不足的,而且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发挥部分学生的优势,让他们把从朗读中体会到的那一份情感说出来,取长补短,带动其他学生对文本中情感的体验,使那些对文本中的情感体验不够明了,或暂时还没有体会到的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有利于全体学生把这一情感更鲜明地表现出来,为感情朗读课文指明方向。
  再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他们的朗读技巧、朗读能力是比较欠缺的,但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望是特别强的。因此,老师应注重范读的重要性,发挥在朗读时的领头羊作用。当然,老师只是起到一个榜样示范作用,并不要求学生照搬照抄,囫囵吞枣。模仿也应带有自己的特色,发展自己的个性。这时就需要进行个别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张扬个性,互评互学,不断提高。
  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个体的情感,点燃思考的火花,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变得积极投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作为课堂的设计者,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课堂变得生动,让学生变得主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在教学 《三个小伙伴》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分角色反复练读,读中回味。而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表演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满意,他们表演的小动物惟妙惟肖,个性分明,将三个小伙伴合作栽树的过程演绎得淋漓尽致。学生在老师创设的自主学习的氛围中情感到位了,理解到位了,由此产生的心灵共鸣也就自然呈现了。
  四、熟读课文,问怎样学写。
  一年级学生,他们刚刚开始接触语言文字,虽然已经认识了不少汉字,但要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汉字和词语,把它变成自己的语言,难度很大。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都决定了他们不会写或是无话可写。而对于书本上出现过的句子,孩子还是能够“依葫芦画瓢”的。可见,低年级小学生写话教学不妨从模仿开始,我们应指导学生运用课文出现的语言,运用自己的模仿能力,加上平时生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大胆地尝试,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和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那么,孩子怎样才能学写好一句或一段话呢?课文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很重要。
  1.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可见,语言积累极其技能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背诵课文既是积累语言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也是训练学生记忆能力的一个良好途径。
  对小学生来说,我认为“三抓背诵法”比较容易掌握,用此法指导学生背诵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抓领头句。一般课文总有几层意思,每层往往有个领头句。抓住它,就能引出一串句子来。如《三个小伙伴》这篇课文,2——5自然段的领头句都是一个句型相似的句子: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抓住这样的领头句引导学生背诵,既能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致,又能让学生得以启示,掌握背诵的要领。二抓领头字。句与句之间,往往有领头字,抓牢它,背诵时能使上下句迅速连贯起来。三抓过渡句。课文的段与段之间,常有过渡句,抓牢它能迅速由上段连接下段。在这篇课文中就有这样的过渡句:“三个小伙伴把小树栽进坑里,施上肥料,培上泥土。”在背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背出这句话,从而让学生顺理成章地背诵下去。
  2.模仿词句,运用语言。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开始就让他们写出一段话来有点“拔苗助长”。我觉得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应该从模仿词语开始,再连词造句、积句成段、构段成篇的表达形式入手,符合小学生认识由简单到复杂的心理特征。例如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由文中的“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同上山栽树。”这句话来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________和________一同_________。”可以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来讲。这样的模仿训练学生会很乐意地去接受和学习,因为是身体力行的事,孩子们便有话可说了。兴之所至,自然乐说不疲。思维的火花在跳跃,一个个答案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爸爸、妈妈和我一同去公园玩。”“哥哥、姐姐和我一同去电影院看电影。”“小明、小刚和小红一同去图书馆买书。”等等,虽然是极为简单的句式训练,但对于这些刚刚开始学着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的孩子们来讲,却是最为扎实的也是切实可行的、真实有效地运用语言的方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句”的基础不牢固,又如何筑起“篇”的楼阁呢?因此,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各种条件,寻找各种途径,运用各种策略,给低年级的孩子们提供各种说话造句的机会,为他们今后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堂,是简明而不失品位,简约而不失精彩,简化而不失实在,简要而不失到位,简便而不失高效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简单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这种“简单”是对冗繁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

  • 【发布时间】2016/6/21 17:15:22
  • 【点击频次】225